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日:“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遂南适长沙。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之主。”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 1—5题。李勉字玄卿 ,郑王元懿曾孙也。勉幼勤经史 ,长而沉雅清峻。至德初 ,从至灵武 ,拜监察御史 ,时关东献俘余 ,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 ,勉过问之 ,对曰 :“某被胁制守宫 ,非逆者。”勉乃哀之 ,上言曰 :“元恶未殄 ,遭点污者半天下 ,皆欲洗心归化。若尽杀之 ,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克复西京 ,累历清要 ,迁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勉以故吏王勤干 ,俾摄南郑令 ,俄有诏处死 ,勉问其故 ,乃为权所诬。即停诏拘 ,飞表上闻 ,遂获宥。后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终有能名 ,时称…  相似文献   

3.
诗《大雅·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毛诗传》解“太祖”为“太庙”,即“言王命南仲于太祖”,“谓于太祖之庙命南仲也”.《孔疏》从其说,并进一步解释为:“南仲卿士,文在太祖之上,是先为卿士,今命以为大将;太师皇父在太祖之下,则于太祖之庙始命以为太师,其实皆在太祖之庙并命之,故太祖之文处其中也.”《郑笺》解释“太祖”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 ,按要求逐一答题。晏子之晋 ,至中牟① ,睹敝冠反裘负刍② ,息于途侧者 ,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曰 :“子何为者也 ?”对曰 :“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 :“何为至此 ?”曰 :“吾为人臣③ ,仆于中牟 ,见使将归。”晏子曰 :“何为为仆 ?”对曰 :“不免冰饿之切吾身 ,是以为仆也。”晏子曰 :“为仆几何 ?”对曰 :“三年矣。”晏子曰 :“可得赎乎 ?”对曰 :“可。”遂解左骖以赎之 ,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 ,不辞而入 ,越石父怒而请绝 ,晏子使人应之曰 :“吾未尝得交夫子也 ,子为仆三年 ,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吾于子尚未可乎 ?子何…  相似文献   

5.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漫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  相似文献   

6.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相似文献   

7.
《明史·食货志·户口》记明初迁山西民事云: 户部郎中刘九皋言:“古狭乡之民,听迁之宽乡,欲地无遗利,人无失业也。”太祖采其议,迁山西泽、潞民于河北。后屡徙浙西及山西民于滁、和、北平、山东、河南。……太祖时,徙民最多。……成祖核太原、平阳、泽、潞、沁、汾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自是以后,移徙者鲜矣。  相似文献   

8.
释“社”     
《五人墓碑记》中言及“社”有两处: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一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教材中对“社”的注释也有两处:“郡之贤士大夫”的注释为“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贤士大夫,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的注释为“我们社(指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表率的人”.这里,首先应指出的是,教材的注释把《记》中所提及的“社”都认定为“复  相似文献   

9.
李华 《语文知识》2000,(2):10-12
在学习韩愈《师说》(中师《阅读和写作》第二册)一课时,课文下面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初读这段文字,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孟县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究竟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所谓“望”,就是望族,指那些  相似文献   

10.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①,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  相似文献   

11.
【原文】 邴原泣学《初潭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 1— 6题。国渊字子尼 ,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 ,太祖辟为司空掾属 ,每于公朝论议 ,常直言正色 ,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 ,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 ,相土处民 ,计民置吏 ,明功课之法 ,五年中仓廪丰实 ,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 ,以渊为居府长史 ,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 ,银等既破 ,后有余党 ,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 ,请不行刑。太祖从之 ,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 ,旧以一当十 ,及渊上首级 ,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 ,渊曰 :“夫征讨外寇 ,多其斩获之数者 ,欲以大武…  相似文献   

13.
课文对韩愈《师说》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望”就是  相似文献   

1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见《论语·泰伯》篇。郑氏曰:“民,冥也,其见人道远;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民从之;若皆知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郑氏认为民皆愚顽,所以,王者设教,只要他们跟从,不须知道本末。这种解释和孔子思想不相符合。《子路》篇记载,孔子适卫,冉有仆。孔子回答冉有的问话说,“民庶”之后,要“富之”,“教之”,没有认为民愚顽不教的意思。西晋何晏《论语集解》修正了郑氏的解释。他说:“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知者,百姓日用而不能知。”何氏采用了战国时期对民的相当流行的看法。如孟轲说:“行之而不著焉,穷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下)《中庸》也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朱熹《论语集注》承袭了何氏的解释略有更益。他引用程子的话说:“圣人设教,非不欲家喻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耳。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岂圣人之心乎?”近人也相信这种解释,如钱穆《论语新解》说:“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也。若在上者每事於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矣。”徐英《论语会笺》说:“盖政令之推行,有不得不然者,势也。政令既行,  相似文献   

15.
“若夫崇山峻岭,水态林姿,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加之岩斋溪阁,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较之汉唐离宫别苑,有过之无不及也。若耽此而忘一切,则予之所为膻芗山庄者,是设陷井,而予为得罪祖宗之人矣。此意蓄之久而不忍言。今老矣,终不可不言,故书之。既以自戒,仍儆告我后人。若后人而忘于此言,则与国休戚相关之大臣、以及骨鲠忠直之言官,执予此言以谏之可也。设谏而不从或且罪之者,则是天不祐我国家,朕亦无如之何也已矣。” 这是乾隆《御制避暑山庄后序》的话,他以深沉的语言,表现了蓄之已久的思虑,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清朝江山的守成问题。他希望“后世子孙当尊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嘱咐大臣、言官,若后人贪图安乐则“执予此言以谏之”。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文武兼备,永远是大清帝国的统治者。然而清朝的后世子孙,并不是他理想中的人。自乾隆之子嘉庆以后,“巡幸塞外,鲜有其人”,“习武木兰”更成空话。而且“八旗子弟”竟成了骄奢淫逸、腐败无能的代名  相似文献   

16.
【原文回放】书鲁亮侪●袁枚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相似文献   

17.
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相似文献   

18.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①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②而反③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  相似文献   

19.
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释]①曹冲,曹操的儿子。②智,聪明,智慧。意,意向。③若,如。④致,送来。⑤太祖,即曹操。⑥访,询问。群下,指众官吏。⑦成,都。⑧理,道理,答案,办祛。⑨置,放。⑩校(jiào)  相似文献   

20.
乐山不仅以山水名,而且以人文名,汉光武赞为“士大夫之郡”。犍为有杨雄故宅,彭山留李密遗冢;三苏祠堂荷田田,沫若旧居柳依依。流寓之士,岑参号嘉州,李白恋 峨眉,陆游咏大佛,山谷题叮咚。真是代有才人,史不绝书。 据有关资料统计,下列几组数字很能说明乐山古代人才荟萃的盛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