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现代化社会,人际关系密切,信息交流广泛.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比较敏感,而且善于思考问题,并用思想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这就是心理的发生、变化和效应.所以各行各业都需要研究自身及其工作对象的心理.而新闻工作本来就是与成千上万的人打交道的,是一种沟通信息的工作.要搞好新闻工作,不能不了解与研究报道对象、读者及记者自身的心理与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现代化社会,人际关系密切,信息交流广泛.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比较敏感,而且善于思考问题,并用思想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这就是心理的发生、变化和效应.所以各行各业都需要研究自身及其工作对象的心理.而新闻工作本来就是与成千上万的人打交道的,是一种沟通信息的工作.要搞好新闻工作,不能不了解与研究报道对象、读者及记者自身的心理与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3.
细节是金:平民化视角下的人物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裕 《新闻传播》2012,(2):141-142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传统意义上的典型报道无法一统江山,平民化视角下的人物报道逐渐出现在媒体上。本文从社会心理、媒体体制、受众需求、媒体规律等方面,剖析人物报道平民化的成因,并从展现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角度分析平民化人物报道的责任,文章从实战角度,剖析了如何坚持细节是金,写活平民化人物。  相似文献   

4.
采写和编辑外文报道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受众信任和喜欢中国媒体的报道。笔者所在的黑龙江新闻社是韩文媒体.其周刊和韩国版都是专门为韩国人发行的.长期以来我报为韩国人了解中国、走进中国,为中韩两国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贡献,在外文报道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6):63-66
2014年明星吸毒、涉毒丑闻频出,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屡屡叙事失当,本文以"房祖名案""王婧案""尹相杰"案报道为例,分析媒体在叙事报道中不当的叙事倾向,通过对媒体叙事报道失当的心理分析,提出媒体在涉及明星丑闻时正常的叙事报道态度,从视角、框架、修辞三个方面指出媒体叙事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突发性灾难事件发生时,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受灾地区的伤病员或医疗救援人员,较少重视同样在灾难现场辛勤工作的另一个群体—媒体工作者.他们作为灾难信息的传播者和见证者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没有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媒体工作者的心理创伤和压力不容忽视,媒体工作者是灾区现场向外界传输消息的重要渠道,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报道的质量对外界制定有效的救援措施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对媒体工作者进行突发性灾难报道时所经受的压力与心理创伤方面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为他们提供科学的心理预防和医疗救助,以保证他们在灾难现场的报道中集中精力,更好地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7.
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自杀事件属于典型的心理危机事件,媒体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比如社会冲突视角、结构-功能视角和符号互动视角等方面进行报道。但报道中媒体在批评、归因、反思的同时,忽视了心理高危群体的诉求。因此,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他们给予人文关怀,尽量阻断心理危机的爆发,避免事态恶化。  相似文献   

8.
常态下的新闻报道即经常性报道,是展示部队经常性工作,报道官兵思想、工作、训练、生活等方面的新闻,也是与广大官兵贴得最近的新闻。常态性报道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要与人贴得更近些。那么,对于军队媒体来说,常态性报道怎样与人贴得更近呢?  相似文献   

9.
编辑心理学内容体系初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思路编辑心理学是研究在全部的编辑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所谓心理,当然是人的心理。编辑活动中主要有三类人:编辑人员、读者、作者,我们所要研究的也就是这三类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业余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职业形式,它是相对于媒体专业记之外那个群体,说白了就是用工作之余为媒体“打工”(写报道)的人。要搞好业余报道不容易,我在这方面有一些体验。我在企业里当过三班倒的工人、职工教员、会计,无论做什么工作,我都没有放弃业余报道。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再做自己喜欢的新闻报道,是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以来,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科研成果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如图书馆员心理学是研究馆员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读者心理学是从调查、分析读者心理、阅读倾向等方面而形成的,且有关论述较广博而深入。本文仅从图书采访员观点出发,分析采访员的思维、能力、情感和兴趣等心理现象,认识采访工作的重要地位,探讨采访员的心理活动和工作艰辛程度,排除和克服消极的心理障碍,有效地调节心理能力,从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从事本职工作。现分述如下: 一、商业心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主流媒体面临的外部压力、受众心理需求为背景,从宣传策略、工作思路、报道方式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媒体传播策略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重大主题报道是一种传播范围广、受众面积大的媒体报道类型,是主流媒体宣传党政思想、党委工作、引领社会舆论方向的主体,是主流媒体开展各项工作的重大举措。媒体从业者重视重大主体报道工作,从主题确立、方向明确、内容选择、全面跟进等方面入手,能在报道事件的同时,有效强化主流媒体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舆论引导力、公信力,牵头带动媒体全行业向更高台阶迈进。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推进媒体融合,探索一条媒体融合的报道宣传之路,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媒体改革的必要工作。鉴于此,本文将在概念明确、现状及趋势、媒体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媒体融合的发展新路径,希望能为媒体行业内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核心,实质在于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而“说到底新闻学是人文学科,新闻报道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为人们的需要而发展,新闻报道有责任倡导人文关怀。”人是新闻的最高价值,新闻界需要人文的渗化和人文精神的回归。艾滋病报道是能集中体现媒体人文关怀的一个报道领域。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媒体就开始对艾滋病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报道。而综合考察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的整体情况,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虽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是社会弊端的监督者,是社会正义的捍卫者,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媒体的法治报道的低俗化、媚俗化现象日益蔓延,这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这种媚俗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大众的接受心理、传播理念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有关。本文以"重庆打黑"报道为个案,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等,对法治报道中的媚俗现象及影响、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治理法制报道媚俗现象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业余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职业形式,是相对于媒体专业记之外那个群体,说白了就是用工作之余为媒体写报道的人。  相似文献   

17.
数字档案馆用户心理是指用户在利用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数字档案馆用户心理是应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数字档案馆用户的心理活动(包括用户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心理类型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掌握用户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为把握用户需求动向、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提供依据.笔者不揣浅陋,仅就数字档案馆用户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运用谈点个人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和同仁不吝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在2010年对中国的报道进行研究,并与《经济学人》当年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经济学人》中国报道的特点,并探究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对于深入了解西方媒体中国报道的现状、透析西方媒体写作中国的心理具有参考价值,对中国媒体如何提升国际舆论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龚霄霄 《新闻界》2011,(7):20-22
本文选取《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在2010年对中国的报道进行研究,并与《经济学人》当年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经济学人》中国报道的特点,并探究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对于深入了解西方媒体中国报道的现状、透析西方媒体写作中国的心理具有参考价值,对中国媒体如何提升国际舆论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莹 《档案学研究》1988,2(1):36-40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连接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的桥梁。凡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就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一个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直接接触,既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利用者的利用需求、动机及影响他们利用心理状态的各种原因,也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