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西南边陲的建水古城,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园,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随着主人的沉浮起落,忽兴忽废,时荣时辱,在云南近代史上演了一场大喜大悲的活剧。这个名园就是见证了朱家一门兴衰荣辱的滇南民居——建水朱家花园。名园的主人朱朝瑛,是曾经组织领导辛亥革命临安起义的重要人物。刚刚过去的2011年,不论是对朱家花园还是及其主人朱朝瑛都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陕西北路上有一座英国乡村式别墅,是宋美龄出阁前的家.那时,待字闺中的宋美龄就和母亲宋太夫人与宋美龄的两个弟弟一起住在里面,老上海称之为"宋家老宅".宋庆龄以及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三家都与这座花园住宅有着密切联系,里面演绎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礼物     
肖正德 《北京档案》2005,(12):35-35
4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访问了他的"母校"(母亲曾就读的学校)--北京大学.演讲结束后,他收到了北京大学赠送的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连战母亲赵兰坤女士当年在这里就学时的照片和学籍档案复制件.面对这份特殊的礼物,连战招呼夫人一起细细端详.这一刻,他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满眼泛着晶莹的泪光.这份特殊的礼物,让这位花甲老人难以掩饰内心的波澜."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北京大学校委会主任闵维方在连战演讲前的致辞,为连战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母校"情结,作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解.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请示报告的批示》出台于1970年,由此改变了一众青年的命运.如今回顾这份"文革"期间的老档案,那段特殊的历史又浮出水面. 中共中央关于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招生(试点)请示报告的 批示 (1970年6月27日) 中央同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现发给你们,供参考,各地在安排招生工作时,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办理.  相似文献   

5.
李璜 《北京档案》2021,(10):49-51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东交民巷正义路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华风宾馆.而在一百多年前,这里伫立着当时闻名海内外的"六国饭店".这座曾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日益繁荣的百年巨变的饭店,在1988年毁于一场大火.抚今追昔,唯有从当时的报刊、档案中还原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6.
孤独的强悍     
庞关 《北京档案》2005,(1):50-50
63岁的阚培桐先生已经过了"忙碌"的年龄,但退休以后他的时间表里仍然没有"闲暇"二字.从2002年起,老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与我们所从事的档案工作十分相似的活动上,翻查、复印、抄录、整理……所不同的是老人的工作量是自己制订的,活动经费是自己筹措的.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搜集到了1931至1945年间,200多位作曲家、近300位词作者在中华民族与日寇抗争的14年中创作的歌曲共3250首,这个数量比海峡两岸此前出版过的任何一部抗战歌曲集所选编的作品还多出三四倍.问及老人从事这项活动的诱因和动力,他说"牢记历史,才是最好的纪念.抗战歌曲本来就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而歌曲所承载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没齿难忘."  相似文献   

7.
一座城市的今天,无疑连接着她的过去。朝夕依偎在黄河岸畔,徜徉漫步,喁喁情话,在享受太平生活的同时,我们可有谁想到,兰州这座繁华美丽的高原古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却发生过一桩具有不同寻常意义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曾因遭受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而一度伤痕累累,满目劫尘……六十余年的时光早已飞逝。重新翻阅确凿的档案记载、泛黄的报刊旧闻,并倾听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讲述,固然是回眸那段历史的最佳途径。但照我看来,似略嫌不够,还需要参酌其他信息,作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公园的城市.1868年公共花园(今黄浦公园)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之间的外滩建成以后,这里不仅成为观赏黄浦江景色的胜地,也成为外国侨民聚会娱乐的场所.西方人大多喜欢西洋音乐,侨居上海的外国人便自发组织了业余管乐协会.为了有一个演奏与欣赏音乐的场地,公共租界于1870年在公共花园中部的草地上,建造了一座露天音乐台.这是上海最早的近代音乐建筑,不过当时还只是一座木结构的亭子.  相似文献   

9.
镇江历史上是一座大爱之城,西津古渡的救生会很多人耳熟能详,在它之后镇江民众自发创立的瓜镇义渡局可能就知之甚少了.笔者最近查阅了相关档案和资料,逐步厘清了那段历史. 一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相似文献   

