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语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是人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写作时运用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两相比衬来说明事情的实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或深刻的启示。修辞学上对比修辞手法也叫做对照。把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用到新闻写作上,更有其意义和作用。这是因为,某些事实具有的新闻价值,往往要通过对比才能表达出来。此外,就一个新闻事实本身来说,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必须从它  相似文献   

2.
有些小言论的议论所以平淡乏味,这多半跟作者还没有掌握和运用多种说理方法有关。怎样才能增强新闻小言论说理的鲜明性和说服力呢?我认为,善于在对比中展开分析,讲明道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比说理这一说理方法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  相似文献   

3.
比较,是人们观察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的一种常见方法。没有比较就难有鉴别。最能引人注意并最终抓住人的事物,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对比十分鲜明。对于报纸版面设计来说,讲求对比的鲜明,达到对比的艺术更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自觉地加以运用。一个报纸版面,是一个相对  相似文献   

4.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对照互相比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用强烈的对比描述了过去社会的不公。文字报道用翔实的事实与数字作古今、新旧对比,不但使人看到社会发展,前进的脚步,而且还增强可信性。新闻摄影是通过可视形象报道新闻,它具有鲜明、生动、眼见为实的特点,因此,对比手法在新闻摄影中运用能增强感染力、可读性,有时还能发挥动员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有一种烘托手法,也就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描写、叙述,使作者的主旨在烘托中更加鲜明的展现出来。这种手法能在对比中揭示鞭挞丑与恶;能在映衬中歌颂弘扬善与美。1947年10月15日,新华社中原电讯《西瓜兄弟》就是采用烘托手法写成的一篇范文。这篇优秀作品是这样叙述的:记者随军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群众间流传着西瓜的故事。当地有李姓西瓜兄弟两人,每年每人种亩把好西瓜,这方圆一二十里地内,也只有他们兄  相似文献   

6.
在已出版的新闻论著中,讲到新闻品种时,很少提到对比新闻。其实这一新闻形式早就存在,近年来经常见诸报端。颇受读者欢迎,充分显示出对比新闻的优势和魅力。所谓对比新闻,就是作者有意识的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加以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展示出来,互相映衬,突出矛盾,明确是非,以此来表达主题思想。对比新闻写作的客观基础,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作者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种种异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只有了解事物的相同点,才能认识事物的共性;知道事物的相异点,才能区分事物之间不同的个性。作者对新闻事件和人物进行对比,既要注意到事物的个性,又要把握住事物的共性,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事物,揭示其本质。从对比新闻的结构看,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比的根据,即进行对比的两个  相似文献   

7.
时下,人们只要随意打开一份报纸,就会发现几乎每个新闻版面上都有带数字的新闻标题。数字浅显易懂、直截了当、简洁明快、具有说服力。数字运用得巧,能给新闻标题添色加彩,会让读者击节称妙。 数字式新闻标题常见的表现手法大体如下: 对比式。指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放在一起叙述、议论,相互比较,相互对照,使新闻标题更加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富于感情色彩。这是数字式新闻标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1):59-60
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如何使报道更生动活泼,使说理更透彻、揭露更深刻、主题更鲜明?笔者以为,使用“对比法”和“反衬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对比法”和“反衬法”, 就是记者把自己要批评、揭露的矛盾或问题,拿出来与其它事物或事物的其它方面,在某一对比点上进行比较,对照,从而达到说明问题,揭露矛盾,深化主题的目的。对比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类比和对比同属行之有效的说理论述的方法。然而,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能却有所不同。 在具体写作中,运用类比方法就是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形象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如果说,对比说理旨在将性质各异的客体放在一起对照,以形成是非得失的鲜明反差,侧重于求异;那么,类比评析则是重在对形式各异、性质类似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分析比较,以显示其相似之处,侧重于求同。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即新闻写作的规范化语言。它的三个特色是:简洁、明快——要求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最主要方面告诉读者;准确、具体-要求有具体性和可信性,给读者以实感, 鲜明、生动-要求生动活泼,引人人胜。转摘自《通讯业务,  相似文献   

