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言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作用体现在:"工具性"着眼于文言文基础的培养,侧重于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在强调运用上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人文性"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侧重于创新以及各种知识的融合,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灵活发挥和运用,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本文从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二者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的工具性体现古代汉语学科属性,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从文学性价值来看,文言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鉴赏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从人文性价值来看,文言文教学具有大人文学科属性,文言是学生的精神家团.  相似文献   

3.
一、文言文的学科属性从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文言文的工具性价值独霸语文课堂,人文性价值在课堂中起点缀作用,而文学性价值的处境比较尴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然而尽管这一说法已成共识,但正如崔峦老师所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师日常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两者的落实仍有很多误区。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整理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笔者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存在"唯工具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改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实现专业能力同专业素养共同发展,现阶段,教师应逐渐渗透人文性的理念,使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一、树立正确的语文人文观念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虚词的理解、特殊句式的不同变化以及翻译技巧,却没有注重文章蕴含的人文性。这是工具性思维造成的现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观念由传统的以工具性为主转化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习中国传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截然分开,文言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文化依然被掩埋在历史尘埃中,师生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7.
李文英 《考试周刊》2010,(49):36-37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围绕文言文教学的争论也常常听到,在文言文学习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更是许多人热烈讨论的话题。本文作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谈了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8.
<正>在高中语文中,文言文教学是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要求学生掌握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古代汉语知识,尽管掌握这些知识很重要,但教师不能忽略文言文的人文性而只关注其工具性,在教学中应做到人文性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必须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拓展,注重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分析汉字构形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和汉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常常教者辛苦学者厌烦,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如何兼顾文言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两大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实施以人文性为指向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意识和现实意识,运用历史眼光和现实眼光,分析认识文言文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拓展,注重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分析汉字构形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和汉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5,(11B):7-7
徐卫东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由于一部分教师对《纲要》和《课标》理解上存在偏颇,致使文言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进入新的误区。一是内容上,摒弃工具性.独树“人文性”。《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本身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字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教学考试》2024,(1):20-24
<正>高中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板块中的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文言文教学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侧重于它的“工具性”。有些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生硬地将课堂分为实词、虚词的用法,文言句式等知识的罗列,没有系统地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有些文言文教学关注点狭窄,要求学生通译,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新课改的一大难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百病缠身,枯燥无味。探其根源,可归结为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到位:重语文的工具性轻语文的人文性;重封闭性的教师讲解轻开放性的学生探究。笔者认为,只有以开放性为前提,才能真正落实人文性。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国出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来,文言文教学采用极端"人文性"教学的方式,放任学生自主理解,而高考文言文部分仍以"工具性"应用作为评价,造成教学与评价的脱节。一、课改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一是得过且过取向;二是改编或适应取向;三是忠实或精确取向。第一种取向是避开  相似文献   

19.
陈欢 《现代语文》2006,(3):42-43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定位似乎存在着一个两难的选择:侧重它的工具性,还是侧重的它的人文性?在教学中侧重工具性的教师所持的理由简单而实际——为了高考。高考检测文言文考的就是文言实词、虚词、活用、常见文言句式等,虽然也涉及对文意的理解和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但考查的难度往往限于读懂基础上的对文章的基本把握。因此认为教学重点围绕字词句即可,没有必要往赏析方向过多铺展。在教学中侧重人文性的教师所持的理由也很充分——为了孩子的将来。他们认为文言文在中学生未来的生活中并不具有普遍的工具性的…  相似文献   

20.
<正>从文本解读的角度看,任何一篇文本的解读,都不可能完全基于认知的层面去进行,必然还需要情感的支撑。某种程度上讲认知与情感对应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但无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还是认知与情感,在实际教学当中的体现似乎都呈现出一定的先后顺序,往往总是先工具而后人文、先认知而后情感,笔者以为这是不妥当的。真正有效的教学应当是认知与情感水乳交融、工具性与人文性齐头并进的。当传统语文教学已经将认知落实的淋漓尽致的时候,在文本解读的时候需要努力的一点就是将情感元素激活,要在情感的支撑之下去解读那些经典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