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刚 《记者摇篮》2004,(5):48-48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手段之一,那它就必须遵循新闻理论,遵循新闻的五要素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因此新闻摄影作品中大多采用“抓拍”的手法。因为“抓拍”,不干预被摄对象,客观而真实的记录被摄体,真实准确的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完全符合了新闻摄影的基本风格和宗旨。虽然在目前新闻摄影作品中有少量的“摆拍”和“抓拍”相结合的现  相似文献   

2.
“抓拍”与“摆拍”.一直是新闻摄影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涉及新闻真实与虚假的严肃问题。从理论上讲,新闻图片应该是抓拍的.摆拍绝对不能提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抓拍很难,摆拍就屡禁不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进行再讨论。  相似文献   

3.
2005年创办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已举办了四届。作为前三届评委会主席,我参加了组织和评选的全过程,从中体会到一些新闻摄影的奥妙,也产生一些疑惑和思索。抓拍与摆拍一般说来,新闻摄影是提倡抓拍的,但摆拍现象由来已久。虽然不断有人呼吁取缔摆拍,但就是无法完全取缔。在华赛评选过程中,一些中国和外国参赛照片有明显摆拍痕迹,而外国评委并不一概反对摆拍。在评到一组反映一位15岁舞蹈少年的照片时,有中  相似文献   

4.
卜新章 《新闻知识》2003,(3):41-42,37
新闻图片的拍摄通常有“抓拍”和“摆拍”两种,在摄影采访过程中两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同时运用,合理的运用“抓拍”与“摆拍”能拍摄出真实感人的新闻摄影作品,否则只会拍摄出矫揉造作,甚至是虚假新闻图片。在新闻摄影实践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表现的是随时随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它不同于照相馆、影楼的艺术摄影,可以随意地对被摄主体和拍摄场景进行摆布,直到满意的镜头出现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摄影不允许摆拍,只能采取抓拍的方式。要拍好新闻图片,一定要打好抓拍的基本功,掌握抓拍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抓拍,历来被中外摄影家所青睐。新闻摄影诞生以来,许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过目不忘的历史瞬间和不朽之作,都是通过抓拍来完成的。抓拍的内涵与思考什么是抓拍?抓拍是相对于“摆拍”的一种拍摄方法。其含义是不干预不摆布被摄对象,保持被摄体的本来面貌,在波摄对象自身的不断运动变化中抓取富有表现力的某一瞬间。因此,抓拍是唯一能够直接真实而不是间接虚构、形象生动而不是抽象刻板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摄影手法。“抓拍”诞生于20世纪初。抓派在国外叫堪的派。堪的是真诚、坦率、自然、真实的意思。基本特点是,在拍摄对象无所察觉、…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是抓拍还是摆拍,这是涉及报道思想、采访作风和记者素质的大问题。新闻摄影要坚持抓拍,反对摆拍。抓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四难”:一、发现有价值、出画面的新闻难。抓拍新闻图片,首先要发现新闻,捕捉到新闻,到新闻发生现场,置身于新闻发生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抓拍到新闻图片。但我们的一些作者,背着相机上高山、下海岛、登舰船,转游了十天半月,拍了十来个胶卷,拿出来的片子让人一看,很少有称得上是硬碰硬的新闻。有的作者还是靠采访到的一两件铁闻旧事,找个相似的环境,找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相似文献   

8.
我拍新闻图片,有空常读一些摄影理论文章。对于拍新闻图片能否摆布的问题,一些老摄影工作者强调要抓拍,反对摆拍;一些中年摄影工作者实际上经常摆拍,在理论文章中却不敢直说。这样,弄得我这个青年摄影爱好者一度思想上矛盾重重。还好,我学什么总有个“学不好,心不死”的劲儿,自己拿上相机到处跑,有时抓拍、有时摆拍,各种方法都要试一试。我曾跟一位艺术摄影老师学习,他认为新闻片  相似文献   

9.
我说抓拍     
新闻摄影提倡“抓拍”,反对“摆拍”,在摄影理论上已形成共识。然而,翻开报刊杂志,众多明显有摆布痕迹的新闻图片,仍然纷纷映入我们的眼帘。为什么在绝大多数摄影记心中已达成共识的东西,在操作中却禁而不止?怎样认识抓拍的规律?我想从新闻摄影化构成的宏观角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闻摄影、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多年来争论较多的是摆拍、补拍与抓拍的问题。新闻摄影拍摄的是新闻事件某一瞬间的静止画面,电视新闻、新闻纪录片纪录的是新闻事件一段时间的活动画面。它们在真实性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类似的。“摆拍”,为新闻道德原则所不准“摆拍”就是按记者的要求摆布拍摄对象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抓拍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手段,它是相对摆拍而言的。抓拍是在新闻的现场,不干涉对象,在事件进行过程中去选取自己需要的瞬间形象.而摆拍是用摆布的方法,拍摄者担任导演,把采访对象安置在设想的画面中.由于抓拍的方法尊重客观现实,因此,拍摄的新闻照片现场感强,生活气息浓郁,人物神情自然.一幅反映科研人员全神贯注地在实验室里搞科研的新闻照片,即使现场有些零乱,也远比观场经过精心设计,人物摆着架式,面带笑  相似文献   

