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歌 《师道》2002,(2):25-26
“同学们,今天我们请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讲中国。”欧尼尔夫人站在黑板前,对全班同学说。喧闹的教室马上安静了下来,全班同学的目光集中到我这个中国同学身上。“格蕾塔,你到前面来。”我到门罗小镇上小学六年级,自然引得周围同学对中国发生兴趣,常常围住我问这问那,有的还让我教他们说中国话,让我应接不暇。这一次要上关于东亚——中国和日本的课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03,(5):48-48
我当中国语老师了今天我真高兴,你们不知道为什么吧?我来告诉你们。今天我当中国语老师了。上午上汉文课之前,老师把我叫到讲台前让我给同学们教一句中国语。我当时一下给愣住了,觉得老师今天怎么突然让我教呢?是因为汉文课?不管什么理由,我都愿意积极地给同学们教中国语。我给同学们教了一句最简单的中国语——你好!第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教汉语感到很不自然,声音很小。老师让我多重复教几遍,并告诉韩国语的意思。同学和老师对学中国语都很感兴趣,但发音有些吃力。唉!毕竟是第一次学说中国语嘛!我教完后,老师对同学们说:“以后李薇就是我…  相似文献   

3.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4.
教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时,当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自然物体”这个名词以后,让同学们举例说出一种自然物体。有的说山,有的说水,有的说月亮,有的说星星;还有一个同学说雷。这时我紧接着说:“你说雷,我也说雷。雷是不是一种自然物体呢?”同学们茫然。我说:“雷不是物体,它是大自然里发生的一种现象,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自然现象”。接着又把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进行上述转折,是随机的,但又不是盲目的,因为前头连续四个同学举出的例子都是正确的,第五介同学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没有明确“自然现象”,所以,只要向他们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触动     
午睡课上,同学们做完作业后,想休息的同学就自发地拼起自己睡觉的“床”,有的睡在桌子上,有的睡在椅子上;不想休息的几位同学就围在一起,他们悄无声息而又兴趣盎然地玩着纸牌游戏。我是睡在桌子上休息的。  相似文献   

6.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打响了,这节课上体育,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跑下楼梯,迅速来到操场上站好队,等候老师的到来。这节课,体育老师带来了篮球,他要教我们玩传篮球的游戏。大家听了非常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做游戏前,老师先带同学们做准备活动。接着讲传球的游戏规则:先把参加游戏的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队列。第一位同学拿到球,要把双腿叉开,把球从双腿中间传递给身后的同学,以此类推。如果能坚持传到最后,那么最后的那位就得抱着球,跑到第一位,再传。直到第一位同学仍然站在第一位,就算赢了。游戏开始了,我们这一组的第一个同学拿着球,  相似文献   

7.
好大一棵树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常会告诫学生:“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有集体荣誉感……”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是“集体”,还是“集体荣誉感”,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鉴于此,我设计了一次主题为“好大一棵树”的主题队会。在队会开始前,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但这棵大树只有光秃秃的枝干,一片叶子也没有。我请学生观察这棵大树,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同学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这是一棵快死的树;有的说这是一棵老人树,它已经老得所有的叶子都掉光了;还有…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然后说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统一体,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它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能变“乏味”为“有趣”,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学习。现介绍几种教学中常用的游戏,供参考。一、悄悄话(gossip)目的:操练陈述句,培养学生快速、正确地听、说、写新语言的能力。过程:将学生按行分成若干组,教师悄悄地告诉每行第一位学生一句新学的话或交给他一张写有一句话的纸条,要求他向后悄悄地口头传递,声音要小、速度要快、准确度要高。让每行的最后一位同学将听到的句子写在黑板上,然后让第一位同学作校对。教师…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到多媒体教室参加曙光文学社的活动。走进教室,便看见屏幕上写着四个大字:传话游戏。上课了,张老师讲了传话游戏的规则:由老师在每组第一桌的同学耳边说一句悄悄话,当老师喊开始时,再由这个同学把老师说的话往后传,不过得悄悄说,而且只能说一遍;传到最后一个同学,由这个同学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哪组传得又快又准,哪组就赢。  相似文献   

11.
我是小诗人     
2005年9月16日星期五小雨语文课上,穆(mù)老师教我们学习第三课《夜宿山寺》,还让我们当了一回小诗人呢!她让我们把这首诗改一改,改成每句七个字、四个字,或者五个字。同学们听了非常高兴,纷(fēn)纷思考起来。有的同学把第一句改成了“百尺高楼”,有的同学把第二句改成了“星  相似文献   

