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我们提到文化时将会很自然地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然而,语言和文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非常重要且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所关注的。因为语言是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标志。如果没有语言将不会有文化。正因为他们之间特殊而密切的关系,许多人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结晶。不仅一个国家过去的文化是依靠它传递的,而且将来的文化也需靠它来继续传承。因此,我们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想像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想像的过程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语言说,就是“寂然凝虑,思接干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功夫。语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像和联想来实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没有想像与联想,也就没有语感。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民族自决权》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对语言的社会职能最精辟的解释。这里讲的“交际”二字特别重要。因为交际是人类结成社会,协调行动,交流思想的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交际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人类。而语言就是人类满足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 凡为语言,即使是原始的语言,都必须是有声的语言,也必须是具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即使是简单的、原始的)语言。我们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最一般的、最主要的就是有声语言。因为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我们在研究人类交际的这种最重要的工具时,还不可忽略对人类交际的辅助工具——非词语性语言的研究。因为有声语言虽然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4.
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与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即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靠什么"交际"?当然是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人类文化"?必须让学生在获得语言"交际工具"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建构,即进行大写"人"字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模式",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就是母语文化教育,就是进入世界的教育"(<教坛之友>2001.10/24).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而文化的概念内涵极其丰富,外延也非常宽泛。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单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作为一种复合体,既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可以分为高层文化 (包括哲学、文学、宗教等 )、大众文化 (包括风…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认知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又是互相影响着的两种事物。语言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语言起着什么样的特殊作用,以及在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语言本身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原始的认知就没有人类原始语言的产生,没有今天的认知就没有今天语言的发展。人类语言的宏观演变与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英语语言学家王宗炎教授曾说过,尽管英语教师们没有意识到去教授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但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着文化,因为没有无民族文化的语言。同样的道理,尽管英语学习者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但他们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都在有意无意地学习文化。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一定数量的词汇和习惯用语,还要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是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即了解他们的文化。实际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分不开的。学生若能对文化方面的知识有意识地有系统地掌握,并在了解所学文…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因此,通过交际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语境在正确理解对方话语意义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仅从三个方面,阐述文化语境在汉语、维语交际中的表现,进一步说明语境,尤其是文化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生活过程中长期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是干锤百炼出来的生动精辟的语言典范。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们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和修辞手段。一般来讲,习语用词简单,通俗易懂,但寓意颇深。如果没有习语,我们的语言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因为它们是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手段。我们知道,在写作或说话时,为了说明一件事或描述一个形象,往往需要用大量的词汇,但有时还觉得表达得不尽如人意,而此时如果能恰当地使用一些习语,可以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知道习语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内涵,能够充分表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以说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想使习语翻译得通畅、到位,就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下面就中西文化差异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语言,甚至"语言就是存在的家"。孩子们好奇好动,他们对每样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都想,也很能用语言来发问,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眼里的世界。他们天生有着无限的创造能力,常常会说出一些新鲜活泼没有半点造作装饰的话语。"月亮婆婆生孩子,生的孩子是小星星。"一位孩子脱口说出这样的话。问他是谁教的,是哪儿听来的?他说是自己想出来的。他们的想象力出奇的好,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他们都是诗人,都是哲学家,甚至有人提出"孩子是成人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与交流文化当我们提到文化时将会很自然地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然而,语言和文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非常重要且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所关注的。因为语言是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标志。如果没有语言将不会有文化。正因为他们之间特殊而密切的关系,许多人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结晶。不仅一个国家过去的文化是依靠它传递的,而且将来的文化也需靠它来继续传承。因此,我们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比如,我们中国人对英文中的“dog”一词总是很迷惑。比如像:gaydog,luckydog,olddog,topdog.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12.
一、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详细描述了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这是以往教学大纲中所没有的。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外语学习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文化学习。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  相似文献   

13.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非常活跃,人们经常用动物来描述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由于认知的普遍性和共性,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相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地区差异,思维不同和文化特性导致英汉两种语言的动物词汇所折射出来的信息还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4.
伍玉梅 《现代语文》2014,(8):140-141
从广泛的语文读物中得知,“形象感的语言”只不过是一种俗说。因为语言是由一系列文字或词组合而成,本身无形象可言。既然如此,怎么又产生了语言的形象感呢?这是因为语言本身虽然没有形象感,但却有描述形象、唤起人们形象感知的功能。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那么概念的存在也不是孤立的,它常伴随记忆中的想象中的事物形象而存在,而在人说话和听话的时候就出现了表象和引起了表象联想和想象,这就产生了形象感。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可见,人类只有有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社会才会向前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人类的文明是伴随人类的创造走来的。当今世界,创新更为重要,也正因为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成了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了。写作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呕心沥血的创造性精神劳动,写作教学要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创新的红线,这种创新精神应当表现在“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使学生能从笔端流淌出新颖的思想、有创意的语言来。怎样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人际传播行为肯定是简单的口语、大量的身体语言以及直接的“言传身教”。正是语言这一特殊的符号促使了人类组织的形成、扩大和完善,使人类变成社会化的动物,变成由文化来支配而不是像动物一样受本能支配的生命体。当原始文明在中华大地全面开花时,我们无法想象他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也无法想象他们本来就是同一人种。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核心,而其本身也应当有一个核心。从普遍意义上讲,经典哲学对其它学科的指导作用,只是一种外部的影响力,而不能成为各学科的核心内容。而比诸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化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周易》,因为从其内容本身及其易学文化演变的历史看,他不仅对其它学科有着深切的指导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成为许多学科的核心内容。这是易学文化的特色,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朱晓蓓 《甘肃教育》2011,(23):71-71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载体,如果说语言是外壳,那么文化就是蕴含其中的灵魂,因此语言最能够反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就不能不揭示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观点     
《快乐阅读》2012,(26):80
文化与自由目前中国还是没有摆脱文化工具论。文体改革就是又想恢复文化本体,又怕文化失控,还担心一放就乱。我个人觉得有值得他们担心的理由,但是也有一部分是他们扩大了想象了这种后果,所以这样一种文化状态是非常难以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因为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应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是审美能力形成的基础,因为“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审美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与语言有关。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雪,但形式上没有一字写雪,因为有了“忽如”二字,这就使它后面的内容成了虚拟。诗句的意义来源于它的语言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