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丽媛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4):22-25
经学自汉代开始成为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核心。发展至魏晋,由于佛学、玄学等的挑战,地位开始衰落。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宗教、地理、风尚等方面的原因,经学领域呈现出南学与北学对立的局面,在治经特点、读经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北方政权的逐渐汉化,南北思想文化交流加强以及北学学习南学等因素的影响下,南北经学在经历了长期对立后也出现了逐步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钟仕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东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文化因南北政治军事上的对峙而被割裂为南北两派,南方和北方的经学、史学和艺术在治学方法和风格上各自形成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暂时的,传统文化的兼融并包性逼使这种差异走向交流,而南北双方“遣使聘问”和“互市”的开展又促进了这种交流。由于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中外文化相互渗透的高潮期,因此,南北经学、史学和艺术的交流不独改变了南北文风,而且为隋以后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3.
4.
5.
6.
黄海涛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3(5):80-84
西汉经学意识形态确立之前,经学有一个大众化的趋势,这源于经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契合性、经及儒家先师的神圣化、儒家对教育的重视。经学信仰的大众化推动了统治思想的经学化、通经入仕的制度化、官僚队伍的儒生化,是西汉经学意识形态确立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学意识形态确立后,统治阶级致力于经学传播,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进一步推动了经学信仰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朱淑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2):50-55
戴望被钱穆先生称为"常州公羊学后劲者",其以公羊家法阐释<论语>,发掘<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在清经学史上当有重要之地位,然自戴氏殁后至今,学界对其研究甚少.本文的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发掘史料,对戴氏的生平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描述,并以<戴氏注论语>为基本材料,将戴氏的经学思想作一初步归纳,进而对戴氏经学思想作初步之评价. 相似文献
8.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正>史学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同很多学科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在中国学术史上还有一门与史学关系甚密的学科,这就是经学。怎样把握史学和经学的关系?这就是本文准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承凤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7):32-36,49
北宋学者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侧重于探讨义理,苏轼亦如此。他解经特别注重经典的原义并突出个人的见解,并以长于议论、言简义明、机智雄辩、曲为譬喻和联系时世的阐述方式深为学者叹服。他的经学思想具有民本思想的性质,所以不为封建统治者所赏识,以致理学成为中国统治思想后,苏学的学术价值被埋没了。现在,当我们重新审视宋学的文化意义时,不难发现苏轼经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廖平一生学经六变,就其经学理论而言,不脱尊孔尊经的基调。但是,廖平所尊的孔子已经不是传统经学的孔子,而是带有近代色彩的孔子;他所尊的六经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经学经典,而是带有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的近代时代特征。廖平的经学体现了经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