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实验器材:烧杯、烧瓶、毛巾、汽球、玻璃管、透明吸管等,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设计实验,采用多种方法探索气体是否也像液体、固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果学生设计的实验多种多样,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2.
这是《热胀冷缩》一课的一段课堂实录: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和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物体是不是也有这种性质呢?我们来观察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3.
1 实验器材准备 :原副线圈、铁芯、电池、电流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 (实验器材两人一组 )。2 提出问题。教师 :182 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这说明电和磁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 ,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 ?教师 :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 :做实验。利用逆向思维向学生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3 学生实验 ,合作探究3 .1 分组实验教师 :如何通过实验使磁场产生电流 ?(提示 :怎样利用桌上设备得到磁场 ?怎样判断导线或线圈里有没有电流 ?)教师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发散性思…  相似文献   

4.
我在自然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以"导着走"为基本原则,以学生模拟实验和设计简单实验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最终目的,采用了"备"、"猜"、"验"、"析"、"用"的教学程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以《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的"煤油、酒精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分组实验为例,介绍如下。1 "备"备"即准备,包括①演示实验的准备。在分组实验前,我准确地讲解了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认真细致地操作演示了"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②分组实验器材的准备。我根据实验装置准备好各种…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实验 ,是改革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我在自然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实验的。1 实验准备是指导学生实验的前提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否。由于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的缺乏 ,有的器材需要动手制作 ,这时就需要教师自己或指导学生动手收集制作 ,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在自然教学中有的实验器材并不是要求很严格 ,多数都可以因陋就简 ,修旧利废 ,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使用 ,例如在《杠杆》这一课的实验中出示的钳子和各种杠杆 ,只需要说明问题达到实验目的就行了 ,…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热胀冷缩》这一课时,强调学生去独立研究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大量的感知材料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一、创设条件,观察入手,发现问题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细玻璃管、小空瓶,三水(热、温、冷)、煤油、酒精、烧瓶、汽球、酒精灯、火柴,并将这些实验器材分组放在实验桌上。教学开始,我就出示一幅“水壶加热后壶里的水溢出  相似文献   

7.
曾炳求 《湖南教育》2009,(11):53-53
在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如音调高低问题、光的折射问题、热胀冷缩问题等,教师一时难以讲清,学生也很难弄明白.如果利用瓶子及其他的器材做一些对比实验,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物体热胀冷缩》(一)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主要是运用研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进行探究的,教材通过一幅插图,示范了钢球热胀冷缩实验过程。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实验操作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做钢球穿环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不适宜分组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完成这一任务。但是规律是从众多的可重复出现的个别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如果只让学生在教师演示实验中观察钢球热胀冷缩的现象,去归纳、抽象出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程序,对学生也没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学生自己准备科学材料存在的问题科学材料除了教师准备外,还有许多时候我们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一部分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准备材料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有可以让实验材料更加丰富、具体、生活化。但是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有的学生总是忘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冷与热”单元中的《热胀冷缩》一课,探究液体与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时,用的是自然常识一脉相传经典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和红颜色的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然而,若要给每组学生配备一套,准备麻烦,且这些都是易损器材。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温度计"这一节中,提到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什么是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有的学生不理解,有的学生将信将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3个实验,分别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加以演示.  相似文献   

12.
正一、实验资源丰富化构建一套科学的课堂实验管理体系,并加强科学实验课的硬件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材料,学会保养器材,改善实验用品增强实验效果。寻找实验替代品,自制教具改进或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家校联手,动员学生及其家长参与材料的准备。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配足配齐必要的实验器材。课堂中经常见到的实验材料干扰正常教学的问题,很多时候发生在教师事先将实验材料放置在实验桌上,或者实验结束之后,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教学离不开实验器材,正如学游泳离不开水一样。而学校实验室教学仪器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小学,实验材料大都靠教师制作准备。由于供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需要太多,实验操作材料的准备成为自然教学的一大难题。多年来我们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实验材料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课的试教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课中,学生们知道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都设想水和空气也是这样,并设计了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在验证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许多同学都设计了用小气球封住空塑料瓶的瓶口,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放入热水中,小气球就会鼓起来。(如图1)放入冷水中,小气球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如图2)当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七实验小组的同学惊奇地向我反映,他们的小气球…  相似文献   

15.
浅析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效果钟祥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张樯(431900)一、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由于学生分组实验在器材使用上具有涉及面广、数量大、易损、易耗等特点,使实验准备繁琐、费时、费力。为使学生不在器材上分散精力,耽误时间,我们除了教师在实验前进行...  相似文献   

16.
生物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认真上好生物实验课 ,既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有一节学习蚯蚓知识的课(课前教师在每张实验桌上放了一条蚯蚓及各种实验工具)。教材上关于蚯蚓的前端与后端只用“根据环带的位置”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 ,但在教学时教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利用桌上的各种实验工具 ,想一想 :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进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 ,操作实验。有的学生用手去摸蚯蚓的皮肤 ,发现蚯蚓皮肤上的刚毛有顺茬和…  相似文献   

17.
白玲 《黑河教育》2013,(3):17-17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中《液体的热胀冷缩》。学习目标1.认识水热胀冷缩的性质。2.认识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引出目标播放电水壶烧满满一壶水的录像,教师向学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看录像,思考问题。教师追问什么是热胀冷缩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8.
居学明 《教师》2012,(12):116-116
一、引导启发,培养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从而使他们获得创造成就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热胀冷缩"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用以验证某些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的学生设计出用橡皮膜封住烧瓶口,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等,这都叫“放”。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恰如其分地“放”,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是如何“放”的。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器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电路》这一课时,我打破旧框框,实验器材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填空”配给的方法。课堂上展示每小组搜集的器材时,我发现有的小组器材不仅齐全,而且种类多,如:导线、开  相似文献   

20.
“冷与热”单元中的《热胀冷缩》一课,探究液体与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时,用的是自然常识一脉相传经典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和红颜色的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然而,若要给每组学生配备一套,准备麻烦,且这些都是易损器材。教材编写者亦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又在文中插入了一幅图,上面画着带有吸管的娃哈哈塑料小瓶和饮料纸盒,意在引导师生利用身边的器具替代上述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