12.
“最近很郁闷的说”、“表老是PMP啊,这可是RPWT”……在中学校园里,一种新奇的语言符号逐渐在学生们的口头和笔头传播开来,句中意义不仅让人们感到困惑,老师们也连呼“看不懂”。一位同学写道:“老师,向你反映一些情况,XIXI^-^^-^。LS:跟泥说的事表让同学们知道,怕他们说偶是K  相似文献   

13.
在教小学自然第三册第12课《土电话》一课时,当我讲到:“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自己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打电话游戏,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游戏方法多?”时,突然有同学插嘴说:“老师,教室里太小,这么多同学一起打不方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灵机一动,决定大胆地尝试一次,马上就说:“这位同学讲得很对,现在老师带你们到室外去进行游戏。“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声,到了操场,同学们情绪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贴着一朵小黄花,每当我看到它时,心里总充满了惭愧。那是在上学期最后一次班会上填写评价手册时发生的一件事。班会开始了,同学们像前几次评价时一样,先对老师进行评价。一位同学说:“您上课特别亲切,也很幽默,我喜欢听您的课。您应该得一朵小红花。”另一同学说。“您对我们挺有耐心的,上次我做错了题,您给我讲了好几遍,直到我听明白为止,还夸我有进步。我觉得您应该得小红花。”一位同学紧接着说:“谢谢老师,上次我磕破了头,是您带我去医院,您应该得一朵小红花。”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热烈地评价着。其实这都是老…  相似文献   

15.
教师和家长一般对幼儿说完整句都很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强调。可是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省略句,教师却硬要幼儿说完整句,让幼儿一遍遍重说,一遍遍订正。我以为,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听过大班一节教《咏鹅》的语言课。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却纠正说:“小明友,说话要说完整句,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在教师已说清楚“这幅图”这一特指成分的情况下,幼儿回答时省略了“这幅图”这一不说自明的成份,使语言简洁精练,这有什么不好。教师接着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又纠  相似文献   

16.
在教小学自然第三册第12课《土电话》一课时,当我讲到:“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自己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打电话游戏,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游戏方法多。”突然有同学插嘴说:“老师,教室里太小了,这么多的同学一起打不方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灵机一动,决定大胆地尝试一次,马上就说:“这位同学讲的很对,现在老师带你们到室外去进行游戏。”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老师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到操场上去上课外活动课。”我们听了可高兴啦!这次老师让我们进行跳绳接力比赛。首先,我们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我们分成四个小组,看哪组同学跳得又好又快。游戏开始了,我和同学们又紧张又兴奋。每组同学都在为进入比赛的同学呐喊加油,谁也不让谁。比赛的同学都用尽全身的力气不断地跳着。下一个就到我了,我感到自己的心跳得很厉害,手心也冒汗。我怕自己跳得不好,给自己组丢脸。于是,我想退出比赛。老师知道了,对我说:“不要怕,你一定可以跳过去的。”老师还让同学们给我打气加油。在同学们和…  相似文献   

18.
我们班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听说训练实验,实验的时间虽然不长,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听的能力,说话也初步规范化了。如教《小玲玲当检查员》,学生听我讲一遍故事后,就能准确完整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经过训练,学生不但能认真听老师讲话,还能认真听同学发言。如有—位同学说到自己的手绢上有两支大红花,有的同学马上就指出,花不能说“支”,应该说“朵”我让同学们互相纠正语病,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学习积极性很高。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正当我准备上课时,急匆匆地跑来几位同学,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节课让给汪老师(化学实习老师)上吧。我们刚把她从家里请来,我们想让她再上一节课。”看到这种情形,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我想,应珍惜学生这份真挚的感情。就这样,实习老师上了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没有带书本讲课,也没有让学生做作业,而是让同学们就化学中不懂的问题尽管问,并告诫同学们要发愤学习。还谈了自己的愿望:很想回来。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她不厌其烦地一个又一个地解答,同学们静静地…  相似文献   

20.
永恒的偶像     
我已是教育战线一名老兵了 ,回想我的读书生涯 ,曾有三十多位老师教过我。这些老师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 ,没有腰缠万贯的富裕 ,有的只是以自己智慧和品行的火花点燃学生心灵火炬的热忱。小学四年级 ,教语文课的是位男老师。他是我心中的“藤野先生” ,课堂上从不婆婆妈妈无休止地磨时间 ,而是让我们在“七嘴八舌”“七手八脚”的参与中学到知识。一次说话课上 ,他让同学口述讲台上的情景。我简单思考后以老师、黑板和讲桌为观察点 ,说了一段话 ,其中一句是“讲桌上零乱地摆着教科书、教案、黑板擦、粉笔盒等教学用具”。同学听后频频点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