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作为叙述的艺术,它建构了一个纯属虚构的幻觉世界,真实的物质世界与虚构的幻觉世界之间存在着距离,即“实”与“虚”的距离。这种距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逾越的。小说文本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就在于作家处心积虑造成这一距离。这一距离使作家能以主体意识的自由驰骋在精神领域中把握、利用和改造世界,以语言的物化形态重塑人间;同时使读者得以在这种心造的世界中漫游,获得在真实的物质世界里、在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不可能得到的复杂的、强烈的、曲折多变的心理感受,满足人们对于幸福感的无尽的心理追求。 读者生活在真实的物质世界中,而“世界不能满足人”(列宁语),很显然,小说必须能  相似文献   

2.
马原是当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小说《虚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学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虚构》叙述了一个汉族人进入西藏某麻风病人禁区,在与世隔绝的“玛曲村”与麻风病人朝夕相处的七个日夜的奇特经历。马原在《现实的虚构》中坦言:他的《虚构》既是现实又是幻觉并在时间上不存在。这种作者本人在其文本和其他批评理论中一再强调的元小说叙事模式,让批评家们对《虚构》的解读一直停留在马原文学艺术形式方面做的大胆探索上,而忽视了文本所透露出的深层意蕴——对被遗忘在“玛曲村”弱势他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残雪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幻觉化的非现实经验的世界。其中的幻觉意象与梦魇场景导向人物潜意识状态下的内在感觉情绪,隐约地向我们透视出做梦者心理现实的真实图像,从而达到梦和现实的连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赵宇 《华章》2012,(24)
方东流的《双面男人》采用了双线结构的叙事手法.小说将主人公“我”和“我”笔下的萧洒两个男子的生活轨迹展现出来:一个是现实,一个是理想.“我”与潇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重叠,在命运的选择上却走着截然不同的两条路,这也是每一个人在现实和理想中的差别.“我”与萧洒的对比,即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现实给我们带来的真实,而理想与梦境带来的是人对完美事物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秦源 《文教资料》2009,(14):24-25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总是存在着-“幻”(非现实的)-“真”(现实的)这样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他笔下的非现实性世界、非现实性人物在本质上无不带有奇妙的现实性,从而象征性地、寓言式地传达出了当今时代和社会本质上的真实。本文以《挪威的森林》为例,对其中的“幻”“真”两个世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用历史的眼光清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学地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以今例古”“以西律中”不是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和小说观念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的本来面目描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能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深入认识传统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算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自身的历史。中国古代小说既有被正统文化所接纳的士人小说,也有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通俗小说,还有由近古市民小说发展演变而来的近代公民小说。而反映这些小说的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必须对它们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说明,才能建构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  相似文献   

7.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代表,被评论家称为“社会历史变化的准确记录者”。他的小说《兔子》四部曲,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哈里这个普普通通美国人家庭的兴起与衰败,成功地塑造了“兔子”哈里这样一个置身于美国现实社会中的典型形象,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分崩离析和精神颓废等现实,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美国当代现实生活真实状况的认识,是20世纪美国现实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黄昏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特定意象,代表了走向家园的特定心理内容。废名喜欢黄昏,他的田园小说都是对“仍有价值”的当然乡土的精神回归,他的小说写作就当然地实践着一种精神还乡:首先表现出回归自然的倾向;其次废名在家因视阈下追求的是抽象的精神意义上的真实。在废名看来,乡土不是一种物质存在,而是被对象化的、对抗着存在于传统或现实肌体中一切理性或非理性之病症的理想结晶,是人类赖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色·戒》是张爱玲后期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部小说。本文通过对《色·戒》一题中“色”、“戒”的分析解读 ,指出该小说的主题是“虚空”与“隔离”。其中“色”喻指美人计 ,“色”亦是“幻”——幻觉与引起幻觉的美人计中所呈现出的种种外在“色相”;“戒”实指钻戒 ,虚指人心隔防。“虚空”与“隔离”有着内在联系 ,佳芝的命运提醒人们外在“色相”不过是一种虚空 ,温柔的表相之下实则隐藏着人心隔防、猜忌的人生真实。这一主题亦体现了张爱玲对人生的体味  相似文献   

