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是 写老师的,我对其中的一句话印 象颇深,即“老师的眼睛会说 话”。 初中课本里于漪老师的一篇 文章《往事依依》中也有这样的 描述,文章写道:“(我)在初中读 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 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 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  相似文献   

2.
王治国 《教育文汇》2013,(18):43-43
钱文忠先生在《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中写到了季羡林中学时代的两位语文老师教作文的不同方式。一位是董秋芳先生。他教学生作文,永远是一个题目,叫《随便写来》:这个星期布置作文,叫《随便写来》,下个星期还叫《随便写来》。说是题目,其实是没有题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过了不惑之年,我总爱回忆和总结自己以前经历的故事。从小到大,我学过的作文课不少,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并不多。但有三堂作文课,如同三幅珍贵无比的国画,深深刻印在我记忆的脑海。我读县高一的时候,记得于秀申老师教我们语文,他让我们写一篇家乡变化的散文,题目自拟,我就写了一篇《我村的荷塘》。没想到,作文课上,于老师把我的这篇文章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并且批语这样写着:妙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作家梁实秋怀念恩师徐锦澄先生的散文.文章的最后写道:"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作者在文中记述了先生的言行举止,记叙了先生对"我"的责骂与教导,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言浅而意深.本文从作者对先生的描写入手,从"敬慕怅惘之意"入手,探究梁实秋对先生的敬慕之情、怅惘之意以及戏谑中透露...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先生散文中写人的名篇,记述了他在清华学校中等科的一位国文老师徐锦澄。梁实秋先生一生中所遇名师多矣,但唯有对徐锦澄他用了"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之语,而"至今"依文中语是"近五十年未见了",而作者"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带着怅惘敬慕之意",这首尾之语虽字数不多,却已言简意赅地写出了徐老师在自己心目中非同一般的地位以及自己对老师那历久弥深的情意。其实,当我们回读本文时,会觉得"徐老虎"凶得可爱极了,也脏得可爱极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想除了是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人格品气外,还因为那是梁实秋在以全情写之,"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激情的果实,应该为激情所渗透。"唯有如此,方能动人。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读到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在写作上深受老师的影响。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书的点点滴滴,其中对老师是如何教学生创作的,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读完全文,禁不住感慨:沈从文先生不愧为一代宗师,不但文章写得好,还深谙作文教学之道。他的许多做法,对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依然有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的作品《戴小桥全传》里,有一位被学生们称为"哥们"的"好玩老师"毛小弟,他在教学生写作时采用"两面派"作法,让孩子们写两种作文:考试作文按老师的要求写;平时自己写作文,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呢,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是最有趣的。无独有偶,著名特级教师孙芳铭先生前些时传给我一篇淮阴中学徐晓驰同学的《作文,做文》,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对"小情小调"但却是"言为心声"的文字的喜爱。孙芳铭先生让我  相似文献   

8.
师:[小结上次作文《记叙中学生活中的一件事》,指出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有些同学该写具体的不写具体,而不该具体的又写得很细,也就是说,详略不当。因此,这节讲评课重点解决《如何做到记叙详略得当》问题。试以作文中绝大多数同学所写的解剖兔子一事为例。有位同学开头描写头一天大家的心情:“下午,快上课了。从门外走进来一位四十上下的男老师。他就是我们的生物老师——杨老师。杨老师的脚刚跨进教室门,  相似文献   

9.
写作文,可以写生活的,也可以写幻想的。无论写哪一种作文,都需要素材。特别是写纪实性很强的作文,对生活素材的依赖性就更大。这样的作文,通常是写亲友、写乡邻、写老师、写童年的小伙伴、写过去的故事等,就需要我们到记忆里去寻找素材。鲁迅先生写的几十篇散文,  相似文献   

10.
【设计简说】写人物就要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如何选择素材,如何调动描写的方法是写人的关键点。【作文例题】《我的同学》【作文背景】  相似文献   

11.
DZB你说我听     
编辑大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酷爱《故事作文》的忠实小读者。我是第一次向《故事作文》投稿、寄信。这几年来,每一期的《故事作文》我都看。在这里,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写好作文的技巧与方法,《故事作文》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而且我也发现了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在看《故事作文》。那次,我们和老师商定建一个“图书角”,并动员大家一起来捐出自己看完的书。全班几乎每个同学都会捐上一两本《故事作文》,这让我很吃惊。我的作文写得时好时坏,有机会,我真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发表在《故事作文》上!甘肃兰州市西固区兰化四校六(1)班赵慧敏DZB你说我听…  相似文献   

