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老子》思想中,“仁”可分为“自然之仁”和“非自然之仁”。“自然之仁”即是“无名之仁”,“非自然之仁”就是“有名之仁”。“仁”本是自然所流露出的一部分,一旦被“仁”之“名”所拘,就很容易流为一种形式。所以,《老子》强调“仁”的自然性,亦是在自然的话语体系当中,将“仁”之本真性揭示出来,以求达到一种超越“仁”而达到“不仁”的状态,从而使“仁”获得更鲜活的生命意涵。该文通过对《老子》文本中“仁”的梳理,将“仁”之本真性揭示出来,以求达到超越“仁”之后的“不仁”状态,从而使“仁”获得更鲜活的生命意涵。  相似文献   

2.
李佳嬴  柴琳 《文化学刊》2024,(3):124-127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庄子的“道德哲学”进行阐释。首先,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阐释庄子道德哲学的本体论之“道”的五种基本特性。其次,以“自然之德”与“至德之境”来阐释庄子道德哲学的实践论。最后,论述了庄子实现“道德之境”的方法与途径,即通过“吾丧我”“心斋”“坐忘”“用心若镜”“与物为春”,达到“全德之境”与“逍遥之境”,即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回顾梳理2021年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创新,“平台社会”视域下平台化传播突围、分区块精准传播、技术驱动叙事创新,“全球中国”理念下的由“跨文化”到“转文化”、由“自塑”到“他塑”、由“硬性”到“柔软”的传播策略升级值得关注。2021年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有效地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错位”。未来,要进一步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跨越、从“策略”到“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王晖  庚锌 《职业圈》2011,(17):54-55
时代能够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当下,人们写着“微博客”,制造“微语录”,尝试“微阅读”,发起“微公益”等等,构成了一种客观环境,即“微环境”。“微时代”已经到来,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微”并非“不足道”,“微时代”对人们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5.
路新生在《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发表的《“尊德性”还是“道问学”?》撰文指出:对于朱熹一派“锱铢必较”的考据学风,阳明有“玩物丧志”之讥。对于“纯知识”,中国传统文人的“玩物丧志”的批评貌似振振有辞,实亦不经推敲。“玩物”何必一定“丧志”而不能“养志”?以“纯知识”的考据而言,  相似文献   

6.
扬扬 《职业圈》2012,(22):42-42
依据对现状的研究,目前品牌微博的运营状况可分为五种现状,分别是“盲目型”“传统型”“内容型”“互动型”和“内容一互动一策略整合型”。就现状而言,“盲目型”“传统型”和“内容型”占据大多数,“互动型”和“策略型”是能够取得多数博友的关注,喜欢和长期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君子之“仁”的两个基本点为“孝悌”和“忠恕”,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内核观念,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探析“仁”字的原初意义并对君子人格进行基本诠释,其中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仁”和“君子”,二者缺一不可。“君子”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一切事物,居仁由义,成为“仁人”。援礼入“仁”,用“礼”来塑造君子道德,规范其一言一行。君子之道,以“仁”统摄全局,通过爱将人们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辅之以“礼”,支撑起整体的结构,使其得以延续。内有“仁心”,外行“仁事”,“君子之仁”的形成在动态的链条中双向展开,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游必有方"和"粪土之墙"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句中“方”,《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保存了汉代郑玄的解释:“方,犹常也。”宋代邢昺进一步解释为“常所”,目前的《论语》注本大多把“有方”解释成“有固定的地方”,联系先秦时期其他典籍中“有方”的用例,“有方”义为“有道理”或“有原因”。《论语.公冶长》有“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现存《论语》的各种传世古注中,没有关于“粪土之墙”的解释,近年出版的《论语》注本,则多把“粪土之墙”解释为“污秽肮脏之墙”;《说文解字》:“粪,弃除也。”可见先秦时期“粪”是动词,是“弃除”的意思,那么,“粪土之墙”应以解释为“剥落泥土之墙”为宜,这样的墙,才真正“不可杇”。  相似文献   

9.
《老子》三十七章的“镇”字在较早的文献中,多训为“安”或“安定”,并非强制性的。“镇压”之类的意思只见于战国以下较晚文献,将此章的“镇”字理解为《老子》要对不合道的行为采取强制性的“镇压”措施,并不符合《老子》原义。因此,把《老子》“无为而无不为”之“无不为”理解为强制性的无所不用其极也是有问题的。“无为而无不为”是典型的“以退为进”思维方式,《老子》中有很多与之类似的表述,主流意见一般将其理解为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标,并无不妥。《老子》思想世界中“绝对性”表述与“相对性”表述是并存的:“绝对性”代表其最高理想的同时,“相对性”同样也是为《老子》所接受的,不能由其“绝对性”否定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10.
王波 《职业圈》2012,(30):45-45,47
我党务必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展开“政工队伍建设”。需将“发展”做首要任务来抓。本着“发展思想”的主旨,由“发展视角”求和谐,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放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乡镇医院政工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乡镇医院政工队伍构建上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完善政工队伍的选拔、健全管理体制,本着“作风正”、“业务精”、“政治强”、“纪律严”的原则,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政工队伍。且创设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