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的名字     
“轰隆隆隆———”沉默了一冬天的天空,响起了雷声,世间万物苏醒了。就在这雷声中,我来到了人世间。那时,妈妈就想:“就给这宝贝起名叫春雷吧!”出生后,我的哭声特别响亮,连耳背的老爷爷也能听见。于是爸爸想:“这小家伙,哭声像打雷,不如叫他小雷雷吧!”爸妈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给我起名叫邱春雷。爷爷很乐意,他说:“春雷一声,惊天动地,造福人类,这个孩子一定要好好培养,将来去让他干大事!”我现在正为实现爷爷的期望努力着呢!指导老师张正联张乃增插图少君我的名字$山东龙口市圆璧张完小三年级@邱春雷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3.
“差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难道“差生”真差吗?否!中小学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那么,“差生”从何而来呢?“差生”是机械的教育评价的牺牲品。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为核心,学生成绩一个方面差了,就以偏概全地界定为“差生”。轻率地将其一个方面不成功,说…  相似文献   

4.
刘克梅 《江西教育》2006,(10):46-46
“对不起,上次是我不对!”“我一直想向你道歉,对不起了!”……一天下午,在郑州市某小学,四(3)班的教室里一片致歉声。这是咋了?原来,这是学校举办的一个“道歉节”,同学们都把平时说不出口的歉意大声说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迷路的燕子燕子在屋前盘旋,只是不飞进门框,只隔一个冬天,就不认得去年的屋梁?哦,难道是在怪我家去年冬天盖了新房没跟它商量?春雷响起春雷在大声叫喊,使劲敲打着大地的门。“是谁呀?吵醒了我甜甜的美梦!”一颗种子推开窗户,伸出两片新芽的小手,仰望着天空。突然,种子惊呼起来:“冬天跑远了,春天来啦!伙伴们,还不快点起来!”春雷再次响起的时候,大地上一片绿色的回声!风雨天空中是谁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将风雨掀进我的窗户。窗外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呀!只见窗边的树摇摇晃晃,莫非它也受凉得了感冒?我去叫太阳爷…  相似文献   

6.
几风 《天津教育》2002,(5):15-18
“海信杯”全国中学生计算机邀请赛的硬件部分展示现场。啊!在发射井架上竖立着一枚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模型!那高高昂起的箭头上镶嵌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国航天”四个苍劲的蔚蓝色大字在乳白色的箭体上更加光彩夺目。尽管尺寸是大大缩小了,参观者依然不愿相信这只是仿真的模型。太逼真了,而且还能发射。一时间,火箭发射现场上变得灯火通明,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人们都远离发射现场。火箭就要发射了。只见护卫火箭的五只“手臂”缓缓地张开,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准备,十、九、八……“发射!”随着一声号令,火箭…  相似文献   

7.
为在新世纪里使我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江泽民总书记审时度势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认识。”基于这一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清醒地认识。作为培养跨世纪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主要基地和摇篮的学校,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实施创新教育,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学科教学纳入创新教育的轨道。可遵循以下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案例:在思想品德课上,我正在教《助人为乐》这一课。突然一个孩子的小手举得老高,他站起来后认真地说:“老师,不能随便帮助别人,会好心没好报的!”我顿时一愣,所有的同学也愣住了。那孩子见大家不信,振振有辞地说:“真的!报纸上登过的,一位老大爷被车撞伤后,有位好心的叔叔把他送往医院,结果最后却被老大爷的家人诬陷为肇事者。”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了。“对,我也看见电视里报道过!”“那位叔叔真倒霉!”“是,所以我妈让我少管闲事!”……孩子们七嘴八舌争论个不停,看来我的爱心教育是无法进行下去了。可…  相似文献   

9.
燕居丽 《山东教育》2005,(19):34-35
“丁零零……”随着清脆悦耳的铃声,我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因为这节课我要上孩子们最喜欢的习作讲评课。“报告老师,门把手掉下来了!”随着这不协调的声音,我发现那么粗的一根钢棍竟然倒在地上,顿时火冒三丈,声音提高了八度:“谁干的?”在我的斥责声中,平时最老实的任朋胆战心惊地站起来,大气不敢出:“老师,我弄的。”  相似文献   

10.
贾小娜 《教育》2007,(1S):28-28
“我要向出席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中小学科学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辅导员们学习、致敬!”当教育部关工委主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同志在2006年12月16日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论坛”上诚挚地说出这句话时,  相似文献   

11.
印象     
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儿,长圆形的脸,不胖也不瘦,人很有精神。戴着一副眼镜,经常用右手把眼镜往鼻子上边推推。穿着红滑雪服、黑裤子,好像穿着黑皮鞋,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曲老师。那是一个飘雪的早晨。我不知道她是老师。心想:这个阿姨怎么也坐学生班车呢?可能是被老师叫去的家长吧!我问了一声:“阿姨好!”她笑着说:“你好!”然后把我叫到她旁边的位子坐下,开始和我聊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大姐姐上车了,对她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曲老师好!”这时我才知道她是老师。我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老师好!”就低下头不再说什…  相似文献   