11.
对比新闻,就是作者有意识地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实,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加以比较;或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展示出来,互相映衬,突出矛盾,明确是非。例如: 顾大局热爱集体得表扬为个人损公肥私受批评这是农民日报发表的一篇对比新闻的标题,观点鲜明,对仗工整。消息中写的是两户农民春季承包莲子塘,夏末遇到严重干旱,全村数百亩稻田急需用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两个承包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消息揭示了一个主题思想:在土地承包情况下,不能只顾自己,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以大局为重,为集体利益而“丢卒保车”。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月13日新民晚报刊登一篇“鞭炮闹剧令宝山农民胡某哭笑不得”的新闻,主标题是“不该买的他买了,不该响时它响了”。这则标题的突出特点是立体化。标题中不仅各个分句内部落差很大——本不该买的东西,胡某却买了;本不该响的时候,鞭炮却响了——可见胡某之糊涂,鞭炮之质次。而且,两分句之间又有因果联系,使落差再加一等。 对比(或称对照)作为修辞手法之一,不仅是锤炼句子的好方法,也是使标题立体化的好办法。 对比就是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叙述或说明,借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鲜明性和战斗性。鲁迅先生曾说:“优良  相似文献   

13.
各类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对于这两个方面,都必须注意研究,而且要把它们结合起来研究。其中的重点,则是对个性的研究。为什么?《矛盾论》说得好:“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研究事物的个性之所以“尤其重要”,之所以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  相似文献   

14.
“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以突出某种事物或思想。“对比”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文学艺术中极为常见。在唐诗中我们读到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是“对比”,期盼新生事物赶快成长,丑恶的东西应予芟除。在京剧《秋江》中,小尼姑要乘船去追赶远去的心上人,心急如火,偏偏遇上一个慢腾腾的老艄公,故意逗趣地拖延“刁难”,这一急一缓的风趣对比,极大地增强了戏剧效果。 “对比”也是漫画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法。漫画的  相似文献   

15.
个体与整体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只有科学地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才能促使事物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否则,如果片面地夸大某一方面的作  相似文献   

16.
对新闻典型和典型报道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典型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方面、一定地区,能够在思想上、政策方针或工作方法等方面,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一般事物的本质或发展规律的个别事物。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它是新闻典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是从个性来展现共性。那些关于“一...  相似文献   

17.
对比式新闻标题是指着眼于眼前事物的某个特性,选择使用典型的、性质截然不同的新闻事实,给读者提供认识这个事物及其发展的对立物,鲜明地表达新闻事实,揭示新闻主题,使新闻具有更强烈的点化力和感染力的制题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人的心理过程归结为三个方面.它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个方面,即对事物认识、对人和事物的情绪体验及为了克服困难,自觉地确定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意志过程.分析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情绪体验以及他们在处理档案工作中的问题时采取意志行动的过程,对于搞好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对比式通讯结构常常是双线平列,或明暗结合,经过穿插描写,使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写成的通讯名篇有解清的《西瓜兄弟》(新华社中原1947年10月5日电)、潘非的《人狗之间》(1959年2月3日《人民日报》和吴学标的《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1980年7月4日《湖北日报》以及孔祥君、崔中文的《大老齐成了“香饽饽”》(1981年6月20日《辽宁日报》)等等。 《西瓜兄弟》的作者随军路过淮阳县李楼村时,听到群众中间流传着“西瓜兄弟”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对比手法,有着增大新闻价值、增强新闻力度的重要功能。首先,对比可调适受众心理,增大新闻接受价值;第二、对比可增强新闻力度。因为,对比将历史与现状相比、周围其它事物与自身相比,新闻事实才能立起来,置于周围事物之中,才不受孤立,可使受众心悦诚服;第三,对比可显示出个体特征。通过对比的方法,才能使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特别是人物新闻尤其重要,以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