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考察粤-普-英讲话者高频的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之间语义两两通达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在高频词学习中,在学习阶段无论呈现粤语词、普通话词还是英文词,粤语词的语义表征均能被激活(实验一);在学习阶段呈现普通话词或英文词也可以激活普通话词的语义表征(实验二).整个研究表明,在粤-普-英讲话者的心理词典中,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共享同一语义表征.粤-普-英讲话者三语间的概念表征是对称的,两种语言之间的概念联系均为强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双语心理词汇语义启动实验大都采用SOA单点测试法,该方法缺陷明显:若SOA太短,受试对启动词的语义提取程度太低,因而对目标词不会产生启动效应;若SOA太长,受试理论上存在实施翻译等控制性加工策略的可能;若SOA足够长,而启动词和目标词语义相关度不高,实验仍无法发现跨语言的语义启动效应。在0-MinLCLASP区间选择多个SOA点对汉英双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作实证研究,发现了"跨语言语义自动激活扩散区间"的存在,说明双语心理词汇的语义表征支持"共同存贮"模型,实验的成功改进并完善了传统的语义启动实验范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典型启动效应的实验范式,语义和语音两种不同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中英双语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38名。结果发现:在基于语义的范畴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即与实验一对等的跨语言语义启动试验,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而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启动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他们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与Kroll等提出的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句法启动范式和移动视窗技术,探讨中-英熟练双语者在英语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机制.实验1中的启动句同目标句的关键动词相同;实验2中的启动句同目标句的关键动词不同.在两个实验中,都出现了句法启动效应,表明中-英熟练双语者在实时的句子理解中存在着句法启动效应,在句子加工中能够利用抽象的句法表征.研究结果支持动词句法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5.
客家话(本文以梅县话为代表)有很丰富的单音词。同普通话合成词比较,可以发现客家话单音词同普通话合成词有密切关系:客家话的单音节词有不少是普通话联合式合成词、偏正式合成词、补充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的紧缩形式。客家话的单音节词与普通话的述宾式合成词、主谓式合成词却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普通话的述宾式合成词和主谓式合成词不可能紧缩成客家话的单音词;普通话里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成的、表示人的称谓的重叠式合成词,在客家话里则不重叠,即用一个词根的单音形式再加一个虚化的前缀,但不能以单音的形式出现。(一)客家话里的许多单音词是普通话里联合式合成词的紧缩形式(括号内的词是普通话词,下同)。如:厌(厌倦、厌烦)、眼(眼睛)、赔(赔偿)、咳(咳嗽)忍(忍耐)、暖(暖  相似文献   

6.
南康客家话中的反问标记词"话起"是由"言说"动词引申虚化而来的,它常处于特定的重复回声问的语境之中,表"否定、意外、怀疑"等语义,比汉语普通话的反问标记词"难道"的使用范围要宽一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普通话-英语及普通话-潮汕方言的翻译词对间不完全对等概念的表征特点,以了解语言熟练程度及其他相关因素如何影响被试对双语(普通话-英语)/双言(普通话-潮汕方言)相关词汇的理解。结果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普通话-英语双语者对双语相关词汇含义的理解随之发生变化,逐步接近于英语母语者对相关词汇的理解,对普通话-方言词汇表征特点的考察也有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石翀 《英语辅导》2011,(1):129-132
首词重复作为一种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传达了言者隐含的意义,说话人通过它澄清某种模糊认识来执行特定的施为目的。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论文指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明示方式,首词重复是言者以联想的方式,通过对所指空间和表征空间的概念整合,在人的心智空间经过整合加工而产生出对首词重复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平衡维汉双语者,以分类学关联词为材料,运用翻译启动语义归类任务,考察了维汉双语者语义表征的特点。结果表明:从L1维语到L2汉语的启动效应要大于从L2到L1的启动效应,出现了显著的翻译启动效应,并且这种启动效应是非对称的。对翻译对等词而言, 被试对L1词汇的意义掌握得多, 对L2词汇的意义掌握得少, 表现出概念表征的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会引起翻译启动效应的非对称性,符合意义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隐蔽语义联想启动范式,考察熟练聋人手语-汉语双语者的手语和汉语的语义表征,探讨两种语言的联系模式.结果表明:(1)手语-汉语共享语义表征;(2)手语-汉语的语言联系模式符合修正的层级模型,手语-汉语双语者的语言联系模式与健听的双语者相似,但聋人对手语的依赖程度强于健听人对第一语言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