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训化”教育与儿童的权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儿童的发展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神圣的,儿童的生命具有不可算度的价值,儿童的未来具有不可预定的可能性。面对儿童,教育应该有一种面对神圣之物的谦卑,面对崇高事物的尊敬,应该有一种对伟大存在的关怀。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教师以及我们所有成年人,能够反省我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方式吗?鲁迅许多年前的“救救孩子”的呼声在今天是否能够回响?如果我们不忍心看着我们的儿童所遭受的磨难,那就需要毫不留情地反思、治理我们的教育了。——题记  相似文献   

2.
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始终是美国教育的一个棘手问题,但它却受到教育家和工业家的重视。他们认为,如果希望出现更多的科学家、技术革新者和下一代的领袖人物,解决好对天才儿童的教育问题便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见解提出之后,遭到了“杰出人物统治论”者的责难,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学校是否能准确地识别谁是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儿童?对这些儿童所进行的特殊教育是否能补偿社会在他们身上的投资?  相似文献   

3.
刘惊铎 《云南教育》2009,(11):41-43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当代教师的生活状况发生着量和质的深刻变化。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时候,教师群体是否感受到了职场满足感、生活幸福感和生命安顿感的增长呢?实际观察和经验告诉我们:一定时代的教师,其职场满足感、生活幸福感和生命安顿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当代教师的基本生存状态,经历精神自觉和文化道德的继承与创新过程,同时也是当代教师经历内心感动和精神享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作为儿童的认同团体和知识信息的汇集地,是儿童实现自我发展的主要文化环境。随着中小学校越来越成为儿童感受网络生存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消除儿童网络伤害、维护儿童的网络生存权便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小学校必然成为儿童网络保护尤其是文化保护的核心主体,接受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一、案例分析——中小学教育应当如何承担儿童网络保护责任案例1:学校是否对学生浏览色情网站的行为负责?美国一个确诊为多动症的11岁男孩因为在学校被发现访问了色情网站而被学校开除,男孩的父母将孩子所在的私立学校诉上法庭。该男孩在校…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欠缺,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更好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爱"的机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之爱、教师之爱、同学之爱、家庭之爱以及社会之爱。  相似文献   

6.
论指向生活意义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豪明 《教育研究》2006,27(8):67-70
情感在本质上是人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生活意义是人的情感安顿之所。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序化并安顿人的情感,安顿人的情感并使之理性化的使命只能由“情感的教育”来承担,以情感为本体的“情感的教育”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应该引导受教育者觉解生活意义,建构完整的精神世界,更新、净化情感品质,跃迁、提升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1.超越保护主义,让儿童学会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保护主义理念的拥趸认为,传媒传播的信息中,包含大量对儿童有害的负面信息,媒介素养教育应培养儿童的免疫力,帮助儿童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护主义理念的前提,是将儿童视作易受媒介信息影响的、缺少能动反应的弱者。蒙台梭利曾指出,我们过去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儿童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些幼教同行提倡用“随便站”来代替以前的“排排坐”,认为这是解放儿童的身体和精神,还他们真正的自由。“随便站”的儿童就一定比“排排坐”的儿童更自由吗?儿童的自由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什么样的自由才是儿童能享用的自由?教师如何做才是尊重儿童的自由?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儿童立场"是近年来比较时尚的概念和理念,时常能够听到人们提及。但一种理念从被人们谈到、口头上认可,到在内心深处加以"确认",再到从外在行为上加以践履,其间的距离往往较长较远。而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管理者是否拥有真正的、正确的"儿童立场",又决定着"儿童立场"从观念到行动、从理想到现实距离的远近。本期话题"学校管理者的儿童立场",由此就有了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求解"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针对时下学生校园生存状况,尝试从学生文化入手,让学生管理突显儿童立场,让学校生活回归儿童世界,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儿童的味道、有生命的气息、有宽厚的品质的校园文化,让校同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有儿童的味道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场所,学校要创造具有儿童视角的、能让他们由衷喜爱的校园文化.校徽以抽象的绿萝叶形象,寓意每个孩子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校歌以"绿萝少年"命名,快乐歌唱新时代少年的心中梦想.学校大厅中的常青树,是智慧之树、生命之树,正如德国著名作家莱普曼夫人所说,这棵树的生长,需要有绮丽的幻想,还要有非凡的勇气.  相似文献   

11.
<正>语言的力量既不言而喻,又不被重视,我们常听见某人说:"我就是那么一说!""说说怎么了?"殊不知,心灵世界的建构来自语言,儿童心灵成长的质效取决于成长期重要他人共同合作的语言建构,而非来自纯粹的客观事件。建构性的语言为儿童成长提供容错的支撑、自我的确认和成长的扩容,协助其回答"我是否值得被爱""我有多好""我还能多好"三个问题。这种"回答"是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给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它具有一定的经常性和扰乱性,同该年龄阶段儿童的正常行为表现差距较大。儿童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问题行为不仅"难教儿童"才有,"好儿童"也可能有。为了减少和避免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父母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教养子女。在学校学前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13.
邢晔 《江苏教育》2013,(11):25-28
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教师比儿童更为重要。一切为了儿童,就必须给教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实现。只有这样,教师——"长大了的儿童"才能够、也才愿意更好地带着儿童成长。关心教师就是关心儿童,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儿童。这,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者最重要的"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96-100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文化语境下,人们一面享受着物质与技术的繁荣与便利,一面又承受着心灵上的空虚与彷徨,现代人的生存发展遭遇空前的困惑与危机,每一代新生的儿童都被喻为"垮掉的一代"。人类精神的复归,必是从个体精神之初的儿童时期成长起来,以童年精神为起点与"母体",探析儿童精神教育路径,通过儿童文学、儿童哲学、儿童游戏、大众媒介等路径,培育儿童精神,以守望、复兴现代人逐渐荒芜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1.心灵教育。"心灵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谈心,以达到"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具有自我存在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心之居所’"。教师能够平等、深入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因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道德的理解来端正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松林 《家长》2008,(5):24-24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前不久有则消息说,乌鲁木齐市二十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发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这些孩子的家长的心灵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他们普遍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在制度化的学校里,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关怀心灵成长是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诉求,所以学校要构建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德育环境。这需要学校关注以下几方面: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参与者;教师要注重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无疑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那个人。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完成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对接?那就是用童心、真诚、宽容来架起一座桥梁——"心灵之桥"。它,是情感交流的通道;它,是灵魂共舞的纽带;它是美的连接,它是爱的永恒。只有架起"心灵之桥",师生之间才有理解,才有默契,才有快乐。  相似文献   

19.
作为班主任要维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自尊火花,真实地发挥自己的职责性能,帮助他们学会自尊,使他们在生活中逐步做到自强、自爱、自律,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学校更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然而在学校这项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班主任应当是首当其冲。对于偏远的农村小学,大部分是留守儿童,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相似文献   

20.
侯红卫 《教育》2022,(14):48-52
"教育心理化"思想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他认为,只有教学过程与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致,在教育情境下,教育教学内容才会使人固有的内在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即教学内容与儿童心灵产生碰撞,儿童的天性和能力才会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