12.
做学生十四、五年,承受过教泽的业师该有近百位吧,不知怎的我至今一想起来心里就涌起股股暖流、阵阵亲情的却是教小学的严守静老师。人家回忆业师不是叙业师如何如何学识渊博.就是写业师怎么怎么诲人不倦,可是严老师怎么教我们《国语》,怎样辅导写大楷,这些我全忘了,闪烁在记忆深处的竟是她让我吃了一顿饭……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讲读篇目有《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哥白尼》,自读篇目有《祖冲之》、《潘虎》,都属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性散文。其中《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是纪念性文章,前者表达对母亲的悼念之情,后者表达对老师的怀念之情;《哥白尼》、《祖冲之》、《潘虎》是人物传记。从描写对象方面来看:《回忆我的母亲》、《潘虎》突出描写之中有全貌性的介绍,而《藤野先生》、《哥白尼》、《祖冲之》则突出片断或某一成就。五篇文章尽管各有特点,但它们有两个方面的共同特征:一是根据表现人物品格的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典型选材,对有些材料不惜笔墨,而对某些材料只作简介甚至不用,使文章  相似文献   

14.
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如同行走于旧时代的街巷,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都在向你娓娓道来那个年代的人间万象.《藤野先生》是鲁迅为数不多的以人物命名的篇章,也是写老师的,而且是一名日本老师,足以见得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之大.这篇文章中,作者详写了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其目的...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天,我在改试卷时,发现婷婷写了一篇美文,这篇文章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语句流畅,描写生动。我情不自禁地念出来给老师们听,好让大家分享。没想到才读了一半,一位老师的话打断了我的兴致:“这篇文章是抄袭的。”“对,我们班也有位学生抄了这篇。”另一位老师也开了腔。“呀,太可惜了!我还想给他个满分呢,看来只好作罢了。”我万分惋惜地摇摇头。“有什么关系,只要是好文章,管他是不是抄的,考试时能默得出来,就是他的本事。升学考时改卷的老师他能知道这是抄的吗?”一位老师扯着嗓门嚷了起来,我愕然了。作文能不能照抄?默写别人的作文能…  相似文献   

16.
写好“图画作文”,联想与想像十分重要,但是联想与想像只是我们写作时的一种思维方法。联想与想像本身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现成的有价值的文章中心。因此,要写好“图画作文”,还要善于“悟”。所谓“悟”,就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去领会,去找到其中有价值的含义。现在以这里发表的几篇文章为例,给同学们作个分析。《“半半”的故事》一文,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想像,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完全是作者想像出来的。不过我们应该了  相似文献   

17.
赏析:人教版教材中选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我们在此选了先生另一篇散文《想北平》。老舍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他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描写他对北平的怀念,对青少年时期的追忆,于是就有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想北平》。这篇散文没有波澜壮阔的高潮、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如话家常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眷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步入老舍先生的情感之旅、追思之旅。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  相似文献   

18.
教材:小语第五册基础训练三看图作文。教时:一教时。教师:湖南师院附小赵惠芬。(上课开始,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父亲小时候的故事》,使学生明确:这次看图写话要仿照这篇  相似文献   

19.
儿子上初中了,为了提高儿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假期里让他自己做点阅读题.这天,他做了一篇给我批.我一看选文,是毕淑敏的一篇文章,题为"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因为作文写得与众不同,经常被老师表扬,自己很自豪很开心,但是,同学们却因此渐渐地疏远和孤立她.  相似文献   

20.
某校四年级学生写一篇观察作文——《我爱×××》,一位差生写的是《我爱小白兔》,这篇文章写的都是他的亲身经历,因此,语句通顺,体会深刻。老师大吃一惊,便下结论:抄来的!于是在批语中醒目地写上:“作文要自己想,自己做,不要乱抄乱套!”这样,这个学生刚萌发的学习积极性被一扫而光。与此相反,一位教师发现一个留级生在一篇观察作文中写自己玩小乌龟的事,写了怎样把乌龟仰过来,看它怎样翻身。又把小乌龟终于翻过来的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最后写道:“别看它那样傻,只要努力,也终于翻过身来了。”老师认为这是很有感触的话,便在批语中热情鼓励:“……事实证明,‘只要努力’,最终能取得好成绩!”不仅给了好评语好成绩,还在讲评时当众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