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价值中立"是西方心理咨询特别是人本主义取向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在我国的高校心理咨询中保持价值中立的原则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本文试从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特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高校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对象的特征等方面来说明":价值干预"是高校的心理咨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校心理咨询"价值中立"的不可能性及非应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慧莲 《江苏高教》2005,(3):100-101
价值中立是西方心理咨询理论特别是人本主义学派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咨询原则。但是,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咨询者保持价值中立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它会对高校心理咨询产生消极的影响。高校心理咨询需要科学合理的价值干预。  相似文献   

3.
价值中立是西方人本主义进行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价值取向要做到不干涉、不指责、不评价。高校心理咨询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在这种特殊背景下,针对高校心理咨询不同的阶段,我们只有正确的运用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洁 《华章》2012,(30)
价值中立原则是人本主义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中,基于我国高职院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心理咨询师身份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价值中立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有辩证而理性地运用价值中立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重视"以来访者为中心",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价值参与是和价值中立相对立的一种态度。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参与是必须和必要的,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方法,如价值澄清、价值归因、价值选择、价值认同、行为反应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中小学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重视"以来访者为中心",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价值参与是和价值中立相对立的一种态度。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参与是必须和必要的,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方法,如价值澄清、价值归因、价值选择、价值认同、行为反应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中小学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7.
魏青 《宜宾学院学报》2006,6(9):103-106
“价值中立”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强调尊重与相信人的价值和潜能,在心理咨询中坚持不介入、不评价、不指导的基本指导思想。但事实上,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咨询双方必然发生价值的交互影响,无论咨询者怎样努力,都难免将自己的价值观渗透到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产生影响。“价值中立”是不现实也无法做到的,只有辩证而理性地看待“价值中立”,才能有效地实现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提出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概念作深入的探讨,指出这一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内在意蕴,即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坚持个人情感的不介入、个人价值观的不评价和咨询师价值引导的不指导。这既是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完全的价值中立,也是对咨询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做到助人自助。  相似文献   

9.
"价值中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是: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向上、向善、自我发展的潜能;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能掺入个人情感与价值,不能对来访者进行价值评判,也不能强迫来访者服从咨询师的价值观念,要对来访者的情感、观念、行为给予无条件的尊重与接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在心理辅导课堂中教师是不是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教师能不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这两个话题一直以来是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和专家学者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种种不同,因此不能也不应该在心理辅导课中完全地贯彻"价值中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