12.
提倡“抓拍”,反对“摆拍”在新闻摄影理论上已达成共识,但为什么在实践中却禁而不止,大量新闻照片仍出自摆布拍摄之手?寻“摆拍”历史1893年法国政府公布于众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是作为一种绘画工具被寻找与发明的。我国摄影从上个世纪下半叶随着摄影术传入开始萌发。认为宫廷极少数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所赏玩,到高级知识分子和中等文化阶层传播,成为他们手中传情达意的工具。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已形成摄影的兴盛时期。我国第一位摄影美学家和艺术理论的先驱者之一刘半农先生,推出一本对中国摄影产生极大影响的摄影名著《…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诚信是一切诚信的根基,没有诚信的新闻,大众在依赖公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大家对新闻造假现象一直深恶痛绝。作为最能真实地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的新闻摄影,长久以来大家十分信赖其真实性,然而在新闻摄影中却一直有造假之风,甚至在摄影界一直存在着新闻摄影的“摆拍和抓拍”之争,所以,新闻摄影造假有一定的拥趸,甚至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疆新闻界》1987年第6期发表一篇谈论新闻摄影的短文,题为《新闻图片要抓拍与摆拍相结合》(以下简称《结合》)。我认为,该文的论点是错误的。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该文作者粱小青同志商榷。一、新闻摄影不允许摆拍。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它要求迅速及时地拍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或日“典型的瞬间”)来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物的精种面貌。新闻摄影的最大特点是纪实性,在拍摄  相似文献   

15.
这幅摄影作品乍一看似有"摆拍"之嫌,但熟悉的几位摄影行家却一致认为,此片精心策划,构图新颖,巧妙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是一幅颇有创意的主题摄影精品。漠河北极哨所曾产生许多经典摄影作品,有的记录官兵顶风冒雪巡逻在边防线的感人场景,有的抓拍战士们迎着酷暑挥汗训练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16.
摆拍这个怪物在新闻摄影界,屡禁不绝。“摆”与“抓”争论了多年,似乎问题解决了,大家也都主张“抓”,反对“摆”。但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摆”的阴影始终没有消除。其实,从新闻摄影的规定性即客观实在性来讲,摆拍不应成为一种新闻摄影手段。一些摆拍新闻照片(严格地讲不叫新闻)的出现。是对新闻摄影的极大讽刺和歪曲。首先,摆拍干涉了拍摄对象及其正常工作。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是以画面形象报道新闻,新闻性和形象性统一于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最佳瞬间。而这个最佳瞬间又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不以拍摄者的主观意愿为转…  相似文献   

17.
我拍体操     
竞技体操摄影是体育摄影中最难拍摄的项目之一。那么,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又如何运作和较好地完成采访任务呢?经过多年拍摄实践,我认为主要在抓住一个重点、突破两个难点。 现场抓拍是重点 好的体操照片来自于现场抓拍,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体操竞技高手云集,争夺激烈,现场竞赛气氛浓郁,能够增强摄影记者的抓拍意识,不允许拍摄者摆拍。 2、体操运动员精神状态佳,动作难度大,易于出现精彩优美瞬间。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作品能否摆拍,或者说摆拍出来的作品能不能算新闻摄影作品?是新闻界多年来的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老生常谈,在网络媒体与报刊媒体以视觉新闻竞争受众的今天,本人旧话重提,旨在想借此机会发表点个人浅见,与各位同仁切磋,共同振兴新闻摄影事业。  相似文献   

19.
韩燕 《新闻知识》2005,(5):54-56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数字和网络技术也在新闻摄影界引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使得新闻摄影在报道理念、报道方式和工作规范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变革,提高了新闻摄影与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的竞争力。一方面,数字技术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快捷的传输方式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二是打破专业新闻摄影界限,  相似文献   

20.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几乎都是靠抓拍方法获取的。因此,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抓拍手法越来越受到摄影师们的青睐。艺术无定法,摄影抓拍方法也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但大体上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抓拍技法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