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它的目的就在于将数量间的关系作必要的处理,使其具体明了,让问题得以解决。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有哪些策略呢?一、抓住关键字词许多题目都存在关键性的字词,抓住它们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找到分析数量关系的突破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一共、还有、剩下、同样多、还差、比……多、几倍、增多等字词展开思维。如,5箱蜜蜂一年酿350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8箱蜜蜂一年可以多酿多少千克蜂蜜?问题“8箱蜜蜂一年可以多酿多少千克蜂蜜?”中的前一个“多”字往往被学生忽略,把问题看成…  相似文献   

2.
理解字词是理解句子的基础。准确地理解句中字词的含义,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爬天都峰》 (小学语文第五册 ),可以抓住“爬”和“也”二字,串联全篇,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抓“爬”字,理解作者描述的特定对象。天都峰是我国著名风景区黄山的一座奇峰。作者在标题中为什么用“爬”字,而不用“游”字或“登”字呢 ?这取决于所描述的特定对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紧扣“爬”字,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是攀登的特定对象是险峻的天都峰。天都峰又高又陡──高,从峰脚下抬头望,峰顶耸入云天,“在云彩上面哩”;陡,石…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指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吃透课文。而提问也有讲究。一、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问凡是涉及到课文思想内容,意思表达(如重点词语)等方面的本质性问题,往往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当学生熟悉课文后,如果避开现象性问题而围绕本质性问题提问,即抓住重点、难点提问,往往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如教《三味书屋》,教师提问:“鲁迅为什么要在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这对他一生有什么影响?”抓住这一本质性问题即文章重点提问能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个别教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  相似文献   

4.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和思路,抓住对重点词句的学习、推敲,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的改版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缕春风 ,它是鲜艳的奇葩 ,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受。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作家作品的介绍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 ,我把它放到了主打地位 ,让它从后台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前台。真正体现了叶圣陶先生课本无非是例子的说法 ,课文是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 ,课文是“一桶水” ,而作家作品是“江河湖海” ,课文是风筝的线头 ,而作家作品正是缤纷的风筝。在作家作品的介绍中 ,着重体现作家美好的人格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做人与做文的道理。介绍作家作品时 ,我经常变换形式 ,以故事的形式、以话剧的形式 ,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通过几年语文课教学的实践,我以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效果比较好。一、在讲解字、词、句和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在语文课教学中,我坚持把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教“国”字时,不仅浅显易懂地讲解“国”的意思,还引导学生组成了“中国”。“国旗”、“国徽”、“国家”……许多词语,又用这些词语练习口头说话…  相似文献   

7.
《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有两个“飞”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来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8.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9.
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和读者思想的桥梁。小学生如何通过这座桥梁达到领会课文思想内涵的目的,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潜心领悟课文的深层教育意义,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渐渐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或情节中,即让学生进入角色,自己领会其中的含义。当然,不排除教师的讲解,但教师讲解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缩短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之间的距离,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而不是把某种思想硬塞给学生。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理解课文时,要求学生“语语悟其神”,就是这个道理。潜心领悟有两条途径,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领…  相似文献   

