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理数重点1.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解释有理数及有理数运算的意义;灵活用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2.运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说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3.运用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学生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难点1.灵活运用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简化运算。2.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能对一些数学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与合理的推断。解法指导1.借助于数轴求解。例1.x取什么值时,x>1x成立。分析:我们首先找出x=1x的…  相似文献   

2.
初一新生进入中学以后,首先学习有理数的概念。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学生在思维上考虑不全面和缺乏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因而对有理数这一新概念的出现在掌握上常显示出思维上的呆板,经常出现缩小和扩大它内涵的情况。所以有理数概念的建立是初一学生在中学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确切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我们在教学上有意识地抓住“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这一关键,针对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步骤地编选各种题型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对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数学竞赛中的简单有理数问题包括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和计算技巧等,而具有一定难度的有理数问题则需要在有理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代数、数论和组合等领域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有理数(一)复习要求1.正确理解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等概念,并能将这些概念用于解决实际运算问题.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会运用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  相似文献   

5.
有理数概念既是中小学数学衔接的纽带,又是初中代数起始课的教学,学习好有理数概念,对学生学好初中数学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理数”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有关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初步理解有关近似数的概念,会查平方表和立方表.本文拟就关于数的概念的扩展,关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的教学以及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关于数的概念的扩展教师在进行“有理数”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使学生了解一下关于数的概念的扩展很有必要.数的概念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人类为了计数的需要,逐渐认识了自然数.由于计数形式上的需要,引进数“零”,  相似文献   

7.
关于有理数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国内外均有人作过研究。与本研究有较直接关系的,是1960年茅于燕等的《五,六年级学生掌握代数‘有理数’部分的心理特点》的实验研究。该研究提出了掌握有理数知识的指标问题:掌握有理数法则的指标是会运算和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正负数概念的指标是真正理解“正负数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互译”、“判断”、“举例”三种形式考察学生掌握负数概念的深度。本研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通过测验的方法来探讨初一学生掌握“有理数”概念的心理规律,并据此提出掌握“有理数”概念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学习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内容.笔者从有理数概念角度出发,分三个方面调查了学生有理数理解的现状,结果发现学生对有理数的符号"+""-"以及绝对值、倒数、相反数和度量结构的掌握均不理想,而对有理数稠密性的理解却超越了一般期望值.并且男女生在有理数概念的学习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分类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注重分类思想的渗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讨论、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有理数”的概念时,应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比如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也可以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还可分为正数和非正数;负数和非负数等。在研究有理数的问题时,常常选用按其性质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对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有所了解,掌握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理解教材 绝对值是有理数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学习绝对值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负数、数轴和相反数,学生在小学学习了非负有理数,了解了非负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为学习有理数奠定了基础.绝对值与初等数学的许多知识和方法相联系,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绝对值的概念后,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就方便多了,特别是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只比较绝对值即可,不必在数轴上表示负数后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的教学是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代数中把数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引入了负数,使数的范围由原来算术中的正数扩大到有理数,而学生往往还保持着原来的思维倾向,因此在学习新的运算法则时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因此教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对旧有的概念的思维倾向,对学生过去的习惯思维加以“破坏”,清除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的思维阻碍。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教学时要破坏学生旧有的思维习惯,应先复习绝对值和有理数的概念,复习可采用提问的方式。问:绝对值的意义怎样?然后指出在数…  相似文献   

13.
"数轴"说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有理数》第2课时《数轴》.)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温度计与描述位置的问题引出数轴,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1.1目标解读 有理数加法是算术数集扩充为有理数集之后学生学习的第一种运算,它是算术数加减法的拓展与延伸.借助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及绝对值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以转化成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不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正负数、绝对值、算术数的运算、数轴等)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有理数”一章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起始内容,也是与小学数学联系最密切,又极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不仅涉及数的扩张,还引入数轴、绝对值、相反数的概念,其中“绝对值”概念的引入,使有理数的运算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小学算术数的运算成为可能,“相反数”概念的引入,使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成为可能.其次是符号问题,这在小学未曾涉及的,正因为这样,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初期,90%以上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在符号问题上出现失误,而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之后,仍有10%~20%的学生在符号问题上频频出错,有的根本就搞不清楚该怎么确定符号,占一半的学生在运算中凭直觉,有时也能算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6.
负数的引入和有理数系的建立是数学教学中遇到的第三次数概念的扩展。假如将这一次数的概念的扩展和前面两次作比较,那末可以看到在教学上产生的困难比较大,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下面准备对有理数的教学问题简述一下个人的浅见,供同志们参考。一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进行有理数的教学。这个问题应当从有理数在中学代数教学中的作用来加以分析才能得到解决。众所周知,在有理数的教学之前,学生只知道整数、零和正分数,却不知道什么是负数。因此只有数值的概念而没有方向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之后,对于客观现实中的许多量不仅能够指出它们的数值而且能够指出它们的方向。例如在教学中常用的温度计的例子,在  相似文献   

17.
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是中学生进入初中阶段遇到的第一个基本知识点,它是学习代数式、方程、函数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有理数运算的学习.因此,如何提高有理数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在此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的教学,是在小学学习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的基础上,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进而揭示有理数运算的规律,是初等数学最基本的运算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有理数概念,理解负数的意义,在“有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列入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范筹 ,这是加强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举措。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必然切实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 ,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一、用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概念的本质 ,培养学生准确建立概念的能力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 ,只满足于让学生照本宣科地背出概念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揭示概念的本质 ,让学生认识概念的内涵 ,才能准确地运用概念。例如 ,讲有理数这一概念时 ,要强调定义中的分类思想 ,即有理数包括…  相似文献   

20.
有理数这一章是学生在小学掌握正整数、0、正分数等的基础上展开的.引进负数、扩展数集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以及掌握有理数的计算法则是这章的三个重点,而在有理数运算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