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本文使用地级市人均财政性教育支出构建省级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教育横向公平,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以夜间灯光亮度和性别间教育差异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公平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教育公平程度和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当教育基尼系数为0.236时,教育公平程度对省域经济发展最为有利;以夜间灯光亮度为因变量的模型,教育基尼系数的最优值为0.288。研究还显示,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基于此,各省政府应统筹安排地区间教育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于地市间教育投入差异较大的省份,应通过转移支付、政策支持等方式缩小地区间的教育财政投入差异。  相似文献   

2.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对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水平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各地区间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成正相关 ,学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实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属地化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教育机会公平问题一直饱受诟病,这既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也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不完善有关。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根本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需要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高招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2-2018年内蒙古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分析内蒙古教育公平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内蒙古2002-2018年人口受教育水平逐年升高,教育基尼系数持续下降,总体教育公平程度越来越高,且处于比较公平的阶段.城与城(乡与乡)之间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缩小,城乡间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有所增大,城乡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收入分配的公平,尤其是提高经济弱势群体的收入,从而为通过扩大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文章最后强调,要实现教育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大力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由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教育公平程度相近,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大的教育不平等;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市场化效应是关键的作用机制。数字经济发展对教育公平的积极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教育公平程度较低的地区中更明显,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未来,我国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关键数字技术突破;利用数字经济的积极效应,推进区域教育水平协调发展;发挥市场化效应,提升农村居民创业活跃度,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7.
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表明 ,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 ,并且两者的协调性略有提高 ;相关分析还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率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率 ,且两者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各级教育的人口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的相关分析发现 ,经济发展水平与各级教育人口数量显著相关 ,并且经济增长与各级受教育人口增长密切相关 ,但是各级受教育人口的增长率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税收无论是从主要的税种,还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总体而言,对经济增长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比如税收与经济均衡增长不协调、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等,鉴于此,我国应强化税收的调控功能,增强税收与经济周期适应能力;坚持公平与区别对待,增强税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兼顾效率与公平,推进税收与地区、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强化政策协调,丰富调控手段,增强税收的调节作用;积极完善主要税种,增强主要税种刺激经济增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以2008年至2014年的实际经济数据为样本,选取反映安徽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6种综合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随机效用、固定效用和G M M差分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研究发现:工业化、城镇化是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其中人均工业产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教育水平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工业化、城镇化对安徽整个区域和皖江地区有明显差异化影响。应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教育投入,推动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教育大省,但也是非均衡教育发展类型的省份。实践证明,教育公平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没有密切关系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O一2020年)》指出: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公平成为教育公平中尤为关注的话题。基于江苏省实例,剖析现阶段职业教育公平的态势,指出职业教育公平的取向,创新职教发展观,同时提出职业教育公平的对策,让职业教育在经济转型期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衡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数量指标是C02排放量,质量指标是万元GDP能耗.然后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结论表明,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起关键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口总量、人均受教育水平;而科技投入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够显著,表明科技投入中用于低碳经济技术研发的比例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因此,为了提升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改变能源消费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人口数量、提升人口质量、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严格界定"平等"和"公平"的经济学意义,指出"公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权衡取舍的关系,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不公平增长的体现,如果本着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原则,在国内市场一体化、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入水平、政府财政体制、社会保障范围、技术扩散等六个方面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就可以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从而促成公平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事业具有正外部性特征,在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大幅度提升学费价格的背景下,使用学费的k值定价法,即依据我国人均GDP水平或国民平均收入水平,并参考国际普遍情况可计算较为合理的学费价格.k值定价法有利于维护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实现高等教育公平,要立足国情,在诸多领域进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一度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我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期.但由于国情以及地区之间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不一致性.本文选取31个省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货物进出口额等8项统计指标,运用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的方法,尝试着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归类,以寻求刻画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并为下一步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环境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大陆省域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优劣差异实证研究,同时结合各省份人均GDP排序情况,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优劣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弱势群体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凸现出来。能否正确处理弱势群体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也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待弱势群体,一方面要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让他们受到社会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朱斌 《文教资料》2010,(17):113-115
本文通过对2006年社会统计年鉴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城乡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但是教育发展未必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高储蓄率和低消费增长率在我国改革初期对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其制约作用逐步暴露。以居民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为出发点,考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演变的轨迹,并针对我国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义  任君庆  雷志安 《职教论坛》2018,(3):66-73,80
通过对2010-2016年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均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高原期",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弱;B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相对"稳健"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平滑期",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最强;C类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均表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处在发展阶段的"上升期",但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弱。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适中的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教育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上,如何准确地理解和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将实施均衡教育与优质教育统一起来,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构建优质教育体系,这关系着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思路和全局。一、现实地理解教育公平在人均GDP达1000 ̄3000美元的历史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就进入了一个利益冲突的阶段。我国2004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历史上积累下来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开始突显出来,并形成利益冲突和利益诉求。长期以来就存在着的城乡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