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本文根据《元典章》、《大元通制》等重要法律文献及其他历史资料,对元朝统治者提出的“祖述变通”、“附会汉法”、“实行文汉”等法律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些思想在稳定元朝统治和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模式程序化、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少,以及部分填鸭式教育现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受"由博返约"教育思想的启发,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定位师生关系、倡导教学去模式化以及应用多样教学手段等方式,不断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更好地培养综合水平高、法律道德意识强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是加强社会主义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的行动指南,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的最高追求。政府法制工作要把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法律、法规,使之成为国家意志,作为全社会遵循的活动规范争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道家法律思想主要是从"天道自然"出发而引申的"无为而治",老庄道家以及后来的新道家(黄老学说)都在不同的角度上阐明并涉及到这一点,这种"无为而治"的法律观从根本上说属于法治,它曾经在历史上起过相当的作用,在今天的条件下也依然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布衣将相"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特定的历史群体,其含义有着很大的伸缩性,即不同历史环境,其范畴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分析其含义时,理应把"布衣"和"将相"放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而探之,进而窥其全貌,从而为以后研究"布衣将相"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日渐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影评类短视频凭借碎片化、戏谑化、娱乐化叙事风格获得大量“粉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文化、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影评类短视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版权纠纷、过度商业化、缺乏专业性等方面的挑战,这要求相关部门、视频平台、短视频创作者等多方相互协作、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观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法律思想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第三次法律革命。“文革”是邓小平法律思想产生的直接、现实起因,它以极端的方式暴露了旧体制的所有弊端,如何避免悲剧重演,邓小平开始探索法治之路。以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法律思想形成、发展、践行的社会条件。邓小平法律思想的产生也与其个人务实、理性、开放的思维特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工作的开展 ,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不断升高的大学生犯罪率警示我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之薄弱极其令人堪忧.大学生因为不懂法而违法,因为不懂法而不知维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希伯来法作为古代东方法中较有影响的一支法律体系,颇为现代人所忽视。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教义要求,希伯来法中对民事活动相近条款的规定则更为清晰,其民事权利义务更为公正,民法精神也更为凸显。在所有权、担保物权、债等一系列规定中,都体现了民事活动中诚实、公平、平等的基本思想。希伯来法对民法的基本精神及某些法律部门、法律制度的形成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的法律思想有着重要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学说,而且也体现了第一代领导人的法律思想。在实践意义方面不仅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渊源,而且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法学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考试规范的现实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条规和监督措施以及对舞弊的惩治非常严格。批判继承古代考试的监督、防范和惩治措施,建立《考试法》,追究舞弊的行政、民事乃至刑事责任,树立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新考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是其萌芽时期,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形成,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趋于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赵秉文《滏水集》中政治思想材料的整理,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以及相关理论对赵秉文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赵秉文的仁政思想具体表现为政治实践,理论基础是其儒释道互补的理学思想。赵秉文的仁政思想主要有4个方面:畏天爱民,正心修己;明辨是非,任贤用能;以史为鉴,春秋为法;安不忘危,因时制宜。赵秉文仁政思想的本质是以君主为核心的"精英管理"模式,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就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赵秉文的仁政思想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17.
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接受本土法律的规制,佛教教义和戒律逐步刻上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烙印。同时,佛教教义和戒律中的众生平等、慈悲报应、地狱、忍辱和合等思想也日益影响着传统法律思想,改变或强化着帝王贵族、氏族官僚以及普通百姓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观念。究其原因,佛教以儒家思想为桥梁影响传统法律思想、佛教受世俗法律的特殊规范、佛教戒律与法律的相通与互补等因素使佛教影响传统法律思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邓小平文选》为基础,结合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实际,分析、概括了邓小平行政法制思想的基本框架、根本目标、科学态度和邓小平的行政立法、执法及法制监督思想。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全国统一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实践课.如何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是关系到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顺利地成长成才的大问题,需要德育教师认真地去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道德教育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的背景,在分析后现代道德教育的新发展之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