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象,是民族无声语言的艺术传承,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土家族为表达民族的共同信仰与文化因素,创造了集绘画、扎染、刺绣、挑花、纺织等民族手工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特征的土家族服饰。通过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内涵与文化象征三方面来研究土家族服饰,以期传承与开发土家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土家族独特的仪典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劳动创造与精神追求,集中了土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可以探知当地人、文化与教育三者间存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千百年来化育人文,和谐族群。当前,应该对民族文化的现代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民俗学和经济层面上,而是应充分认识其复杂性、系统性,予以历史的、整体的观照。应该在政府、文化工作者、传播媒体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一种符合人性、适应环境、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样态。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众多,尤以土家族人口为最多,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丰富多样且独特,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应充分挖掘土家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三峡库区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民族文化保存与传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石柱土家族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较强,愿意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希望了解本民族文化,渴望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得到很好的保护。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土家族文化发展予以扶持,加大对土家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力度,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促进土家族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在民族中小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传承,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式传承,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外生和他者传承等方面。厘清这些误区,将有利于提高民族中小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实效性,并促进民族中小学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土家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之一,族名为"土家",然而土家人自称为是"本地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本论文是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S村落为例,解析土家族传统婚嫁仪式的功能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沟通与协商功能和祝福与认可功能以及承诺与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人民智慧的象征,亦是土家文化与精神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现代化,其赖以生存的原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家族非遗的生存基础遭到严重影响,相当数量非遗存在传播手段缺失、保护理念失真、投入难以兼顾、传承人才断层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湘西龙山“摆手舞”为例,进行实地调研与深入研究。最后,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深刻反思和研究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为推动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居住于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创造了丰富瑰丽的饮食文化,其社会历史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十分显著。以沿河土家族传统饮食文化为例,分析其创造巨大经济的价值可能性,探讨保护和开发土家族饮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刮面"是沿河地方土家族最独特的礼品,是人们往来结交和赠送喜礼的重要物品。通过"刮面"的生产过程,介绍"刮面"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针对"刮面"文化正在遗失的现状,提出了对"刮面"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视野下的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族饮食文化以其重保健,重食疗;崇尚自然,融合多元;精诚细作,讲究美感和手功的饮食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奇异的明珠。通过朝鲜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可以体会到一个民族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这个民族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如要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先是要提高本民族地区师生的民族文化自觉,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及课程开发的能力,再次是改变对学校及教师的传统的评价方式,最后是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6.
17.
土家族的神繁杂多样,列祖列宗、天神地主、文官武将、龙蛇虎马、古树奇石、洞崖滩路等等,无所不有。土家族普遍笃信物或人之灵魂变成神后,就能为自己服务,以实现为自己除暴安良、惩恶扬善、除病消灾、佑人安康、驱鬼逐疫、保家护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乡村治理具有互动关系:一方面,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对加强乡村治理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新时期在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融合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有效因子,提升乡村文化的价值品质;进一步营造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交往空间,创建安定和谐的乡村社区;进一步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生态美,维护好绿水青山人居环境;进一步开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以前,侗族地区的教育往往以传统的方式呈现,社会成员在深受传统文化浸润之时,也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80年代后,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及工业化、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教育日益式微,其传统教育方式渐渐失去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体,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随之也日益衰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日益明显,这在民族杂居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瑶族服饰文化、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婚姻习俗文化等发生变迁,皆因内源性动力、外源性动力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所致。要做好民族杂居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应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持"乡村记忆"、实施文化扶贫政策、加强互联网数字化保护模式,以及将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