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绿色 《河南教育》2004,(11):15-15
20世纪60年代,为了彻底改变林县(现在的林州市)“水缺贵如油”的干旱面貌,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并在“改造自然,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过程中,凝结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2.
推广实用技术带动农民致富本刊讯:为蒙古和林县职业高中.从本县实际山发,积极推广肉鸡饲养技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成为全县肉鸡饲养“龙头”.1994年,为了促进和林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种植业起步.养殖业致富”战略的落实.县职业高中从本县地处呼市、包头、噶...  相似文献   

3.
付小方 《作文》2023,(38):46-48
<正>红旗渠,世称“人工天河”,是一项穿太行、引漳河的水利工程,彻底结束了河南林县(今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全长约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在修建这项工程时,林县人民充分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其中,有一位被人们称颂为“飞虎神鹰”,他就是任羊成。  相似文献   

4.
玉林方言的声调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林,原称鬱林。北方话“玉”、“郁”同音,民间俗写作玉林,玉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政区单位。唐时即设有南流县(因南流江流经县境而得名),明入鬱林州,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室,建立民国,于一九一三年改为鬱林县。全国解放后沿用旧名,并将原兴业县并入,辖区扩大。一九五五年简化地名用字,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改为玉林(不作“郁林”)县。玉林县目前是玉林地区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地区公路交通枢纽,铁路又有黎湛线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长期以来,玉林县都是广西东南部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虞倡 《作文》2023,(11):4-5
<正>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做有志好少年》。“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每当听到这首激昂豪迈的《定叫山河换新装》,我总是心潮澎湃。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为了有水喝,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苦战了10个春秋,靠着一锤一铲和一双手,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坚持“两全”的探索林县教委副主任方载乔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措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纲要》又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乡在和林县,地处内蒙古中部。家乡的特产是向日葵,1996年向日葵产量居全县第一位,被誉为“葵花乡”。葵花是向日葵的别名,低洼的盐碱地可以种植,贫瘠的沙地只  相似文献   

8.
当你踏着新千年的脚步 ,走进和林大地 ,会惊喜地发现 ,那村村舍舍最好的房舍是学校。从1995年初到1999年底 ,和林县共投入资金4300多万元 ,新建标准化校舍74300多平方米 ,其中教学楼14座24885平方米 ,维修校舍37100多平方米。多年来 ,和林人民“最好的房舍是学校的 ,最美的环境是校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教学楼 ,一排排红砖朱瓦的教室 ,犹如座座丰碑 ,记录着和林县18万人民 ,同心浇铸教育发展百年基石的感人事迹。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和林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教育事…  相似文献   

9.
林州市(原林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安阳所辖的一个山区县级市,也是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98万,辖17个乡镇, 537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占94.6%。60年代,林县人民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80年代,林县十万大军出太行,大搞建筑业;90年代,全市大力发展农业和乡镇企业,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辉煌三部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农业…  相似文献   

10.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永远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核心内涵的红旗渠精神,发端于林县人民战天斗地、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凸显于林县党员干部使命在心、责任在肩的担当本色,传承于新时代林州人民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创新创造。红旗渠精神是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奋斗奋进力量的生动引领,是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鲜活教材,更是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初,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战线“大跃进”高潮的迅猛到来,文艺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跃进”中的新人新事的创作热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家李准来到河南林县山区的龙头村体验生活。当时,他住在一个妇女队长的家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李准却很少能见到这位早出晚归忙于生产的妇女队长。  相似文献   

12.
说起河南林州市,大概中国人知之者不多;可说起“红旗渠”,在中国却是大大的闻名。六七十年代,当时的林县人再也不愿承受干旱和贫困的命运长久锁住他们的一脉生机,全县几十万人一齐上阵,用铁镐、钢钎、炸药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千丈绝崖上刨出一条境蜒百里的“人间银河”。红旗渠引来漳河清水,灌溉了太行山南一片已经上千年“望天吃饭”的土地,也就此成为林县百姓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一个象征。因而在二三十年间,在中国提起红旗渠,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刮目相看这些创造奇迹的林县人转眼30年过去,林县已经改成了县级市林州市。今天…  相似文献   

13.
在春色撩人的季节里,记者走访了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中学这所年轻的学校。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简直不敢相信被人们戏称为“广西省尾”的隆林县,也会有这么漂亮的现代化学校。一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宽阔的广场;广场右侧是全新的教师住宅楼和雄伟的科技实验大楼,左侧是教研综合楼和风雨体育馆;广场往里是教学大楼和隆林县第一座公寓式学生宿舍楼。学校三面环山,山上的板栗林郁郁葱葱,与校园风景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学校已建起闭路电视总控室、多媒体电脑室,开通了“101”远程教育网络,配备了学生专用食堂、4个标准篮球场和两个羽毛球场。…  相似文献   

14.
在林县黄华山散布着众多与王母相关的文化遗迹,而且存在的年代久远,当地民众围绕王母形成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活动。但是,关于王母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未定论。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与民俗文化中的“粘连”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2008年教育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四个标准,推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工作,今年六月呼和浩特市教学仪器站在和林县第二小学召开小学科学标准化实验室落成揭牌,暨全市教学仪器工作研讨会该地区教学仪器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我国素以盛产各种名贵的工艺雕刻石驰名世界。长期以来形成了著名的四大章石,福建福州郊区红寮乡寿山村的“寿山石”,浙江青田县的“青田石”,临安县昌化镇康山的“鸡血石”,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巴林县的“林西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质地细腻、微透明、色泽明润,具蜡状光泽,手感润滑,用来制作章石、笔架、雕像、摆件等倍受中外旅游者,特别是文人墨客的钟爱。其中被称之为“石帝”的“田黄石”(寿山石的精品),竟比黄金还贵。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08,(2):F0003-F0003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安阳市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其工程量之大、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8.
论党的先进性与红旗渠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坚强的革命意志,苦战十年,在太行山岩上开凿出数千里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兴建这个工程中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一奇迹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展示了革命的民族的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讴歌英雄事迹,倡导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19.
郭子楠 《作文》2023,(13):5-6
<正>我的家在河南省林州市,是扎根在太行山脚下的一座小城。有一个红色的图案,在这里处处可见,上面画的是一条“河”蜿蜒曲折地穿梭在山间。妈妈告诉我,它不是河,而是渠,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趁着假期,我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还没有进到馆内,我便听到里面传来的歌声——“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  相似文献   

20.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个多语地区。调查发现:语的使用者有扩大的趋势;仡佬族多数已转用汉语;西南官话是隆林各族人民的共同交际语;偏苗话是苗族六个支系的“普通话”。隆林县双语者占全县总人口的98%,壮语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隆林各民族在本族内使用自己的语言,在社会上通用西南官话,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主张在中小学使用汉语普通话教学。并且该县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用普通话教学。因此,可以预测,隆林县说普通话的人口将在5~10年内达到98%以上,成为与西南官话使用人口相等的第二共同交际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