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势政府、庞大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对社会财富的强力支配权,以及已经习惯因循的生活作风和生活规矩,决定了其餐桌行为的社会影响力,如果前提条件与社会环境没有更多变化,那么后者的变化也是有限的。笔者认为,影响社会餐饮深刻变化的"新时期"尚未到来,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伦理感的餐饮人应当自觉推进餐饮文明,树立明确坚定的大众餐桌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华筷子具有物理功能、生理功能、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通过对规范的执筷法、规范执筷法与汉字书写的关系和用筷礼仪与禁忌的逐一论析,指出目前汉字书写工整者重点大学文科生不足五分之一,普通高校理科生只是十分之一,能够正确规范执笔的学生数最多不过三分之一,这与他们自幼形成的不规范执筷法有直接关系。汉字和现代人类文字书写技能的普遍退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是新的科技进步往往造成既有文明成果亏损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必然的,但并非是完全合理的。中国人写汉字,需要做到"观念重视、落笔注意"八个字。  相似文献   

3.
2020年3月浙江民生电台向全省发布了“公筷公勺进我家,健康文明千万家”的倡议,本文作者被特邀为主讲人。杭州市有实行双筷制进食法的悠久历史,并且在近百年间有许多生动的事例。文章概述了针对中国“人手一筷一戳到底”传统进食方式改革试行选项的“公勺法”“公筷公勺法”“双筷制进食法”的历史过程,讨论了实行双筷制进食法的家庭餐桌普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筷子是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演绎了悠久的中华文明。在看到筷子传承着中华文化与文明的同时,也应看到它在中国传统公宴就餐中的局限性。中国食文化专家赵荣光教授提议实行文明公宴就餐"革命",推行进食筷、取食筷并用的"双筷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就餐者愉快地试验着。它巧妙化解聚合氛围、习惯传统、就餐卫生与文明等之间的矛盾,是与时代文明相应的就餐方式。推行"双筷制",要宣传与体现"双筷制"艺术性,餐饮业界应提高对其社会责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餐饮业经历了"三个十年"三大步的历史性跨越,时下则开始了第四个十年的进步。"大众餐桌"品质的不断提升与社会餐饮市场职能与机制的健全发挥将是新十年主题。社会平民大众需求的份额将会持续扩大,伴随的是消费与服务品质的提升。奢侈消费与政府公务畸形埋单将得到一定遏制。新十年大众饮食生活品质提高的社会保障是脆弱的,社会餐饮良性发展的阻力大。建议餐饮人积极因应2012年12月以来餐饮市场的异动,将"大众餐桌"作为大事业的重点,理性经营,拒绝假货和野生动物,切实推行"光盘行动",积极倡导进餐文明。  相似文献   

6.
笔者谋划编写出版历时24年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将于2014年内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原以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11个饮食文化区位各一分册并一综合卷的12册组成,计划600万字,而目前只能以10册的略写本形式付梓。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华食学研究"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大众餐桌"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以人类或民族食生产、食生活的地理、自然、文化地域要素制约的"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生活英语     
餐桌礼仪 坐端正。 一次不要吃太多东西。 嘴巴里有东西时请勿喝饮料。 就餐时请勿发出声音。 文明就餐。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民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民德育提供思想养料、为国民美育提供创新素材、为国民智育提供智思源泉。在国民教育中,加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连接传统与当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作用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应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曲阜师范大学王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培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民族情感和民族仪礼的总和。中华美德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结晶,标...  相似文献   

10.
王婧妮 《文教资料》2014,(6):56-57,59
餐桌文化是国家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西方餐桌文化则是极具特色的一类。随着全球餐桌文化的逐步迁移和融汇,各传统餐桌文化开始相互影响。通过对餐桌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礼仪、心理、价值观、社会关系等,是研究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从《唐顿庄园》出发,着力于西方的餐具变迁、餐桌礼仪的发展,展现西方餐桌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成慧 《老年教育》2013,(5):18-19
生活中,大家都是食客。在外就餐、聚会时,您的一举一动是否文明?餐厅里的嘈杂混乱、吞云吐雾,是否您也有份?在提倡餐桌节约的同时,每位食客还应当为改变不文明的就餐行为做出努力。高声喧哗,大肆劝酒,餐桌成了"秀场""今天,你光盘了吗?"这是北京的乔先生最近和朋友打招呼的常用语。不管是家庭团圆还是朋友小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好时机今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指出:"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他这样阐述:"中华文明绵延数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与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华早期文明的轮廓开始慢慢变得更加清晰,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和呈现中华早期文明这一特征,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一、从早期文明的时间结构看文明“引领风骚”中华早期文明是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创造的文明。中华早期文明按照时序发展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中华"一词在当代日本有着与中国很不相同的意涵。这种差异是在日本近世时期出现的。之前,日本知识界曾以"中华"自诩,对中国文化有着深深的仰慕和认同。近世思想家却狂热地抬高本土文化的地位,持续地将对"中华"的认同和褒扬向着异化和贬损的方向扭转。但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山鹿素行以与中国争夺"中华"的荣耀并与中国对抗为己任,"私意论"者和徂徕学派也通过各自的论证表明日本乃原本"中华"的代表,而比早已退去"中华"本色的中国更有文明优势;国学者则进了一步,径直利用本土神道资源贬斥"中华"概念,将之视为"中国人的自尊之辞";而兰学者则根据近代西方知识体系,有意地构建起对中国文化的对抗机制,将"中华"一词的含义解释为中国人的妄自尊大。随着近代神(皇)国思想和洋学思想的盛行,这种理解成为日本语境中通行的意涵。至此,近世思想家似乎撇清了自己与"中华"一词的干系,使它最终异化成了专门指称他者中国的概念。不过,洋学者把日本自诩为"文明开化",把"中华"打入"野蛮愚昧"的做法,最终无法表明真正逃脱了华夷观念之末流的命运。透过"中华"含义的这场异变,不仅可以看清近世日本文化主体意识是如何畸形崛起的,更可以体会到近代日本国族意识是怎样膨胀并最终导致东亚国际关系发生历史性异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5.
鱼缸餐桌     
餐桌和鱼缸是两样东西,能不能把它合二为一呢?我想做一张鱼缸餐桌。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素养、品性和品质,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做出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仅如此,道德首先是一种智慧。所谓"智慧",就是洞察真理的能力,是人们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道德智慧",就是人们对道德概念、准则与规范进行判断、择取、整合、内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中华传统道德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大学是知识、文明、成长的"殿堂",是培养未来社会领军人物和中坚生力军的摇篮,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大学必须要在甄别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勇立潮头,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觉履行使命,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发展前进校准航向。因此,研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有历史性、时效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并且处于"四二一"这样的生活模式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餐桌上的礼仪被凸显出来。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对自己孩子关于餐桌礼仪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忽视也是对我国传统礼仪的一种遗忘,同时还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礼仪发展。所以,必须从小要加强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主要针对小学生的餐桌礼仪方面的现状和教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英国人对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便把家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英国人对家教抓得很紧,可谓"无空不入",就连餐桌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课堂,而且形成了一种社会传统。"餐桌教育"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进餐礼仪,二是进餐习惯,三是环保意识。在英国,孩子从与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时起,家长就开始向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典作品灿若星河,熠熠生辉。包括优美的《诗经》、瑰丽的《楚辞》,包括气象万千的唐诗、婉约缠绵的宋词,一直到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小学教育中,我们选取了"中华经典"文化中的"中华诗词",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活动。通过诵读、听写、书法展等活动,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学习自觉,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