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实际上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也就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学与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想交流。但同时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文学熏陶。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文道统一”的体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身为一名语文教师,针对具有文道统一的语文学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们渗透着“爱”的教育。下面,就所教部分课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语言历来讲究“文道统一”,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求从语言文字入手,将语言文字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学应把德育之根深植于生活世界这块肥沃的土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时时处处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塑造.而不仅仅传送知识。贯彻“文道统一”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有待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研究解决。我想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一、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读写训练必须以正确的观点为指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坚持“文道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其思想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从而使“文”与“道”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文道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重要原则,已被语文教育界普遍接受.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感到这一提法很难解释语文运用及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为此,就教于同仁.何为“文道统一”?关于这个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也称文道统一原则.它体现了语文科的本质特征.反映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是一条根本原则,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征和本质.语文教师就是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反复启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最基础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文道的和谐统一,这又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文以载道”“文道统一”都说明了语文学科思想性与艺术性水乳交融的关系,教材中无论占比重较大的、思想性较强的记叙文,还是针砭时弊、晓之以理的议论文,就是那些被称为“纯知识”的说明文,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文道统一的原则,使学生从文中悟出“道”,并把握以文悟道的“契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呢?  相似文献   

8.
文道统一、情理交融是语文教师应当掌握的方法。我国古代就有“文道统一”的说法,即现在的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学生在鉴赏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情感活动。所以,语文课中的思想感情渗透少不了。  相似文献   

9.
“文道统一原则”和“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文道统一原则,是指文章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内容必须借助形式来表达,形式必须为表达内容服务,所谓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即思想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再明确一点就是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把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可偏颇。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承载着“文道统一”重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思想与,心灵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因素,要求教师一定要认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仔细品味教材,认真选择教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要讲究策略,其主要形式有:情境导入,阅读渗透,作文体验,榜样感染.  相似文献   

11.
燕冬梅 《教师》2013,(24):70-70
语文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语文要提倡"文道并举",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认真摸索、探讨"文道统一"的方法。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符合新的人才观、新的价值观的要求,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规  相似文献   

12.
李长明 《甘肃教育》2009,(17):28-28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元素,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强调文道统一,在渗透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语文教学的德育基础点1.深入钻研教材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本身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教师可把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基本篇目分为几个教育点。如,《纪念刘和珍君》等爱国主义篇章可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激励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英雄、  相似文献   

14.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归本清源正当时语文界一直对“文道”问题争来争去。过去的语文教学实质上都是“以道统文”,写作教学则成了“以道统文”最直接的试验场。把作文当作思想教育最有效途径的,在今天尚大有人在。在这种氛围下,语文教师把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揽来一肩挑,如负重。笔者以为语文教师现在应该果敢地把自己从兼容并包的角色错位中解救出来,卸下作文肩上过重的社会负担轻装上阵,使其回归到表达鲜明个性的本位上去,“以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在作文领域里充分展现自我,让写作更像“写作”一些。针对学生的集体真话失…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学科特点。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教育旨在培养人,如果片面强调智育,忽视德育就不能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就不能体现。真正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寓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与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文道统一则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就是语文的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德育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使学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努力做到以文悟道,文道统一,让语文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文道统一,即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统一。为此笔者遵循教学目标,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作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都和育人的中心任务有关,除了政治课,和育人联系最紧密的还属语文。“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古人早已懂得文章的教育作用及内容同形式的关系。按照三个面向的精神,每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坚持“文道统一”,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发掘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教学中,要很好地发挥课文的思想教育作用,教师除了掌握学生的思想、了解其心理,尤其需要深入钻研教材,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把学习知识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笔者试就语文课中几种常用的思想教育形式略作申述: (一)自勉。自勉,即自我激励、鞭策。这是学生从课堂中获得语文信息后,心有所动,产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意识的心理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