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历经从"重建轻用"到"建用一体"再到"建以致用"的演化过程,其本质既反映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由简单整合转向深度融合,也反映出在线课程的生本化回归。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推动教育整体变革和重构教育生态体系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和在线课程建设提供了创新路径。只有当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并真正成为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人、教育"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互联网+"作为数字化教育生态体系重构的基础和创新要素,为构建教育新生态体系提供了理论给养和外部支撑。因此,借势"互联网+",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应从"资源共享"逐步转向"智慧共生",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师与学习者共融、知识与创新共生"的教育生态体系,二是创新服务模式以实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教育生态体系,三是创新管理模式以实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为传统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线开放课程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教学理念、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学分认定以及教材和受众范围等方面对高校在线开发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改变教学课程、强化技术培训、加强财力支持、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阅读"并不是网络阅读、屏幕阅读,更不是全程功利化的数据测评,而是通过技术提供个性化阅读资源,利用数据丰富学生阅读过程,进而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阅读环境,形成混合式学习的阅读生态,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协作、分享的教研新文化,促进学校的课程教学转型升级,让校园阅读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体系中,技术游离于教育哲学的边缘,但在教育实际中,教育与技术比以往任何时代的融合更为全面、深入。以教育哲学为分析视角,探索"互联网+"技术生态给教育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并从三个分析维度:教育发展史、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分析了教育与技术的融合问题(why、how、what)及融合过程中体现出的教育哲学素养。教育与技术之间是一种近似天然的融合,在坚持学习先于技术的原则下,利用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哲学素养和技术素养,追求教育的真谛——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互联网+教育”开始引领着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潮流。高职继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构建适应高职继续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此,以高职继续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联网+教育”对高职继续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构建适应高职继续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职继续教育模式和平台构建,以及高职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的方法。通过构建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继续教育体系,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推动高职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为其他类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72-174
在阐述"互联网+"概念以及分析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策略,以期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推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时代,教育面临生态系统的全面重构。"教育+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使得既定的教育教学流程运转得更加顺畅;而"互联网+教育"则是应用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基本场地。互联网时代,如何在高校传统安全防范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时代高新技术手段,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等科技设施,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强化责任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为高校师生提供科学安全的实验环境,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模式再度升级,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中来。结合我校数字电子技术核心课程的建设,设计在线教学平台,使师生交流更加自如,实现把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成为人人可学的互动学习平台,为翻转课堂的应用和知识的固化衔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松辉 《新教师》2019,(6):17-17,45
赏识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是赏识,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在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教育评价方法,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的目的。我校以赏识教育评价理念为指导,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套较完善的学生评价系统,运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中相应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全方位评价学生,使管理者、教师、家长及学生之间关系融洽,相互欣赏,形成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方针,笔者从会计核心课程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角度展开研究,以互联网+会计教育为理念,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核心课程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是建构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深入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道路,以便于适应当代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管是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在教学手段和模式方面都进行革命性的突破,培养现代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偏远地区,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当地农村中小学校培养师资的重要任务。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督促地方高校必须直面信息技术到来的冲击和挑战,借机更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地方高校中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与信息化发展对师范生的培养、高校的发展、当地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文章主要就地方高校面向"互联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究,旨在探索转变教师教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提高师范类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课程在线教学实施多年,与课堂教学配合紧密,深化课堂教学、推动自主学习、改革评测体系,开发出一套有特色的在线教学软件与教学模式。此系列软件与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大学语文课程,对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其他课程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教师教育质量提出新时代标准。公共框架教师质量管理体系将个体内涵文化发展和个体承诺融入其中,生成教育"生命绽放"第三空间,教师教育质量"意义世界"文化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实习教学是一个包含政府、高校、企业实践单位的生态体系,在"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平台,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起跨界深度融合,有效衔接,协同解决实习教学质量难题的"互联网+"实习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组织结构和教育生态,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地方高校面临的困境,提出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课程建设,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课程资源,搭建教学平台,构建"一体化课程资源",创新"一体化教学环境",完善"一体化学习共同体",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2019,(6):122-126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智慧实验室是高校实现"引领创新、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文章首先提出了智慧实验室的建设理念和概念模型,然后阐述了智慧实验室"物联层-互联层-应用层"的体系架构和功能设计,并对RFID装置、无线传感设备、常态录播系统、交互投屏系统等主要技术方案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发展,各类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大量涌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日益受到大学的重视。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在线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在互联网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大学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考虑课程教学的组织模式。既可以利用慕课开设原来开不出来的或者开得不好的课程,也可以利用慕课的形式进行联合上课,打造"教学共同体",还可以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创新。对于应用型学科或者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