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作家的代表,他的小说在叙事上前后时期的变化体现和代表了先锋小说发展的 趋势、方向和必然。他的小说在叙事时间、叙事对象、叙事态度上分别经历了由零碎模糊转向具体明确、由人物的 欲望转向人物的性格、由冷漠紧张转向温和舒缓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先锋作品包罗了丰富的声音,其中值得关注的声音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小说人物直接发出的对白声、由叙述者描述的喊叫声以及因为暴力行为而产生的"暴力之声"。这三种声音在余华的先锋小说中分别起到了解构人物形象、重造时空和修饰语言的作用,推动了余华的先锋小说冲破叙事成规,因此对声音的摹写是余华在小说中运用先锋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形成文学史上“这一个”的独特风格与文化现象,对鲁迅小说的解读,长期以来,主要是从社会学,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及人类学的角度对其现代性生存意义和哲学意蕴的向度进行的。本文拟从鲁迅叙事本体的角度试叙鲁迅小说的叙事技巧,策略及其先锋色彩。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先锋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冷漠的基调对世界进行艺术性的描述,营构审美意象,使象的作用在意象的展现与叙述的紧密融合中得到了明显的凸显;刻意消解事件重要性的叙述策略的运用,间离了正常人面对暴力与死亡时应有的心理反应,使读者在得到强烈的视觉感知的同时对所呈现的意象产生强烈的惊异,成就了突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先锋文学诞生于改革开放伊始,先锋文学以其新的叙事视点和叙事话语方式,展示出独特的叙事情境和叙事结构,证明新的叙事方式的可行性并预示文学叙事发展新的可能性.它的介入为中国文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在格非的先锋小说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叙事结构:"迷舟"式叙述、纯虚拟的叙事游戏和罗生门式的多重角度叙述。在格非笔下,生活是无中心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他小说中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是孤立的一个个瞬间,他不提供对生活的整体性认识,也无意于总结历史的客观规律,他对历史的表现,往往成为某种"戏仿"。他的小说往往传达出这样一种认识:人生充满偶然,意外造就历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当代小说开始了新的叙事革命——对传统叙事语言进行颠覆和消解。通过对余华和格非的作品文本进行解读,可以将先锋小说作家改变叙事模式的尝试概括为三大方面:将叙事的时间和感觉开放化;消解语言能指和所指的界限,实现l临界叙述;在文本中设置空缺和重复,对“存在”提出本源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8.
刘恪是在先锋小说热潮冷却之后,坚守先锋阵地的作家。他的先锋小说被称为先锋文学的集大成之作。通过对其先锋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刘恪的先锋小说的欲望叙事是通过对前文本的戏拟消解了道德救赎的神圣。  相似文献   

9.
余华小说的先锋意义及其精神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先锋试验性。他在小说的叙事模式上所进行的大胆变革,颠覆了传统小说对生活的认知方式,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审美艺术空间。同时,余华的小说有着独到的精神内涵,即审视人性之恶,展现人生苦难。  相似文献   

10.
论余华小说的陌生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先锋派作家余华以陌生化的先锋性叙事策略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股强劲的旋风。本文试图从陌生化的角度,从语言、细节和对传统叙事的解构三个层面,探究余华先锋性叙事所采取的具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恪是在先锋小说热潮冷却之后,坚守先锋阵地的作家。在刘恪的先锋小说里,始终张扬着“永不妥协的先锋精神姿态”,他的先锋小说被称为“先锋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复调叙事是刘恪先锋小说所使用的一种重要技巧,他认为现代小说应有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两套语言系统,两套语言系统可以并行、交叉、融合。刘恪的先锋小说运用复调叙事展现了灵魂内在的复杂性和事物变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重复的手段实现对时间形式的探索,显示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实现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试论余华小说的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小说作品采用了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的叙事方式。重复叙事包含着深刻的重复性经验 ,循环叙事体现的是移情倾向或生命意识的消解、停滞。重复、循环的叙事方式使余华完成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余华早期小说之独特叙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以大量"真实"的细节构建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这些"真实"的细节形塑了故事情节的荒诞性,拉伸了故事的张力,深化了故事的内涵。这种细节的真实与情节的荒诞的对立,是余华早期小说最为鲜明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5.
先锋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先锋小说曾以其独特的面貌引起评论界的广泛争议,涉及到学最本质的问题,并且对今后的小说创作依然有着启发意义。对先锋小说研究现状的作一次简要的综合性评述,既有纪念意义,更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后期,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文学思潮潮水般涌入中国,出现了大批惊世骇俗、充满着反叛和颠覆意味的作品,引发了一次艺术内在结构的变异与新生,突破了中国文学艺术叙述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先锋小说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巅峰之作。先锋与传统看似两个相悖世界,其实不然。我们试从余华小说所表达的“性恶论”与“神秘主义”中探寻传统性在余华小说中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蔓延性和无孔不入的穿透性。余华的小说创作之路正是他反抗传统又皈依传统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刘琰 《语文知识》2012,(1):15-16
余华小说善于运用循环、偶然等手法,这些特点使余华的作品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余华的创作两度引起世人瞩目,从八十年代后期冷漠残酷的《现实一种》,到九十年代中期温情脉脉的《活着》,前后期创作网络迥变,对此批评界褒贬不一。很多论者在指责余华后期作品主题陈旧和叙事回归传统时,往往忽略了其在叙述声音、叙述结构、叙述语言等方面对先锋叙事的继承和对传统叙事的突破与创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本独特的审美内涵,这无论对作者还是对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都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20.
叙事伦理是衡量小说精神指向的重要维度,也是作家个人价值观的表达方式。1980年代后出现的先锋小说更新了当代文学的集体伦理,使之转向表达个人生命体验的个体伦理。先锋小说通过对传统历史、欲望、命运观的重构,呈现出作家内心的真实世界,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伦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