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出于好心,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教师吃力,学生被动,很难激发学生求知识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也就很难提高。要想克服积弊,只有教师“执教得法,授人以渔”,把立足点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上;学生有了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再因势利导,不断鼓励,  相似文献   

2.
不少教师认为文言文好教,学生不懂,非听教师讲不可,字字落实把学生讲懂就行了。因此,教师串讲——学生回讲——笔头练习,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更有一些教师让学生用笔在书上记下自己的一句句口译,然后死记硬背,这种填鸭式教学法,完全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鸭子”硬“灌”,学生得到的是死的知识,很难举一反三,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了“四步导读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读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里“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而读”,在读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读中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这种教师“教路”学生“学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一、导初读、了解文意。识字解词读懂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基础。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无疑是文言词语和方言句式,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难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哈尔滨市师范学校王静悦中师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我...  相似文献   

5.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未免就太失之偏颇了。虽然这些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但绝不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本身。正如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并不…  相似文献   

7.
小议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张守花随着时代的发展,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重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黄金阶段,对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第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想说。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要使学生有兴趣说话,产生“想要说”的欲望,除说...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交给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读能力。 (一)先讲单元基础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了解文言文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了解古今词汇的差异。课本每单元后都有单元基础知识和训练,所举例子  相似文献   

9.
赵彬 《现代语文》2010,(12):87-88
当前文言文的教学,大体上是以翻译句意为主,教师强调学生对关键字词含义的记忆,强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这就是文言文教学的“实”。这种教学方式,固然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降低,让学生难以体验到文言文的真正魅力。因此,本文建议,教师不仅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的“实”,也应该注意文言文教学的“虚”。  相似文献   

10.
贾楠 《考试周刊》2009,(2):60-60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学生当作传授知识的对象,重在教知识,在反复讲练知识点中,达到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的目的,往往是学一知一。教师成了倒售知识的小贩,学生成了被动汲取知识的海绵。学生即使学会了一些知识,能灵活地运用它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教法并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髓。绝大多数学生从教师手里接过来的是“鱼”——教师上课所讲过的课内词语,没有掌握“渔”——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的知识是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要使学生把握这个系统,归类教学的方法则是行之有效的。文言文的归类教学,指的是在中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字、词、句、篇知识进行归类和比较,明了知识构成规律,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渐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归类后的内容,如果让学生做成卡片,则更便于记诵、掌握。  相似文献   

12.
许育红 《考试周刊》2009,(13):62-6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剌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喜欢教文言文,这恐怕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比较普遍的想法。原因很简单,文言文比起许多白话文来有讲头,学生爱听、爱学。何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是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白话文相比,它不必要求学生做到会听、会说和会写,只要做到会读就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言文的教学任务的确单纯得多。那  相似文献   

14.
孙莹 《华章》2011,(24)
面对文言文教学给学生造成的学习"苦难",让教师们感到"痛心".根据自己教学经历总结了一套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之前教师乏味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预习使其了解当堂重难点,预习新知,当堂理解,感受新知,夯实旧知.并且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并积累,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令学生学以致用,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如何将预习落到实处.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句读能力以及理解文本能力.通过积累的过程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得能力.勤奋的练习使文言文的学习做到勤能补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学文言文教学进行讨论,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引导、注意启发、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易海龙 《广西教育》2012,(42):80-8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愿意学,才会主动学。以往填鸭式的授课让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怎样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就成了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本文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中阶段,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要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种能力当然不是只指学生会读课文,会做练习而已,而是说,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和迁移能力,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义。所谓“能够阅读”,包含了读通文面和理解文意两方面。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同时也在每年的高考中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宋晓华 《甘肃教育》2011,(10):69-69
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课本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学生有时“钻”进去,“跳”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既要“扶”又要“放”,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掌握知识。(一)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出新课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条理性。如,教学“方程的概念”时,  相似文献   

19.
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从加强朗读、问题引导、教给方法、适度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乐学、会学、活学、广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夏家亮 《考试周刊》2011,(31):50-51
要培养初中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要夯实基础。夯实基础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让学生能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为此,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常用解释,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比较特殊的解释,还要注意掌握虚词的使用,并能在此基础上流畅地翻译。另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做一些必要的练习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