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是人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景观设计的重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景观设计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但是在现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课,而忽略了实践,导致设计的景观不能实现,本片文章主要就景观设计中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讨论,如何更好的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景观设计课程经过在国内诸多高等院校的探索发展,逐步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并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相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来说,尚不成熟.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及更好地使景观专业在国内得到完善充实,本文沿着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选题、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这条完整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脉络,为建立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代景观建设日益盛行,如何进一步提高景观设计教学的内涵和质量亟待解决.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研究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置陈布势"原理,来展现我国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从课堂模型塑造的空间理解景观设计,使设计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空间需求.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生态空间”--公共建筑屋顶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密度的建筑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城市的绿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缔造舒适的环境,人们必须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点,屋顶景观成为最佳选择。从人们的精神层面看,它扩大了户外休闲﹑娱乐空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从城市生态环境看,它不仅缓解了绿地紧张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城市的景观环境。结合国内外屋顶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对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手法及相关限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润华集团屋顶景观设计进行详细剖析。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了解屋顶花园,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屋顶景观的研究、设计和实践中,构建和谐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现代景观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紧密相连,不同程度地折射着社会的各种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对"文化"也呈现出了深切关注,并体现在具体作品中。"物质文化"并不是"物质的文化",也不是简单的以物质为媒介的文化表象,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实现深层次景观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地理解物质文化的内涵,对于景观设计中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陵园景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体现,文化因素对于陵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福州市4个陵园的调查走访,分析文化理念在陵园景观设计运用中的成绩和不足,并从文化视角,在陵园景观设计理念、陵园功能划分、陵园景观要素和陵园植物配置等方面,通过把景观元素与相应的文化结合以提升陵园景观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7.
李海丽 《现代企业教育》2008,14(12):137-138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景观生态学把”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这种模式也对公路景观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沪宁高速为例,对现有的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为后续景观设计提出了初步方案,旨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指导公路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桥梁景观设计在我国越来越被重视。伴随其成长过程,还存在一些诸如建设管理机制、建筑师素质及设计风格等方面的问题。桥梁景观设计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和新趋势,如桥梁环境景观、桥梁夜景观、桥梁景观CI等,这是现代桥梁景观设计与传统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保证景观设计学科的时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各界学者也曾进行实地的考察,并且总结出了相关教学工作的意见。这些对学科建设的积极探索,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已经把风景园林学提升到了一级学科的地位,足以见证我国构建全新生态学科和创造生态社会的决心。而我们今天所研究的景观设计,把景观的结构功能,景观的管理和规划以及动态变化过程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并且该学科  相似文献   

10.
体验经济全面盛行,体验的理念也在各行业中被广泛运用,景观设计界同样如此。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用"体验式景观设计"来应对传统城镇化建设中街道景观的"同质化""冷漠化"现象。以巴彦浩特镇王府街街道景观为例,探讨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的营造理念及途径,促进小城镇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打造外来观光者对小城镇的特色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