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L·多克特罗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上帝之城)是他在新千年世纪之交发表的长篇小说.全书由纽约一个基督教堂的十字架神秘被盗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一个进化派犹太教堂而展开,讲述了一个改宗的基督教神父佩姆伯顿与丧夫的进化派犹太教女拉比莎拉相吸引然后结合的故事.<上帝之城>打破了历史与虚构、通俗与严肃、小说与其他体裁的界限,将后现代派的艺术技巧与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融为一体,在美国现代文学史谱写了新的篇章.从新历史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两个角度来解读它,共同捕捉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及对现实出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新闻主义流派是现代高科技的信息社会中现实主义振兴的新形式,是对西方现代派腐朽思潮的否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决不仅仅是一个文体形式问题。本文还论述了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家卡波特、梅勒、沃尔夫、塔利斯以及《冷血》、《黑色军团》和《你邻人的妻子》等多部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色,介绍了新新闻主义作家提出的文学要具备“作为小说的历史和作为历史的小说”的新特征,作家应当努力挖掘“典型的美国事件”,要使文学作品同时成为观察、研究美国当代社会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等有益的理论主张。本文最后还概述了这一当前世界文学大潮的最新发展的斯塔兹·特克尔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者普遍认为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兼有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及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征,并重点研究其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文本的历史性以及历史的文本性。文章认为《拉格泰姆时代》也是一部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多克特罗在后现代主义走向没落之后回归现实主义的转型之作。其新现实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的真实性与小说的虚构性之间的深度融合。在新现实主义视域下,多克特罗小说不仅重建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历史,而且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用文本分析和历史解剖的方法,追溯欧洲现代派电影的哲学-神学渊源.以往在论述欧洲现代派电影时有意或无意地抛弃基督教传统是有悖于西方文化实情的;欧洲现代派电影的创作渊源可直接追溯到萨特的存在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新正统存在主义神学和新自由派神学;正是创作者对形而上的终极命题--人的本质、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的无限探索与发问,使其自诞生以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个方面评析了“新写实”与方方小说创作的成就。肯定此派的创作方法是对政治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反拨 ,又是向传统现实主义的复归。指出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往开来 ,以平民的审美视角 ,深刻的个人体验 ,全方位人性开掘和对“现代”小说艺术的吸纳 ,突现了时代特点 ,走出了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 “现实主义”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源远流长。从先秦的《诗经》,至唐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再至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真是一代光辉灿烂于一代。然而历史的车轮滚到二十世纪初叶的时候,由于鸳鸯蝴蝶派“游戏文学”的崛起,而现实主义却几于不振。首先起来革命,要求恢复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是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一批吸收了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先驱者,如陈独秀、胡适以及文学研究会里的茅盾、郑振铎等人。经过他们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主义传统不仅得到了发扬光大,而且还为新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现实主义”(当时叫“写实主义”)问题的是陈独秀。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他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谈》里就已指出:“凡属自然现  相似文献   

7.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风俗"的时候,左翼作家却表现发生在中国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当新感觉派关注"人"与"都市"的关系时,左翼作家在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当新感觉派运用现代主义方法描写都市的变异的时候,左翼作家仍然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新感觉派的主观的心理分析与左翼作家的客观的社会分析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台湾新青春电影对历史与本土文化的关注以及所显现的时代意义,值得关注。分析《女朋友·男朋友》《艋舺》《海角七号》三部影片,总结出台湾新青春电影对历史与本土文化的普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教育议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保守主义阵营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决定的。根据当代美国保守主义阵营中不同阶级集团的起源,可以分为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两大派别。它们在思想来源、历史发展和阶级构成等方面的不同经历,导致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教育议程的设计上的不同观点,从而引起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  相似文献   

