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教养方式评价问卷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中小学生及其教养人,旨在探讨特殊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家庭,特殊家庭教养人在教养子女时更多地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其情感温暖也更少.不同类型特殊家庭教养人教养方式的比较显示,流动、分居、离异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较消极,留守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相对较积极.特殊家庭小学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特殊家庭初中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女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教养人的情感温暖有利于提高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养人的拒绝否认、干涉保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就从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上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比较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劣,从而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体现着不同的家风,直接影响着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形成。我国现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各具特色,针对大班幼儿的不同情况,家长应采取提高自身素质、家园共育等不同的教养方式。通过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大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定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调查中职生职业延迟满足现状,结果显示:中职生群体职业延迟满足平均分为18.19分,63.3%的被试处于高分组,职业延迟满足整体水平较高;生源地、教养方式和成绩在职业延迟满足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显著性;家庭年收入、监护主体和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在职业延迟满足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职生总体上是一个积极的群体,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发展学生意志力、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与利用榜样人物等策略提升其职业延迟满足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采取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往往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文章分析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家庭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父母之间的不一致教养行为,还应把祖辈纳入到干预体系中,并为家庭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养技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采用爱情态度量表LAS中文版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对173名大学生的恋爱模式、家庭教养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恋爱模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相关的,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从介绍家庭教养方式、教养方式种类和儿童对不同教养方式产生的一系列反映来浅谈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早期心理的影响,以及对父母不当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建议父母要以自身言行为榜样,共同担起教养孩子的义务,为儿童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从而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9.
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是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和基本执行。家庭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子女社会化的进程。在家庭的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普遍认为,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是子女心理、精神、行为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这方面研究多集中于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对父母教养方式与特殊青少年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犯罪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父母教养方式必有其特殊性。随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研究犯罪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园幼儿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的家庭中,祖辈参与的力度在不同的家庭中是不同的。本文就隔代教育的状况如何、幼儿家庭的哪些特点促成祖辈成为孙辈的主要教养人、祖辈主要教养人具有哪些个人特点、祖辈主要教养人的隔代教育对幼儿带来了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每个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接受“人之初”熏陶并伴随其终身发展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由此成为决定学前儿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量。具体分析来看,制约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有家庭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家长教养观念与教养方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日益关注加之家长的认识观念逐渐转变,势必对以往家庭教养模式带来冲击和影响,而制约家庭教育因素的特点和内涵也会随之发生着变化。那么,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现状将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有何发展趋势?该如何应对?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本调查研究,以期把握和分析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现状和动态趋势,为全面实施我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为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对自卑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项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卑感量表对福建省四所高校303名大学生施测,探索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地域、性别差异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卑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家庭因素与儿童学习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学习障碍是国际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形成、发展与家庭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等有关。因此,家长应积极参与并改进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同时,社会应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家长参与学习障碍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选取小学四-六年级共6个班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数学测验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为实验材料,在自阅卷情境中了解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的差异,并探讨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四-六年级的儿童对考试说谎行为的认知和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在影响儿童考试说谎行为的三个因素上,自阅卷情境对四、五年级儿童的说谎行为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对六年级的儿童有显著影响。五年级或许是影响儿童说谎因素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或转折点;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因子对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或是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或是不偏爱儿童,都更容易导致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伯恩斯坦有关“阶级与教学法”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与社会新中产阶层的出现之间的内在关联。当下,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阶层分化趋势日渐显现,新中产阶层家庭教养方式逐渐兴起并成为影响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一种重要力量。新中产阶层家庭教养方式并非仅是一种“惯习”,而是对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乃至教育理论积极认同、主动反思建构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尤其是新兴主导性社会阶层的兴起成为当今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一种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认为"隔代教养"的孩子娇纵、任性,认为"隔代教养"的效果弊大于利,更有人全盘否定"隔代教养"。但心理专家认为,"隔代教养"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究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隔代教养"是当代社会无法回避的现状。本研究通过开设"老少DIY课堂",帮助隔代教养家庭建立信任、理解、支持的家庭交往模式,以实现"三代同赢"的现代化家庭教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前隔代教养的普遍性,采用方便、整体抽样法,通过在5所学校对1077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隔代教养家庭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其心理行为问题状况,发现以下现象:一是当前隔代教养家庭学生的比例较高,且大多数学业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都曾经或者现在依然是隔代教养,占学习困难学生的82.6%;二是隔代教养学生问题行为较多,检出率为15.7%,显著高于亲代教养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4.7%);三是隔代教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且隔代教养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发展,其中间断型(中间有中断的)隔代教养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连续型(从小到大一直是由祖辈)隔代教养家庭,被迫型隔代教养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总分显著高于非被迫型家庭教养学生,而且隔代教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一步加剧其学习困难。据此,从提高隔代教养家庭祖辈的教养素质、父母更多担当自身角色的教养责任、学校加强对隔代教养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等方面讨论了改善隔代教养家庭学生学习困难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沈雅婷 《知识文库》2023,(6):190-192
<正>本研究对鲈幼某中班幼儿园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教育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地域差异等,造成了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从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典型的四种类型,针对不同教养方式下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从家庭、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1研究背景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儿童的社会性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丁百仁  王毅杰 《中学教育》2020,17(5):89-101
家庭教养具有鲜明的阶层特质,农民工内部分化导致该群体的教养选择不同,进而影响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以家庭教养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不同阶层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首先,随迁子女在校表现总体良好,但梯度性和跳跃性并存,中上层者的在校表现优于平均水平;其次,随迁子女家庭教养伴随其阶层地位提高而愈好,表现为高阶层者的教育期望较大、生活管教较严和情感沟通较多;最后,随迁子女家庭教养选择不仅对其在校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还充分解释了该群体在校表现的阶层差异,构成完全中介变项。因此,随迁子女在校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阶层分化带来的教养选择,需要通过提升和优化农民工整体地位,以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家庭教养子女的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以及社会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早期教育工作者着重研究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的模式、实施及效果评价等,心理学工作者及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则从意向活动与认知活动两种心理活动层面研究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对儿童人格发展与社会化过程的不同影响。不同阶层即不同社会背景(一般用父亲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