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坚先生是湖南名的散作家,其创作成就在湖南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章专门考察其散的三大主题脉络,一是乡土情怀,二是市井心态,三是人生禅悟。  相似文献   

2.
正确选用题材是散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影响到作写作意图的表达,影响着散的质量。秦牧的散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值得人们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3.
重庆作家许大立在从事小说、报告学和影视学创作之余,也努力进行散创作。在当今散挣破昔日的歌颂性抒情散创作模式之后,呈现出了丰富多样而又怪异芜杂的大散创作形态。许大立散在这大散格局中,占有自己的艺术空间。许大立散应定位于知青散和记散。这种散体现了对生活的强烈干预性。许大立散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完美。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从传统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大胆破除陈规,提出了“大散”的理论,为新时期本色派散的美学大厦添砖加瓦,他在散创作尤其是儿童学散的创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5.
散创作须有学识,更须有真挚的情感,真情就是散的基础;同时,散的美也是一种善,其所以能给人以美感,正因为它善。符合善的规范,是散的前提。因此,散的情感美体现了真、善、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从女性散情感的抒发与话语表达两大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女性散创伤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前后崛起的西部散是一道独特的景致。其价值在于它既丰富和充实着新时期国内散创作的内涵。同时又在证实着同一时态背景下内地散即主流散的存在。作为创作主体,贾平凹为标志的西部散作家有许多共同创作特征,严肃真诚地创作、展示地域风情世相与民族历史化、关注人生和探讨生命、普遍追求艺术风格的浑厚大气。这些恰是构成西部散独特格调与美质的基础,同时作为创作操守与把握生活的艺术精神,也对新时期散创作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篇散崛起于坛有其六个主、客观原因;多元化交汇的世纪,必然会迎来长篇散创作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散研究有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对于现代散理论的重新整理、对现代散与17年散创作的总结,以及对散作为一种体的本体论研究;二是90年代的散研究领域出现了对散体以及当时的一些创作现象的争论,这主要集中在对“散热”“大散”与“体净化”“小女人散”“化散”等诸多问题的论争上。90年代的散批评有了更加理性化、多维度的批评视角,但是也出现了命名的混乱、女性散批评的匾乏、对本细读的忽视、以及多元化批评方法的缺乏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散文散谈     
散是一种最贴近人们生活感表,日益为人接受和喜爱的一种学样式,散是创作的根柢和基础,又是学创作的极致,本从散的几个基本特征;实与虚,形与神,小与大,情感与自我诸方面,随笔而谈,试图探新世纪散发展的新样式。  相似文献   

11.
将散“当诗一样写”,是杨朔散创作上美学的最高追求,本试图从散构思上、意境营造、诗美的影响及困顿等方面的研究,来探析杨朔散创作的特征及其影响,力求从创作的角度对杨朔散特色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张晓风是台湾名的散家、戏剧家、小说家,尤以散饮誉海内外。她以诗性思维提高了中国现代抒情散的艺术品位。而她对生命与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使散走向了更壮阔的审美意境。本着重从晓风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入手,探索其诗性解释学散的核心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小说笔法写散是取小说之长补散之短,增添散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读,从而使散创作从单一旧模式中跳出来,给散创作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大散《飘逝的绝唱》结合古蒲州自然地理环境、人环境的实地考察,对《西厢记》作了全面的美学诠释,其思想内涵是对美的礼赞,是捍卫美的宣言,表现了李存葆发现美、捕捉美、鉴赏美的健康而高尚的审美观,全篇字里行间包含着对亵渎美的严正批判。这篇大散完全可以看作是用散笔调写的一篇优美的评《西厢记》的长篇论,是“散似论”的破体名作,其语言风格雍容华贵、丰腴典雅,语句长短奇偶错落交递,骈散结合,修辞手法多样,意蕴而畅,佳句迭出,是一篇风格独异的大散。  相似文献   

15.
本将余光中在美期间散创作纳入漂泊离散理论的考察视野。认为余光中在生活经验层面上寻找自我归缩、在东西方化对立中进行化思索,在异国主流化中确立化归属这3个层面上完成化认同,体现有着“中华化本位”的离散作家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董桥是香港名作家,他的散追求学、识、情的融会贯通,结合散创作。董桥在作品中阐明了自己的创作理论,即知性与感性相融、章“自然”说和辞意说。而董桥的散理论与创作也同样做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对余秋雨历史化散的研究和评价,是以对时代语境的理解为基础.把余秋雨历史化散的成功放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中加以考察,认为余秋雨历史化散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散作家在80年代已经拥有了自由创作的心灵空间,获得了话语权;其次,在80年代余秋雨完成了自己精神主体价值重心的重新贞立并完成了自己理论思维话语的重组再构,为创作历史化散做好了主体精神的准备;再次,余秋雨所创作的历史化散客观上抒解了中外受众的历史情结,满足了他们对历史的需求,其成功后面活跃着市场经济的面影。  相似文献   

18.
主管风骚胜要津——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影响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反对浮华风、倡言革新复古并有创作实绩的第一人。本从诗歌和散两个领域对其创作及影响做一简单论述。诗歌创作,王禹偁是宋初“白体”诗的代表作家,对北宋诗坛摆脱颓糜之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起到了“开山”作用;散创作,其“传道而明心”的学主张及清新典雅、平实自然的散风格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欧阳修、苏轼等人。  相似文献   

19.
杨燕 《现代语文》2006,(9):41-43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官至浙江、四川按察使。时人呼为“宋荔裳”、“宋观察”。众所周知,宋琬是清代一位颇具盛名和影响力的诗人,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人们论及宋琬总是习惯于从诗歌的角度出发,而往往忽视了他的散创作。其实,宋琬散的艺术成就绝不逊于同时代的散家。但名久为诗名所掩,与其诗歌相比,宋琬散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宋琬散主要收入了《安雅常集》、《重刻安雅堂集》、《安雅常书启》和《安雅堂未刻稿》中。本仅选取宋琬康熙七年湖州交游和散创作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宋琬此年、此地散创作的分析探讨见出其散创作海底冰山之一角。  相似文献   

20.
梁衡穷数十年的功夫,在散创作理论上提出了“大事、大情、大理”的观念,在散创作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他的创作理论,达到了“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的散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