12.
由"客观题"所产生的联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前,国外有个教育代表团考察我国的教育状况。一位外国专家走进幼儿园的大班室,随手用粉笔在黑板上醮了几个点,然后问:“这是什么?”。小朋友们积极踊跃举手发言,稚嫩却充满灵气的脸上绽开了各式各样的答案:“这是小坍衅!”“这是天上飘浮的星星!”“这是春天留下的脚步!”“这是音乐在跳动!”在场的所有专家都被小朋友们丰富的想像力所折服。到了6年级,那个专家对小学生们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齐答道:“这是粉笔点”,那个外国专家遗憾地摇摇头走了。事后,他无不感慨地说:“经过6年的小学教育,孩子们都…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小孩方面,我们成人历来是更多地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小孩,似乎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不合规矩的冲动,对于他们的这些冲动,我们要压制、禁止,以使之纳入合乎要求的轨道。此乃所谓教育。于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便大多置身于否定之中:“不要乱爬!”“不要大声讲话!”“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争论!”……我们很强调我们的规范,我们很高兴孩子纳入了我们的标准和规范。殊不知孩子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孩子的发展是在他自主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孩子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所能够…  相似文献   

14.
沉默不是金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说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场景1:一年级学生组。小学生们看了黑板上的圆圈之后,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是个月亮!”“怎么是个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个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场景2:初中生组。一个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起了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节目主持人又问:…  相似文献   

15.
一气读完《教育需要“出尔反尔”》(载本刊2005年第6期),我不禁发出一声赞叹:“美哉此!”  相似文献   

16.
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把回族藏于心灵深处的同胞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文学界认为这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首先,这种深厚的同胞情感表现在民俗的细节上。穆斯林的见面礼节所表现出的那种亲切、热情的情感表露,足以让人为之感动。穆斯林见面时,道一声:“按赛俩目而来坤!”(求真主赐给您安宁!)对方也说一声:“吾而来坤闷赛俩目!”(求真主赐给您安宁!)无论何时何地,穆斯林只要听到这一声祝福,就能知道相互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傍晚放学时,学生叽叽喳喳,吵得头痛。我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看来一个个是不想回家啦?!我用眼睛恶狠狠地瞪着讲得最凶的学生,没有丝毫效果,看来他们已然沉醉在自己感兴趣的谈话中了。我一拍桌子,“啪”,怒吼一声:“别忙了!把书包放下,把书都掏出来,坐下来尽情地讲!”学生一愣。大部分人看老师发火了,乖乖照办,放下书包,也不再讲了。只有个别感觉“迟钝”的,丝毫没发现气氛不对头,还在兴高采烈地叽喳着,直至被同桌狠狠捣了一下胳膊,看见老师我那张铁青的脸才回过味来。全班肃然。我痛心疾首地教育着这帮“多嘴”…  相似文献   

18.
今天读了《山东教育》1008年7、8月舍刊的一篇文章《“老”教师哭了》,真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在发表我自己的看法之前,首先道一声:“老教师,您辛苦了!”  相似文献   

19.
康絮 《师道》2003,(6):37-38
提及戒尺,很容易联想起旧时的塾馆。老先生布衫长褂,孱弱清瘦,一副老花镜吊在鼻梁上,生动着泛黄书卷上的之乎者也,却不料沾附于花白山羊胡上的唾沫成为顽童们交头接耳的好题材,待老先生再从镜框上方侦察到这一有失体统的“敌情”,便随手拾起了桌上的黑亮戒尺,砰!砰!砰!一阵快刀斩乱麻,但见顽童们纷纷捂头翻眼,歪着嘴又子曰诗云起来。应该说,现在圣坛上的人师无一不齿于塾馆老先生那囿于时代约制的寒碜和迂腐,但许多人手里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紧攥着那把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的“戒尺”。我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参加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午夜换岗     
感受过广场上人潮如海、欢声雷动的浓烈气氛,在礼花的映衬下,我怀着迈向新千年的豪情,激动不已地踏上了归程。从广场回家总得经过几个领事馆。此刻,那条街上异常安静,只有树在那里婆娑摇曳。蓦然止步,依稀望见远处有队伍正向这儿前进,那“嚓嚓”的脚步声整齐有力,敲响了我的耳鼓心弦。近了,近了,终于看清了,那是一队雄壮威武的战士——各个领事馆前的哨兵。在这万众沸腾庆新年的午夜里,他们来换岗了。这是新年里庄严的第一班岗啊!“立正!”一声刚健雄浑的口令划破寂静的长空。“咔!”一个战士出列,直角转弯,向前一步,面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