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羁押制度的人权保障理念入手,在考察世界各国的权利救济制度的同时,分析我国羁押制度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羁押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新刑法人权保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新旧刑法,从刑事立法角度论述了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重在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有力保障上。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刑法强化了人权保障机能。人权保障的思想也成为当代刑法的鲜明主题之一。当代刑法在罪刑法定、打击侵犯人权的各种犯罪、有利被告原则、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以及刑罚的人性化等方面无不闪耀着人权保障的光芒。但在刑法宪法化、刑法的观念层次、慎重适用死刑、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确立等方面尚需完善,以便更好地闪耀当代刑法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4.
晁玉凤 《天中学刊》2004,19(6):36-38
刑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担负着保障我国基本人权的重责;平等地尊重和保护我国的基本人权,是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是刑法本质的体现;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主体的财产权是我国刑法的中心任务;以人为本,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贯彻司法为民,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人权保障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人权立法是政治文明制度建设的内涵;人权入宪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强制辩护制度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有重要意义,在人权保障的大背景下,构建强制辩护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我国应当构建全面的强制辩护制度,即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程序中,没有辩护人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辩护,则刑事诉讼程序不能继续进行。这种强制是对公检法机关、对政府、对律师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强制。构建强制辩护制度是人权保障必然的价值选择,也是重新确立律师应有的社会地位.改善律师生存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工》2014,(1):45-45
《南方都市报》评论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这是执政党首次公开提出如此行动目标,对中国未来人权运动的发展和人权保障制度的完善可谓意义深远。三中全会对人权保障的强调,是对人权正当性的有力加持,亦是一次让人权完全脱敏的重要之举。迄今为止,中国已加入27项国际人权公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晖 《培训与研究》2004,21(1):58-61
我国现行刑法强化了其人权保护机能,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刑法基本原则;明确并减轻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强化了正当防卫制度;刑罚人道化几个方面。同时我国刑法在人权保障方面也还存着罪刑法定原则有待进一步切实贯彻;刑法分则体系有待调整以突出对公民权益的重点保护,有待建立保安处分制度,有待进一步修正正当防卫制度及进一步限制和减少死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亚洲 《华章》2007,(8):62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内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供的行为,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专门的罪名,刑事诉讼法也列有专条禁止刑讯逼供,但是,此类案件仍然是层出不穷.本文将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分析一下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希望大家能对刑讯逼供有一个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亮点之一是包括审前羁押制度在内的刑事强制措施进行的修改与完善.对监视居住措施进行适当定位并明确规定适用条件,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情形,增加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且送押的时间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增加关于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程序的规定.这一系列规定使羁押条件和程序更加明确和细化,为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为私人财产权的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鉴于这种保障的力度与现实的法权要求存在差距,以及现实中私人财产权受侵害事例的广泛存在,有必要在宪法中规定正当程序原则,明确规定征收征用公平补偿的唇齿条款,制定对弱势群体的财产权予以保障的相应条款,完善有关人权保障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保障,控制国家权力;二是微观保障,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历史地看,宏观上,人权观念的变化促使了宪法观念从限制国家权力到作为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的变化。微观上,人权促使了基本权利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变化体现了人权保障的新跨越。我国宪法和现代宪法观念有暗合之处,但不能等同。这是对我国人权保障条款的认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14.
人权是人们物质上追求富裕生活、精神上争取公正和自由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历史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人权的获得要靠奋斗、努力和争取。西方“天赋人权”等思想,若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显然是极为荒谬的;若从深层次理解,人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权利天赋等,都是资产阶级人权思想家们提出的一些鼓舞、激励人们去奋斗、去努力,从而争取应有的权利的口号。因而有其进步意义。我们应该反对的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借用人权口号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  相似文献   

15.
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凸显和谐与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人的权利的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多价值理念的核心之一,是最为基础性的保障,人权的形式保障和现实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基本形式,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道德引导力量,提升和强化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的形式保障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社会整体保障水平和层次的提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的现实保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17.
民事强制执行中的人权冲突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强制性公权力为后盾的民事执行是私权救济的最后保证.然而,在强调债权人权益实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和债务人的生存权、人格权、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权产生冲突,两者共同构筑了执行中人权冲突的核心.要解决冲突,保障两者的利益,必须在民事强制立法上明晰确定人权特别是生存权的具体内容及范围,通过规定国家对人权的积极和消极义务,把执行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以达到债权与人权两者利益和价值的衡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正当程序、人权保障以及公共利益的要求,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将对犯罪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纳入到司法的轨道上。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程序设计的重心在保卫社会而忽视了病人的个体权利;病人医疗后回归社会的目的也没有充分体现。分析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特征,结合该程序运行之法理要求,应加重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成分,以实现社会防卫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平衡;同时,应结合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以达到让病人顺利回归社会的程序目的 。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经过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罪犯人权的口号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初现曙光。二战之后,国际人权运动的广泛开展使罪犯权利在一系列国际人权法规及各国的国内相关法律中得到体现。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既是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国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已从法律、监督、物质、组织和社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罪犯人权保障机制。但在罪犯一些权利的规定上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20.
贾少鑫 《红领巾》2004,(3):29-32
人权概念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权理论.我国在人权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人权进步的理论和现实表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