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歌自产生之日起就凭借自身超乎寻常的魅力不断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品质,深深融入了汉民族的生命力之中。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它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品格智慧。研究唐诗的语言,既能发现汉语的审美价值,又能探寻文化精神内蕴。下文将从李白和李贺的诗作出发,既以文学性的眼光来评价作品,  相似文献   

2.
李白、李贺、李商隐分别生活在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李白的诗歌刚健有为、昂扬乐观;李贺的诗歌隐晦曲折,上下求索;李商隐则是虽然夕阳向晚却依然尽才尽气,但这些诗歌当中都有着一种善待生命,积极向上、追求理想、尽才尽气的精神,这正是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21,(1):87-90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资源,不同的语言蕴含着多样的文化,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作为语言资源大国,近年来语言资源濒危的情况却愈演愈烈,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承载的多样传统文化流失严重,对中国特色文化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语言资源保护的迫切性已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4.
余昱 《教育学报》2004,(6):15-18
语文读写资源开发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具有三个特征 :学校语文习得的语言是书面文学语言系统 ;语言的发展具有层级性 ;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创造语言。为此 ,从学生语言发展的层面上开发读写资源必须精心挑选读本 ;注重语言习得环境的营造 ;关注对学生语言发展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一项造福人民与人类的世纪人文工程,意义与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窃以为其根本指向有二:一可日固本.加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体系:二可日开源.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举国上下之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挖掘、整合、展示中华古今文化中的有生命力因子.以期为之做出应有的时代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为出发点,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特点浅谈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文字、非言语行为几个层面上渗透的文化,得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对比式教学;能够较好地把握教材;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主次关系;持客观的文化态度以及优化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小学生为个案,试图从语言资源的角度,考察、分析少数民族小学生接受双语教学以来的汉语学习与应用能力、课外学习汉语的途径、语言识读能力和语言社会交际能力情况,以期为新疆少数民族小学生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而唐诗更是我国古代文化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品评的,连鲁迅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后就没好诗了,但也着实说明唐朝是我国集大成的时期,所以说读唐诗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是共生共存的。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积极活跃的部分,具有可塑性强、折射度高、创新性优的特点,被喻为社会文化的镜子,能更为直接地反映出一定时期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选取表现主题时代化、表现手段生活化、表现领域全面化、表现思想权威化的历届春晚为剖析素材,可以发现,历年春晚主题定位彰显一脉相承的中华主流价值观念、反复着重塑造和颂扬的意象映射出中华儿女共有的朴素情感、年度主题和年度流行语又具有深深的年度烙印。  相似文献   

10.
张育智 《海外英语》2014,(20):229-230,24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数十年,人们对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争论已久。在其背后,是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与汉语和汉语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通过对中式英语、英式汉语和中国英语的成因及表现的对比分析,使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延至今的凤凰精神、抗洪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在充分考虑了地方需求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课程“荆州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思维模式、语言表达、时间观、价值观等方面来探讨汉英语言的差异,可以加强对中西文化特征与个性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成了中考语文的一个重要考点。从盐城市近三年中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查情况来看,分值一般在5~6分,2011年考查《雁门太守行》,2012年考查《登岳阳楼》和《望洞庭》,2013年考查《峡口进友  相似文献   

14.
杨楠楠 《学语文》2013,(2):68-69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升人文素养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说为语言哲学基础,通过汉英思维模式及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应该采取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与古代的贤人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思想的交流与情感的共鸣。因此要进行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一、汉语的语言基础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依据首先是诗歌语言,要弄懂古典诗歌的语言,首  相似文献   

17.
第三代诗以反叛袭环的姿态登上中国当代诗坛,在诗歌理念与创作实践上追书一种特异的诗美风格:即生命与语言的本体同构性。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三代诗的艺术革新价值,肯定了它在推动当代新诗发展中不可忽略的历史性作用及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诗歌是传承下来的一朵魅力的奇葩,有着独特的表达模式与情感诉求。它不仅仅一种高雅、美奂的精神产品,而且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时空的历史长河中,诗歌浸染了人们诗性的思维,宛如一条涓涓细流,成为不同时代的才子佳人们抒情意志的重要文化元素。即时在“五四”运动掀起白话诗歌,创立了另一种新文学的文体形式,进入现代诗歌的发展阶段之后,  相似文献   

19.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的特征。汉字的象形性,汉字少有的词形限制,以及诗行的句法自由,使得中国古代诗人能够创造自由的语言缝合,这种缝合类似但超出电影场景的缝合。它暗含许多主体立场,从而使诗中的诠释空间变得飘忽不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行滚动的意义生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跟主体相关的新"世界",诗人得以栖居其中,在瞬息之间达到一种诗意的"此在"(Dasein)。  相似文献   

20.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文化宝库,是全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考验,始终彰显着不朽的生命活力。纪威俊同志站在传统文化的精神文明高地,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积极心理品质资源,采撷与教学和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文明史实,为我们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凝练厚重。无论是《周易》、儒家学说、老庄思想还是传记作品,无不闪现着积极心理品质的光芒。这是增强和调节民族心理的制胜法宝,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沃土,让我们一同细细品味其中嫩学价值与人文情怀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