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当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他的直接主持下,曾进行过雷厉风行的政治改革,企图以此来实现自己均平井地,使百姓无贫的理想。本文拟就有关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是北宋中期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于公元1068年(熙宁二年)神宗赵顼即位的次年,被拜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其内容所及,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尽管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变法在取得一定成效后,还是归于失败,但就其变法的思想而言,实有一些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社会改革,其中内容广泛、声势宏大、影响深远的当数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剖析这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变法运动,对认识历次社会改革有着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变法的几个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根据北宋新出现的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对王安石的“理财”及其后果的分析与评价,都基于这一点。或有偏颇,惟望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指正。一北宋初年封建政府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种“启由化”的政策,如:一、“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二、宽减商税,发展商业。这种“自由化”的政策,在北宋以前的各朝是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主要不在司马光等人的反对,而是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走了样。青苗法意在解决百姓生活困难,但实施中由于变相提高利率,结果变成了高利贷;免役法意在免去百姓的差役之苦,由于实施中任意提高免役钱数额和民户出钱的等第,结果变成了聚敛;市易法意在平抑物价,而实施的结果是政府垄断市场;保甲法意在加强治安和御改力量,由于组织和训练不当,百姓亦不胜其扰。因此,对王安石变法,不能单从理论上去分析,还要从实践中去审视。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1019年——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北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神宗时任枢密副使,他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700年)出知永兴州(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继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王安石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王安石变法中属于什么派,史学界议论甚多,莫衷一是。绝大多数论者认为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是司马光的同党。近年来,为苏轼鸣不平者亦有之,但还是认为苏轼有忽左忽右的动摇派之嫌。笔者对此两说皆不敢苟同。我认为在变法中,王安石作为主持者,有大智大勇,挽狂澜于既倒的胆识和才华,有雷励风行的实际行动,苏轼则稳妥求全,深思熟虑,拾遗补缺,功自不可磨灭。他们是宋代积弊的清扫者,同时又是宋代腐朽政治的牺牲品,政治上的悲剧的性质是相同的。苏轼既不是变法的反对派,也不是忽左忽右的动摇派,而是一个较为坚定的变法派。  相似文献   

8.
北宋中期,为解决积弱积贫的局面,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推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变法运动,激化了以王安石为首的南方地主阶级集团与以司马光为首的北方地方阶级集团之间的权力之争,这种斗争导致了王安石变法无人可用以致用人不当,本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章惇(1035一1105年),字子厚,北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俞“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累官银青光禄大夫”。章悖性“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再举甲科”,与苏轼、苏辙、吕惠卿、程颢等同是一榜及第的进士。初“调商洛(县)令”,后“召试馆职”,撰修国史。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章惇深得王安石器重,任“编修三司条例官”,为变法领导机构的重要官员之一,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王安石罢相后,他于元丰三年(1080年)升任参知政事(宰相副职)。神宗崩、哲宗嗣位后,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新学的学术地位王安石(1021——1086年)的学术思想,北宋时称为"新学".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游酢杨时,是学得灵利高才也.杨时于新学极精.今日一有所问,能尽知其短而持之.介父(甫)之学,大抵支离.伯淳甞与杨时读了数篇,其后尽能推类以通之."这是洛学对新学的贬辞,但是,也反映了洛学对新学的重视.惟其视之重,才更要贬之刻.正与政治上的反对新法相同,学术思想上的反对"新学",具有深刻的阶级斗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王安石领导了一场挽救赵宋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历史上被称之为王安石变法。这次变法,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校教育诸方面进行了变革。吏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内容,特别是其中王安石针对宋初以来吏人枉法受赇之弊实行了重禄法和仓法,使变法时期的吏治有了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虽然最后失败了 ,但认真总结其教训 ,不仅关系到对王安石的评价问题 ,而且对当今的社会改革也能提供借鉴作用。文章试图从新的角度 ,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教训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后世历来褒贬不一。其后钱荒的发生可从变法的经济目的及其对货币流通产生的影响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变法是“内忧外患”的宋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他以“富国强兵”为其变法目的,以“抑制兼并”和发展生产为变法的主要措施,设法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触动了豪强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使中等地主的经济地位趋于稳定,而获利最多的是小地主阶层。因此,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在代表中小地主阶层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陆游因祖父陆佃受学于王门的渊源,对王安石及其荆公新学相当推崇,对王诗也十分推崇,大量征引,但在诗艺方面,陆游却没有刻意学习过"半山体"。倒是杨万里,对政治家王安石不以为然,却并不妨害他对"半山体"不遗余力的学习。究其原委,应从诗人性情、诗教观念以及家学渊源等三个方面来考查,以期得出陆游与杨万里对王安石诗艺与变法的真实态度,揭示二人观点同中有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邱晓芳 《成才之路》2009,(20):59-59
北宋初年的集权措施使北宋经济繁荣一时,但其弊端的一面却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形式,鉴于此,北宋宋神宗于1068年命宰相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新法实施的过程,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和商利贷者的利益,最终新法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对王安石的评论,历来流行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黜《春秋》之书;“商鞅能令法必行”;关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命矣,则如世之人何”等等。不少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在法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澄清错误观点,是王安石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骆啸声教授生于1926年,1992年8月因病逝世,享年66岁。毕生从事史学教学与研究。1986年在我区夏县召开纪念司马光逝世九百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先生不辞劳苦,应邀专程由武汉湖北大学前来,亲临盛会,本文即先生此次带来,今特予发表,以飨读者,并作为对先生的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两种类型的变法运动。商鞅、吴起变法是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向没落奴隶主阶级夺取政治、经济权力的斗争,它实质上是地主级阶对奴隶主阶级的革命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属于另一种类型,它是在我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希望“公私两利”,对政府和百姓都有好处。比如市易法是由政府拔款,以平抑物价,由政府控制市场,市场的波动就不会太大:均输法是变地方贡奉为中央采购,以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就是哪里的东西便宜就到哪里购买.省出来的钱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毫无疑问,这些措施都是政府行为,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办企业。政府办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