10.
包兰 《档案与建设》2015,(12):71-72
天堂苏州,人杰地灵,物产丰盛,繁荣发达.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萃之邦"、"工艺之市"……但是其最靓的称呼毫无疑问是"园林之城".因为无论是最早的帝王庭囿离宫,还是最早的私家花园僻疆园都诞生在苏州;偌大的中国,共有四座国家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苏州独占半壁江山,而且历史最悠久的也在苏州;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座这样密布着各个年代、各具风格的园林城市.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尘封的记忆     
在洞庭湖西岸的湖南省常德市德山东麓,有一座始建于唐初的古寺一德山乾明寺,这座古寺为当时佛教第五十三福地.山门上唐朝宰相裴休题写的"古德禅院"九龙大匾临空高悬,当代高僧佛源大和尚题写的"乾明寺"竖匾与之相呼应,宏伟壮观.院内,古桂盛开,香袭一山,葱箐古树,崖绿翳日.寺内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常住僧人,就是本文中的主人,俗名吴淞,法名释来空.老人今年88岁,在八年抗战中,曾亲历烽火狼烟,切身体会战争的残酷,亲眼目睹侵华日军灭绝人性的杀戮.老人虽已遁人空门、六根清净,不再过问凡尘事,但当我们谈起他曾经历的八年抗战,马上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记忆.以下是他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清朝自康熙开列园居之习尚,畅春园、圆明园、颐和园都曾成为处理国家军政要事的中枢之地,其周围的地区也就很自然地赏赐给王公贵族,构筑园林别墅。勺园及淑春园、镜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澄怀园等,都是这一带著名的园林,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环境优美的校园,就是构筑在这诸多园林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大门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在这座大门前,遇到了毛主席,主席还亲切地问我叫什么名字、多大了."10月31日下午,复原后的西柏坡新华社旧址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对身边的人讲述当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吴兆波 《北京档案》2005,(11):48-50
圆明园湖底防渗漏工程在全社会的关注下,终于在九月初完成.干涸了近一年的湖区开始注水,游船在今年"十一"国庆节正式下水,喜迎八方来客.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约占全部面积的近一半,园内分布着大型水面"福海"、中型水面"后湖",以及众多的小型水面.回环萦绕的河道把大大小小的水面联为完整的河湖水系,成为水上畅游通路.在湖光山影中,园内分布着140多个景点,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一座座殿堂与大自然完美有序地结合在一起,使最佳生态环境、完美景观与心理空间三者之间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栋乳白色的三层西式楼房,在周围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中,显得精致而独特.小洋楼座落在上海斜土路上,去年新挂上的"孔家花园"招牌在夕阳下泛着红色的光泽,黄色横幅上写着"一座有故事的花园,一家有好菜的饭店",这使得不少往来的路人曾一度以为这幢西班牙风格的小洋楼是旧中国"四大家族"中孔祥熙的私宅.饭店的经营者将错就错,甚至在广告中予以误导.  相似文献   

16.
这一天,本溪市档案馆接待大厅接到一个特殊电话,原来是远在北京的李明轩老人打来的,主动要求向家乡档案馆捐赠资料。说起李明轩先生,本溪人并不陌生。他1939年出生于辽宁省桓仁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声学专业,是我国知名的声学检测专家、政府津贴获得者。几十年来,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检测用超声压电换能器瞬态行为研究、声波全面评价固井质量以及核元件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等多项理论研究,承担了5项与两弹一星有关的国家超声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陈翰章将军纪念碑的由来和保存现状,并通过对将军生平之介绍,验证了这座纪念碑不仅是一座英雄的丰碑,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整理者: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后,挑起战争的部分重要战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得到应有的惩处,遭到了灭顶之灾.为了寻找那段历史记忆,近日,笔者采访了唯一健在、曾代表中国方面参加东京审判的高文彬先生.  相似文献   

19.
《梨园幽韵》挖掘近现代梨园行中的旧实掌故,品梨园、况幽韵、看人生,各种人的各种滋味,就在这黑白文字之间时隐时现。济南历山西畔,有处名园,叫舜耕山庄。欧阳中石先生每次下榻此处,必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堪称齐鲁书画、戏曲界的雅集。数年前,我策划《欧阳中石谈书》《欧阳中石说戏》,先生决定来此下榻时抽出一周时间说戏,"弄新的",教我喜出望外。那天上  相似文献   

20.
李华伟博士 ,第一位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的华人馆长 ,第一位受到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自接见的海外图书馆杰出人士 ① ,第一位同时应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荣誉顾问的美国图书馆学家。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著的图书馆管理专家 ,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学者 ,一位诚信热情、和蔼可亲的老人 ;一座华人在美国图书馆历史上矗立的丰碑 ,一座飞架中美图书馆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是他令狂妄自大的美国人折服敬佩 ,是他令举世华人骄傲自豪。1999年 8月 ,李华伟博士在服务图书馆事业4 0年之后光荣退休。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