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阳伽蓝记》以地志为经,史事为纬,记录了北魏时代洛阳人民融合胡汉饮食精华,创造出食材多源、加工技法多样、重视食疗养生的河洛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北方草原饮食文化与南方水乡饮食文化熔融的过程,在更深层面上则反映出胡汉双方在生活习性和心理上的调适与沟通。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饮食文化追本溯源,几乎可与文化源流同步。文化的地位决定了饮食的地位,而文化的地位又取决于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的社会经济,才能产生发达的文化,发达的文化又必然地孕育了发达的饮食文化。因此,饮食文化又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反映了该段历史的经济文化特质。河洛饮食文化是指在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洛水流域(包括伊、洛、檀、涧诸河)这一地区产生的饮食现象,“洛阳水席”则是产生于洛阳地区的一种筵宴。该筵宴因其洛阳地方风味浓厚加上道道菜不离场水和流水般的上菜程序而被人们誉为“洛阳水席”…  相似文献   

3.
军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众多饮食文化圈中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具有饮食活动的时代性、饮食目标的明确性、饮食定量的统一性、饮食人群体的稳定性、饮食惯制的规范性、饮食保障的多样性、饮食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建设现代军队饮食文化要依据这些特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军队饮食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饮食文化研究是由形而下的日常饮食生活活动和事像入手,把百姓习以为常的饮食生活上升为形而上的文化理论和哲学思想。姚伟钧教授不仅注重中国层面的饮食文化研究,更注重国内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他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透过区域饮食表象研究其文化内涵,总结区域饮食文化发展规律,致力于建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西夏地区的饮食文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民族构成以及对外交往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为西夏人民的饮食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构成是西夏饮食文化形成的主体因素,西夏人民的对外交往则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了西夏人民的饮食。  相似文献   

6.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深受阴阳、五行以及中庸学说等思想的影响,菜碟圆圆,酒杯浅浅,却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内涵。文章从宏观层面,着重探讨我国饮食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想,进而说明饮食文化源于饮食,又高于饮食,达到饮食与文化、思想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人口迁徙的重要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北方及中原地区人民的流徙,使不同地区的人民频繁接触,这为饮食上的交流和融合准备了有利条件。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交流除了物态层面上的交流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交流。通过物态和精神层面的介绍,对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的交流做初步梳理,以期还原这个时期移民推动下的饮食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8.
西夏地区的饮食文化主要受到西夏自然环境、西夏民族构成以及西夏人民的对外交往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西夏地理环境为西夏人民的饮食提供了物质基础,西夏民族构成是西夏饮食文化形成的主体因素,西夏人民的对外交往则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了西夏人民的饮食。  相似文献   

9.
创建富有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数据库,是丰富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数据库理论与饮食文化学研究的交叉,是新饮食文化运动研究范式的转变。赵荣光饮食文化数据库的建构,是以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规律与结构特点为依据,以"赵氏理论"为研究性样本。此数据库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学网络数据化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考试周刊》2009,(17):52-53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西方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比较来研究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出其可相互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