10.
梁汶蕴 《广西教育》2013,(28):50-50
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到三年级上册这个低、中年级的分水岭,识字量陡然增加,学生极易产生生字回生、词语含义混淆不清等问题。而大量出现的相似字词,更让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阅读教学该怎样提高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呢?有幸听了一个“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专题讲座,并观摩了一位老师执教《秋天的雨》,我尝试把学到的方法借鉴到我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1.
承中圆 《江苏教育》2022,(61):57-60
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教材内容选用的是颜体楷书,《左宽右窄》先通过“颜真卿生平介绍和颜体书风特点”视频导入,引导学生温习颜体的书写特点,营造颜体书写氛围。从具有“左宽右窄”特点的“牛”“工”“于”等字,引导学生领会例字“左宽右窄”的书写要点,并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此类字。教师选取“牛”字,结合《颜勤礼碑》中的“弘”字,组成“弘牛”一词,与学校的核心文化“弘牛”精神相呼应。正所谓“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通过书写小作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将软笔书法教育和美德教育相融合,让学生更了解学校核心文化的内涵,激励他们勤勉练字、踏实做人,成长为人品和书品兼优的少年。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由语言入手。联系语境展开联想是品读语言的根本原则和总的方法。针对不同的语料,我们又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一、推敲字词法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极富表现力。作家创作作品时特别注重炼字炼意的技巧。我们在阅读时要联系全文,反复咀嚼品味那些含义深刻隽永、表达形象生动、情味浓郁的字词,特别是一篇之眼和一句之眼。如读刘禹锡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我们可以抓住“相和”“无风”“未磨”细细品味,展开联想:秋天的夜晚,明月高悬,湖面无风,水平如镜,潋滟湖光与清凉的月…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而字词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体现。字词在学生整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字词教学方面有以下几点感触:一、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趣味识字。如在学习"攀"字时,有一位学生根据字形说:"大手紧紧抓住树林中的两根树杈。"其他学生都觉得这样好记。在学习"囚"字时,学生很快就说出识记的方法"人被关在封闭的房子里没有自由,就成了囚犯"。在比较"吠""哭"  相似文献   

14.
1.字词阅读法。即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抓住物理概念、规律中的关键字词展开阅读的方法。例如,对“光从一种物质传入另一种物质,光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一说,学生在阅读时就要抓住“通常”一词自问:为什么这里要说“通常”呢?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弄清楚...  相似文献   

15.
一、以字词为中心辐射一字一词,决不能孤立地讲授,必须联系旧知,贯通上下文。如讲“高万仞”就引导学生背王之焕《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背完后,找出相同的词并解释其意思。其它诸如“杂然相许”等等运用同样的办法大量引进。此外,还可以进行成语辐射。二、以求异的方法实现辐射讲练习一“愚公和智臾取名所包含的含义”时,设计讨论题:“愚公到底愚不愚?如何正确看待愚公这个人物”。让学生自由讨论、思考。最后,引导学生研究《愚公移山》的主题:愚公这种挖山不止的精神,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必须大加发扬。教育同学们学文章抓住主题,认清写作宗旨,不要把可贵的精神忘了。  相似文献   

16.
《鱼游到了纸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我”在西湖玉泉被一位刻苦学画的聋哑青年所感动,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巧设悬念,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一、紧扣“题眼”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题目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一个“游”字给题目注以生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以“游”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主题,认识人物的思想品格。“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让学生抓住…  相似文献   

17.
掌握字词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期末时,认真引导学生搞好字词复习,这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般的复习方法,不外乎死记硬背,重复抄写。但这种机械、单调的复习,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也会出现辨其形而不知其解,识其字而不知其用的现象,因此收效不佳。本期期末已到,进入了复习阶段,在引导四年级学生进行字词复习时,我想到字词复习也要讲求趣味性,于是,我作了这样一种尝试。我说:“请同学们从课本中任何一课里找出一个  相似文献   

18.
整体感知法。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内涵,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如教《荔枝蜜》,先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了解“我”对小蜜蜂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启发学生体会“我”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领会小蜜蜂是勤劳、勇敢、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的化身,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重点剖析法。对于有些课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重点语段深入剖析,挖掘其思想内涵,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最后一次讲演》,全文洋溢着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卑劣无耻行…  相似文献   

19.
《爬天都峰》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暑假期间“我”与爸爸去黄山游玩,与一位老爷爷互相激励共同爬上天都峰的事。根据本文对话较多,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的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一、细读对话,初步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要引导学生细读文中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文中出现了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只有短短的两句话,看似平淡,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引导时可抓住“也”进行揣摩,“也”字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天都峰又高又陡,“我”年龄太小,老爷爷年龄太大,…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即在听、说、读、写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利用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讲《菜园小记》时,生动地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时代背景,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受到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二、利用介绍作者的机会,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三、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引起感情的共鸣,受到思想教育。四、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的分析(特别是文中的名言警句),发掘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