10.
电影《暮光之城》是根据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的系列小说拍摄而成。该影片主要讲述一个女中学生和吸血鬼之间的爱情故事,整个情节在电影中通过外貌、服饰、环境、行为、言语、手势、表情、声音等等被编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获得视觉愉悦。文章从文化视角分析了视觉文化在电影《暮光之城》中的体现,通过对它的分析,能使人们更好地读懂这部影片,同时也能使我们对整个世界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前期逐步形成并在中期鼎盛的现代派,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因施蛰存于1932年出版《现代》而得名,实际上包括现代诗派和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在当时中国发展是有其发展背景的。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都市迅速崛起,物质层面的繁华为中国现代作家发掘、拓展其感觉提供了基础。再次,西方现代主义的陆续引入为中国作家的文学实验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新感觉派受到了显尼志勒的心理现实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蔼里斯的性心理学以及日本的"新感觉派"的影响,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家,在接受外来影响之时立足本身传统文化创造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自从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发表以来,许多批评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半自传体的小说进行了解读。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中著名的颠覆与遏制对立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旨在说明尽管《马丁·伊登》中有着明显的颠覆性作用,但是杰克·伦敦作为一个无法脱离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家,还是无形之中对自己所抨击的事物起到了维护和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虽然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晚于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但却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并且衍生出其自身的特点。虽然在二战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有衰退的迹象,但其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并没有消失。在当代的许多作品中仍能看到美国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而最能体现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是在传统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时峙中,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坚持"写实"精神的基础上,表现手法有所突破,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家,《警察与赞美诗》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者,其作品《鸡蛋的胜利》展现了他浓郁的现代主义风格。从叙述角度、异化层次、对社会伦理的态度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位著名短篇小说家的代表性文本,在比较中论述现实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萌 《八小时以外》2010,(11):34-39
2005年,斯蒂芬妮·梅尔出版了《暮光之城》第一卷,几周后即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此后几年间,每一卷的出版都标志一个新的热度。而2008年,《暮光之城1:暮色》上映,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吸血鬼"流行狂潮,将"暮光现象"推向一个新的峰值。到2009年《暮光系列2:新月》上映时,一个有趣而怪诞的现象出现了,一边是素来对美国电影市场颇具影响力的影评人恶评如潮,一边是观者如云,其狂热令美国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疯狂"、"歇斯底里"的字样。2010年6月30日在北美首映的《暮光之城3:月食》更是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狂卷一亿多美元的票房,其势头恐怕只有《哈利波特》系列才能与之媲美!种种迹象表明,"新吸血鬼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风潮可谓全球性的,从美国到欧洲,从日本到中国,吸血鬼好像一下子打破了原先的"宗教、西方传统"的壁垒,成为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的"全球通吃"的文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7.
《新格拉布街》是乔治·吉辛的成名之作,尽管很多评论家把它归类于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但是作者对作品中异化现象的刻画却有着明显的历史和社会意义,这部作品不论从思想性还是写作手法上,都体现了吉辛从传统创作向现代过渡的超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严丽 《考试周刊》2011,(29):32-34
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所著的小说《暮光之城:暮色》是《暮光之城》系列的第一部,这部畅销小说因其哥特式风格,吸血鬼与狼人故事组合,以及青春浪漫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也引起广大的评论家的注意。本文从其哥特式风格,吸血鬼形象与狼人组合,以及故事情节安排入手,分析《暮光之城:暮色》广受欢迎的文学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成分的小说流派是前期创造社以郁达夫、郭沫若等为代表的自我派小说,那么真正在小说创作领域把现代主义方法向前推进并且构成了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初期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属于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范畴。所谓新感觉派,这是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给日本《文艺时代》杂志周围的横光利一、川瑞康成、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一批作家起的名称。这些作家不愿意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是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  相似文献   

20.
唐·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反映了"山巅之城"神话在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该神话破灭之后对美国民众的巨大冲击。以尼娜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深信美国是一座"山巅之城",其光芒普照世界。他们沉浸于自身的伟大和正义之中,却看不到美国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然而,马丁却试图指出美国在"9·11"事件中的责任和"山巅之城"神话的虚幻性。行为艺术家杰尼阿克则通过表演高空坠落,迫使美国民众正视"9·11"事件的恐怖,走出政治上的"天真",认识到他们笃信的"山巅之城"已经坍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