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也开始逐步发展。通过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外语人才需求的现状,认为外语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跨境电子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阐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外语人才的培养方法,提出对策,即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外语人才创新基地,改善外语人员培训体系,明确培训目标和定位,并改变观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市场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同时要求也更高,需要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外语多方面专业要求。本文通过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情况及跨境电子商务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数字贸易时代,跨境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塑国际竞争格局的重要手段。但现有培养模式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与企业和经济发展需求严重脱节,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级人才极度缺乏。基于此,文章立足培养数字贸易时代本科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意义和难点,对“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设计,以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日益活跃,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增长点。在国内电子商务竞争激烈且日趋饱和的同时,跨境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但目前国内具备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能力的人才十分稀少,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没有跟上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当前如何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外贸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并给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新台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实施,中国与俄语系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交往日益紧密。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面临着培养高素质的“外语+电子商务”复合型商务俄语人才的重要任务。文章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人才需求与跨境电商发展情况进行概述,然后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俄语人才培养现状及特色化培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跨境电子商务俄语人才特色化培养策略,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俄语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井喷式发展造成人才供需失衡,高校难以在短期内供给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急需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贯彻开放办学理念,以校企合作、校企政合作和校企行政合作等协同培养模式弥补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短板,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导致行业实用人才供不应求。本文结合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运营的特点,对比分析其与传统国际贸易的异同,从当前各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际出发,提出调整课程体系,增设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及小语种课程,突出实践教学地位,成立就业定向班跨专业培养等对策建议,对弥补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往来的逐渐深入,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现有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学逐渐出现一些问题。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不足,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团队的组建、教学方法的运用、校企合作以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分析"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内涵基础上,详细解释跨境电商的发展及其对所需人才的需求,并分别从领导、教师及学生本人三个主体出发,就复合型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培养总结培养模式,期望为我国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杜秋  俞春颖 《海外英语》2022,(16):74-75+98
随着传统的国际贸易日益萎缩,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兴起,我国大力支持并把跨境电子商务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境电商人才的巨大缺口。为促进跨境电商行业大力发展,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我国部分高校在保留原有商务英语专业基础上新增加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课程。文章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以CBI理念为核心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市场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及跨境电商方向教学及课程设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