10.
“隐含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学者韦恩·布思于1961年在《小说修辞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叙事学概念。此概念自诞生以来在国际叙事研究领域被广泛运用,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隐含作者”来源于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过程中,是作者构建与读者想象推导出的作者形象,它是一个与真实作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概念,与真实作者之间呈现出相似性、互异性与对立性的对应关系。“隐含作者”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又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全面地阐释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大作家往往善于“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茅盾的小说创作,从总体上来看,是属于革命现实主义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严格地按照生活的真实来写的,在“分析现实描写现实中指示了未来的途径”。但是,茅盾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并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它很注意有选择有分析地吸取其他非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中  相似文献   

12.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内容破碎、中心离散、反体裁、反情节,因而常被以“荒谬”论之,但在荒谬表象下是巴塞尔姆小说反映后现代社会真实现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人们历来对小说的虚构讳莫如深,“真实”、“真实性”之类的概念充塞着小说理论,批评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一部作品的成败得失。我国在20世纪中期,这种对“真实”的崇尚发展到了极致。现代小说家们对“虚构”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位,理直气壮地为“虚构”正名。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对客观现实存在的模写,把虚构推到了一个极端的位置上,并转向从内心世界开掘主观真实。现代哲学为现代小说虚构的真实性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小说以“自叙传”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 ,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的“时代病”色彩。并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 ,探索并扩大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 ,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台湾寻根小说作为反映现实的一个窗口,真实地反映了台湾同胞“反独思想”的心理。“乡愁文学”抒写了离根之苦;离学生文学展现了失根一代的迷惘;亲情小说则表现了台湾同胞寻根的执着和归根的热望。“反独思统”乃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和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和叙事伦理四个方面对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表明除新颖的内容之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真实地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7.
悬念不断的小说故事,给读者制造了一个个谜团,“父亲”这个前台人物,被幕后人物“母亲”、“姥姥”、“男人”照亮。为读者最大程度地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画卷,给读者无限的审美想象的空间,使小说意蕴丰满,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我当然知道有一类小说被称为“主旋律小说”,也读过一些。不过,对这种拥有庞大读者群,产生颇大社会反响的小说“类型”,却从未想过要研究,好像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它的文学史地位这类问题。这种态度,在文学批评、研究界的同行那里,有一定的普遍性。记得刘复生在将“主旋律小说”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时候,周围就有不少人表示疑惑和不解。以我的情形推论,人们在相当程度上回避(或拒绝)这一研究对象,可能是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首先是基于一种“纯文学”的精英立场。从这一立场出发,“主旋律小说”大致被看成是“非文学”或“文学性”相当低的,缺乏研究价值的文本。其次,“主旋律小说”(写作动机、运作过程、文本形态)与现实政治、文学体制的紧密、胶着的关系,也导致一些人轻易不愿与它沾边,刻意保持距离。第三,这类小说虽说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但它的商业消费色彩也十分明显。这正是那些有着文学写作、阅读“纯洁性”的幻觉者所不屑的。  相似文献   

19.
让故事叙述回到生活的最初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将真实呈现出来,这是韩东对生活乃至写作的真实和勇敢的面对,这也体现了韩东小说创作的意图和态度。为了“真实的面对”,小说以“讲述”作为故事的叙述方式,并通过几种视角的变换多方位地观照扎根生活,给读者再现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  相似文献   

20.
池莉的小说如实地反映了世俗市民的生活,将普通的日子和盘托出,不美化也不媚俗,让真实发挥最大的艺术魅力;她的小说写得实实在在,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语言的运用上,都让人觉得贴切、平实、细腻。这一切,构成了池莉小说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采。她的这些小说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