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稀(浓)硝酸才具有强氧化性.这一点往往被许多同学忽视,造成解题失误.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氧化性与颜色的变化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444324)田宗学KMnO4是一种深紫红色的晶体,其水溶液为紫红色,在酸性、碱性、中性介质中都有强氧化性,遇还原剂被还原成Mn2+、Mn4+、Mn6+而褪色。现将能使KMnO4溶液褪色的试剂列举一些,供...  相似文献   

3.
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稀(浓)硝酸才具有强氧化性.这一点往往被许多同学忽视,造成解题失误.  相似文献   

4.
物理性质:纯H2SO4是一种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沸点高(98.3%,338℃),难挥发.化学性质:稀硫酸具有强酸性;浓硫酸除了具有强酸性外,还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硝酸根离子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但在酸性溶液中,就相当于有硝酸存在,显示强氧化性。对于NO3^-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知识的隐含考查,往往易被学生忽视,造成解题错误。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笔者对涉及硝酸根离子隐含性题型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  相似文献   

6.
浓HNO3与稀HNO3氧化性强弱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二氮族元素第三节有介绍HNO3氧化性的演示实验,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后有学生提出:浓HNO3与稀HNO3到底哪一个氧化性强?由于教材没有明确说明,因而学生仅从HNO3中氮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化合价的降低多少去判断,认为稀HNO3的氧化性强。通常教师都是口头解释:HNO3的氧化性强弱是指其氧化其它元素的能力的大小,而不是自身被还原的程度。因浓HNO3氧化性较强,即使反应中生成了NO,又被它氧化成为NO2…  相似文献   

7.
Na2O2是一类重要的过氧化物,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将与Na2O2有关的考点总结如下.一、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Na2O2中氧为-1价,既可以升高为0价(表现还原性),又可以降低为-2价(表现氧化性).故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例1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A)2Na2O2+2CO2=2Na2O3+O2  相似文献   

8.
关于氢氧化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两性氢氧化物,其沉淀的形成、溶解、两性及适宜沉淀条件的讨论,对其它两性氢氧化物性质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氢氧化铝的生成向铝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或适量强减,可得到无定形的白色凝胶状沉淀.这种沉淀实质上是氧化铝的水合物,其组成不均匀,含水量也不定,统称水合氧化铝,通常也称为氢氧化铝,其代表式为Al(H20)2(OH)2或Al2O3·nH2O.当白色胶状沉淀在母液中静量时,可缓慢转变为晶态偏氢氧化铝AlO(OH),升高温度可加速上述转化.真正的晶态氢氧化铝Al(OH)2称作正氢氧化铝,可通过向铝酸盐…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既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也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其主要考查内容有: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本质;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被氧化元素与被还原元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针对近年高考考查基础、重视能力的特点,下面对氧化还原反应在高考中可能出现的试题类型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HNO3(包括稀硝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实质是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的强氧化性,是NO3-与H+性质的组合,因而要警惕NO3-与H+共存时具有强氧化性的陷阱.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是较为常见的考点.  相似文献   

11.
《新高考》2009,(10):30-30
1.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例如MnO4^-、AlO2^-等离子,故A正确。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例如NaCl,故B错误。无论阳、阴离子,只要其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其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例如Fe^2+,故C错误。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而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无机含氧酸有无氧化性,必须以下述两点作为判断依据:1.酸根是否稳定,成酸元素氧化数是否发生变化。2.E°值必须是正值,负值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文章作者,用H~ 氧化性和酸的E°负值来对比说明磷酸有氧化性是不妥当的。因为,前者概念大笼统,后者在具体应用上无意义。以磷酸为例,不论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它的E°值都是低正值或负值,很难举出它在实验室中作为氧化剂使用的例子,故通常都认为它是无氧化性的。在实际教学中准确表达概念,极为重要。无机含氧酸的氧化性,有它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1.大多数金属不能被磁铁吸引,但铁能被磁铁吸引并导磁。 2.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反应时被氧化成高价金属盐,但当铁过量时,与氧化性酸反应将生成亚铁盐。如:  相似文献   

14.
常见的置换反应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非金属单质(H2、C)跟金属氧化物之间进行的反应,另一类则是金属跟某些酸或盐溶液的反应.本文主要就后者的一般反应规律、反应条件等总结如下,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反应规律Ⅰ金属+酸→盐+氢气反应条件1.金属须是氢前的金属.2.酸须是除HNO3、浓H2SO4外的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H2SO4等),因强氧化性酸与  相似文献   

15.
1 巧用氯水的成分推测其性质 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通常情况下为浅黄色溶液,氯水中只有部分Cl2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l2 H2O=HCl HClO.(因为HClO是弱酸,所以新制的氯水中含Cl2、H2O、HClO等分子和H 、Cl-、ClO-、OH-等离子.)氯水具有多种物质的性质: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具有强酸性,HClO具有弱酸性.氯水的性质比较复杂,有可能存在多种成分同时作用于一种物质.在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溶液中氯分子的性质.若为盐酸或次氯酸的性质,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遭遇这样一类问题:学生在书写方程式或进行实验设计时经常忽视化学反应所处的环境,即化学反应的介质,从而产生如下错误:强酸性介质中生成碱性气体如NH3、强碱性介质中生成酸性气体如SO2、应该使用酸性介质时却使用了碱性介质等等。正是这样一些细节问题导致了实验的失败、工艺流程的错误以及学生考试时不必要的失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这些错误不以为然,多次纠正后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7.
有关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考点。其比较依据是强强生弱弱,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例如,2Fe~(3+)+Fe=3Fe~(2+),由于在此反应中Fe~(3+)是氧化剂,Fe~(2+)是氧化产物,所以,我们说Fe~(3+)的氧化性大于Fe~(2+)。也就是说Fe~(3+)被还原到Fe~(2+)的电极电势E_(Fe~(3+)/Fe~(2+))大于Fe被氧化到Fe~(2+)的电极电势E_(Fe~(2+)/Fe)。将这一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其电动势为ε=E_(Fe~(3+)/Fe~(2+))-E_(Fe~(2+)/Fe)>0,即该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  相似文献   

18.
聚焦SO2与CO2     
从上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CO2与SO2性质的相同点2均为酸性氧化物,具有酸和氧化物的通性,如与Ca(OH)2反应均形成白色沉淀等;不同点:SO2水溶液的酸性比CO2水溶液的酸性强,SO2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磷酸的无氧化性广东省肇庆市西江大学轻工化学系(526061)李启清在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教学中,教科书对磷酸的无氧化性仅作简单的叙述,学生多有疑问:N与P同属VA族,他们的最高氧化数为+5,HNO3具有强氧化性;在第二周期中,硫与氯位于磷之隔邻...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氧化还原反应中,经常同时存在着两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反应时,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先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氧化剂过剩时再继续与还原性较弱的还原剂发生反应,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