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文化角度来看,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转义是非常丰富的,在具体语言交际中,这种文化附加转义显示着特定的修辞性。在与英语的比较中,两种语言的对应词语文化附加转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化附加转义大相径庭、截然相反、部分相同、一语独有和文化中的词汇空缺。  相似文献   

2.
小议颜色red     
大千世界表示颜色的词十分丰富,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白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同时颜色词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化产生了各种民族文化烙印的转义和象征义.本文主要探讨red的基本意义,惯用法,习语,俚语等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其社会文化意义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俄语名词转义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俄语名词转义时形象鲜明,承载力强,在反映生活和表情达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词转义的形象性是与词相伴而生的,它的转变有的从属于词义的变化,有的则从属于词的使用范围的变化。名词转义或名词用作转义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形象性,失去形象性的转义已不在为转义,而成为词的另一直义。人们借助于某种形象,产生联想,这是名词转义的必经过程。可以说,形象性是转义名词的命脉,有了它,名词才产生活力,成为语言研究中一块丰富的“矿藏”。名词转义属于语义文化研究的范畴,名词的转义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具体的上下文来体现的。词义是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词义演变是与文化植入分不开的。名词转义,作为语言研究中的一面“镜子”,它从某些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衍变,折射出该民族所独特的生活实景和文化氛围。名词转义研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心理决定着色彩词的民族文化语义,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对颜色的表征不同,中西方精神观念、文化价值存在的差异性赋予了色彩词本身的双重隐喻义,从而产生了词汇的联想对应、联想重合、联想碰撞和联想空缺,探讨两者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基本颜色词的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可见当两个颜色词之间语义基本对应时,可进行直译;当语义部分对应时,应在翻译中改变颜色词;当语义不对应或语义空缺时,可另做解释来使语义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词汇表现出的非凡.魅力。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和色彩的词汇都很丰富。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在各民族语言中产生的各具特色的色彩词汇其象征意义也存在风格迥异的特点。这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在注意观察颜色词汇本身的基本意义的同时,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以颜色词入手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两个民族历史文化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日语言里颜色词丰富多彩。汉日两种语言各具特色,其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在语义方面也存在相同之处。从颜色词的不同涵义我们可以看到汉日民族不同的民族心理。颜色词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言在颜色词的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和不同民族的心理因素,文化历史背景紧密相关。本文就几种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不同含义分别举例说明,旨在使大家使用颜色词时,特别注意民族文化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意义上的差异,从而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小议颜色red     
大千世界表示颜色的词十分丰富,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颜包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同时颜包词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化产生了各种民族文化烙印的转义和象征义。本文主要探讨red的基本意义,惯用法,习语,俚语等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其社会文化意义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0.
颜色对中西方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但是一旦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待颜色词,其内涵和语用意义便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同质和异质性。本文以“红色”为例,从语义基本对应、语义部分对应、语义不对应和语义空缺四个方面探讨汉英颜色词在语义方面的异同及隐含在其中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字面概念虽相同,但其来源、象征意义以及民族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龙”不管是翻译为dragon或the Chinese dragon都未能准确地表达中国龙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把Long或China Long作为“中国龙”的专有名词使用,以保持龙文化的理念和民族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马越 《海外英语》2012,(1):164-166
基于翻译的文本分析理论对公司简介的英译进行研究,就原文本进行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的分析,得出在文外因素方面中受众的接受和在文内因素方面中专业词汇及句子结构是影响译文质量的重要因素。然后就受众的接受情况提出要对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词汇的内涵进行释义,方便英文读者的理解。对于专业词汇要尽量进行对译。而对于句子结构,鉴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述习惯,英译版本要进行句子结构的调整来得出更地道的译文。由此得出更加能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的目标文本,完成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红楼梦》“红色”翻译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联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2):157-159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颜色术语被用来探究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由于中英颜色词联想意义的不同,有时颜色词不能直接从一种语言翻译戍另一种语言。通过《红楼梦》中“红色”的翻译来比较中英颜色词联想意义的不同,进而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文化下的语言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内涵,阐述了英语词汇的内涵意义,初步把英语词汇的内涵和汉语之间转化的基本模式分成三种: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而文化内涵意义不同、概念意义相近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概念意义不同而文化内涵相同,通过分析原因、举例比较来说明英汉词汇中文化内涵的对应关系是否一致性,认为文化内涵的差异可能源于意识观念、联想意义、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几方面的原因,讨论了文化内涵上范围的差异和异同并存的情况,并列举了文化内涵相似而表达对象相异的有趣现象,强调要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培养文化敏感和文化习得意识来真正掌握文化中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对中英文由于文化差异而在某个词汇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含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文品牌在翻译成英文时,直译中所存在的种种错误,提出了同音异义(形)法和再创法两种中文品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文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85-86
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着眼,对中英文中有关颜色的习语的翻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用相同的颜色表达把英语习语翻译成中文。(2)用不同的或者不带颜色字眼的表达把中文习语翻译成英文。(3)用不同的或者不带颜色字眼的表达把英文习语翻译成中文。文章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了只有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准确有效的翻译颜色习语。  相似文献   

17.
英汉比喻所负载的文化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比喻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同时,人类思维与文化的共性又使英汉比喻具有某些共性。该文从文化传统观念、生产劳动、历史背景、神话与宗教、时代的变迁、地域环境几个方面分析了英汉比喻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樊艳萍 《培训与研究》2006,23(1):125-128
本文对许渊冲先生英译的《秋思》从选词、句式和音韵方面进行试探性的分析,探讨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和洞悉,对我们成功地对汉诗进行英译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翻译工作者应自觉地从译入语读者的视角来思考文化内涵的传递。  相似文献   

19.
汉英谚语存在着许多共同特点,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文章结合汉英谚语互译的典型实例,阐析了汉英谚语互译时应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汉英谚语的互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言志峰 《海外英语》2012,(11):45-47
双关语因其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而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段。英汉双关语分别蕴含着英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学作品、广告等文体中的历史地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正确理解双关语的修辞效果,更好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