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突发性事件新闻已逐渐成为受众最为集中关注的焦点。电视新闻要想在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多媒介竞争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记者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必须发挥特色,这就对采访突发性事件的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的矿难事件是吸引受众的重大新闻,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报道.但是,由于事件的突发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地方保护主义,记者在注重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而无法对事件进行深入采访,因而在报道矿难事件时如蜻蜓点水,切中不到要害.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新闻事件是新闻媒体吸引读者眼球、提高收视率、收听率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妥善掌握好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的"度"是衡量一个记者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职业操守的重要依据。突发性新闻事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客观、公正地处理好突发性新闻事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特点、社会影响、媒体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尺度把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布会上,对突发灾难性事件中伤亡人数的瞒报、不报,甚或玩数字游戏的情况屡见不鲜,诸如在矿难、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中,对伤亡数字的屏蔽似乎成为某些人的习惯,有些发言人好像患上了数字过敏症,非常忌讳记者提问伤亡人数。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时下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所共同喜爱的文体。这种文体的兴起、繁荣和发展,对多年来形成的新闻写作程式化、模式化的局面,无疑会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我们应该对这种文体的基本特性进行研究。特性之一:新闻题材广泛,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写出一篇出色的现场短新闻并不容易。现场短新闻并不是记者看到什么之后简单的记录。现场短新闻大多是突发性新闻事件,而突发性往往和新鲜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凭借强烈的新闻敏感,对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迅速作出判断,完成了抓住新闻素材的第一步。而后深入跟踪、  相似文献   

6.
梁伟 《声屏世界》2016,(1):25-26
在第一时间赶到突发新闻事件现场,对采访的记者是考验,也是记者的基本职业要求。但是一些记者在突发性新闻事件现场缺乏理性的思考,在采访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值得我们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与多样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突发性事件也逐渐增多。例如,温州动车追尾事件、日本地震、福岛核泄漏事件,这些突发性的社会重大事件都对人们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针对上述的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也成为了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关键和焦点。而在进行突发性事件的具体报道中,传统媒体则显得捉襟见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乏力。以微博为主的新兴媒体成为现代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起到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8.
杨龙 《新闻实践》2008,(9):21-24
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于新闻的真实。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任何关乎新闻真实的细节,都须有记者深入现场获取的第一手材料,还应在采访不同对象的过程中不断求证和互证。贵州日报记者杨龙应本刊之约,回顾贵州"瓮安事件"的采访亲历,使我们看到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记者如何深入采访、去伪存真,使之真正把握突发性事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马超群 《今传媒》2016,(1):35-37
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是其"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出人意料.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远大于预知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以我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历史演进为出发点,剖析当今传媒环境下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案例分析突发性新闻事件策划与报道的成功因素,从而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策略,以期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策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锋 《新闻窗》2013,(2):85-86
一、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双重身份 突发性事件的含义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突然发生的可能会引起或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的事件,这就是所谓的突发事件。它可能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利益或形象甚至危害到国家利益。这类事件的破坏力及危害都很大,所以此类事件发生,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来处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都属于突发性事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料,一旦发生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重点。 今年2月24日,巴楚、伽师突发6.8级强烈地震,造成当地人民生命、财产严重损失。全国57家新闻媒体的216名记者赶往灾区采访报道,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组便是其中的一支队伍。由于他们的出色工作,获得自治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的荣誉。 本期发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撰写的4篇文章,我们除了被新闻工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尚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外,在新闻业务实践中还得到了这样一些启示: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要求新闻媒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抉择、策划、组织、实施;记者在采访中充满困难、艰辛,甚至危险,能否完成报道任务,是对记者所具有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同时应该看到,一次成功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会显著提升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记者也能在异乎寻常的困难实践中,展示才华,建功立业。实现这一切的必然前提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如何敏锐迅速地参与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报道? 面对突发性事件,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是什么7 在实行对外开放、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突发性事件新闻的地位作用又有哪些新变化? —一这些看来像似新闻学院课堂上讲授讨论的题目,如今却由刚刚获得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作出了富有说服力的回答。 这篇题为《不幸从空中坠落——一昨日韩国货机失事现场目击记》的获奖通讯,由陈竹、唐宁、翁思再3位记者采写。这篇作品清楚地告诉我们.当某一突发性事件意外产生时,新闻记者的职业本能反应就该是争分夺秒赶到…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事件因其本身的特点成为公共媒介关注的对象,媒介的公共性质又成为突发性事件主体权力欲望表达的空间,否定、争议、沉默等成为权力欲望表达的策略,权力冲突、支配、反支配和风险规避是突发性事件的公共话语表达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朱谦 《今传媒》2006,(4):47-48
典型事件报道历来是记者追逐的目标,它是事件性报道中的特殊种类,因事件本身的突发性、行进性和典型性而受到受众的特别关注。作为报社派驻一地的驻站记者,是报社在当地的耳目,应该特别关注发生在驻地的大大小小的典型事件,如果这些事件适合本报报道,应该及时撰稿发稿,不使遗漏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要天天出,广播、电视节目也是要时时播的,而那些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大事、突发性事件却并非天天都有,因而记者就得要学会在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没有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情况下,也能"生"出新闻来才行。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的特点就是没有预料性,这种事件引起的关注度是远远大于预知的新闻的,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将新媒体环境作为背景,研究如今突发性事件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常遇到的问题,希望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周欢 《中国记者》2012,(4):92-93
新媒体发展迅猛,让"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开始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记者该如何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呢在《中国青年报》总社及江西记者站实习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对此有所思考和体悟。此间,作为报社实习生兼任旗下中国高  相似文献   

18.
刘旭 《中国记者》2023,(7):117-119
<正>突发事件是指发生突然,与社会公众密切关联,极有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突发事件大体分为四类:一是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沙暴、暴风雪等;二是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三是突发的重大交通事件;四是其他突发性事件,如火灾、劫机、爆炸等。在全球化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地域限制不断被打破,一些重大的国际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受众瞩目的焦点。驻外记者身处事件发生现场,具备天然的地理接近性,这为记者提供了报道优势,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本文结合驻外实践,探讨驻外记者应对国际突发事件报道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突发的大事件多,中国电视的表现还是比较灵敏的,但一些记者和主持人在专业能力上尚需加强。总体印象多难兴邦,多难兴媒。中国电视在这一年的表现是比较灵敏的,2008年重大新闻事件的特点是突发性强,这考验着媒体的储备和应变能力。并且尤其重要的是,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常常是检验中国新闻改革进程的有效指  相似文献   

20.
也说通稿     
一些稿件由政府部门包下来,记者的任务就是取回现成的通稿直接上版面,那样只会培养一批无能的懒记者。朱德泉先生在《青年记者》撰文《仅靠通稿是不行的》指出:长期以来,处理突发性事件、灾难事故的信息披露惯例是由有关部门发布新闻通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