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色"的数学教学有两重内涵,一是"数学的本色",二是"数学教学的本色".本色的数学追寻数学思想的显发和儿童的思维敞亮.在"本色"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展现"数学味""简约性"和"动态化",以便给儿童提供"简约而不简单"数学大餐.  相似文献   

2.
教学新理念催生了教学新常态。但无可否认,当下的儿童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衰减,数学技能水平低劣,数学创新力缺失的现状。基于此,笔者提出"源本数学",主张从生命本源、知识起源和教学启源的视角来理解儿童、数学与教学。"源本数学"教学流淌着"数学味",充溢着"儿童味",孕育着"发展味"!  相似文献   

3.
"数学前测"是数学教学的依据,能够号准数学课堂教学之脉搏."数学前测"要研究"具体儿童",关注儿童的"动态成长".教学中,要积极探寻数学教学的起点,灵活生成数学教学过程,根据前测积极反思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新理念催生了教学新常态。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衰减、数学技能水平低、数学创新力缺失的现象。教师应从生命本源、知识起源和教学起源的视角来理解儿童、理解数学、理解教学。"源本数学"教学流淌着"数学味",充溢着"儿童味",孕育着"发展味"。  相似文献   

5.
"有深度"的数学教学不仅指"数学深度",而且包括"儿童深度"和"教学深度"。数学丰蕴的思想方法和儿童数学生命的生长呼唤"有深度"的数学教学。在儿童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领儿童探究数学知识核心,掌握知识本质,领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一、期待适合儿童的"数学教育"谈及儿童的"数学教育",不由会想起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后,儿童对数学还有几分惦记?他们能"看"到身边的数学吗?生活中,儿童怎么用数学解决问题?之所以会思考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数学教育已经习惯于照本宣科、本本主义、割裂数学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存在"过程与方法"可有可无,"情感与态度"形同虚设,"数学思想"无从感受,"数学活动经验"受到冷漠等太多无奈。这些无奈使儿童感到数学无趣,数学难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的一种体验.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虚学习"甚至"假学习"的现象.数学教学必须实行"转型升级",让儿童深度探究、深度经历、深度感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内化为儿童的素养,成为儿童带得走的学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体验"是儿童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经验、感受、回味与反刍等。在"体验性教学"中,教师要为儿童的数学体验提供"技术支撑",可以让儿童通过情境思考、操作探究、对话交流等活动展开"体验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模型意识",让儿童感悟"模型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模型的建构过程,儿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建模""模型"的意义上,才能称得上是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0.
汤卫红 《江苏教育》2014,(13):58-59
<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旨在让儿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力量。在数学课堂中,儿童理应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数学课程的建构者、数学文化的"再创造"者。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在儿童中,是"儿童本位"的数学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1:新课标为什么强调儿童本位?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2.
正儿童探索的天性之中潜藏着数学的"创造",数学发展的过程与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高度相似。因此,笔者提出"儿童数学"的教学主张,其内涵是"数由童生,童由数长"。如何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好奇与探索,创造基于儿童生活的数学活动课程,促进儿童积极参与,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是"儿童数学"教学主张所着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不断反思和改进数学教学。"认识1~5各数"的教学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课例。  相似文献   

13.
思维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高阶认知,培植儿童的思维力是数学教学的应有理性.教学中要创建儿童"思维场",让儿童展开本质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直面儿童思维,必须激活儿童思维的活性因子,让儿童能够分享思维流,让儿童思维不断从遮蔽中走向敞亮.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动态过程,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遵循着眼儿童最近发展区原则和系统整合原理,把握好教学时机,切准思维的"生长点""冲突点""兴奋点""平衡点",让学生在数学的王国里智慧学习,提升学养。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儿童.儿童的特性是在"生长中",数学"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载体".儿童学习的数学不应是数学知识的简单汇集,而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原味解读、数学学习的原态过程、数学思维的原质提升等本质展现,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使得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代有位教育家呼吁"今天的教育,哪里还有丁点儿理由不去解放儿童,并融入儿童的生命和生活,把儿童禁锢起来?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的教育."数学教育也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全面解放儿童,给孩子们一个"活的世界",呈现给孩子一个鲜活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趣,趣而乐学".  相似文献   

17.
"核心素养"是儿童数学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营养基",是决定儿童数学素养特质的"DNA".从儿童数学素养的生成过程看,"核心素养"既包括立足数学的"学科素养",也包括关联学科的"跨界素养"以及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实践素养"等.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问题"为导引,以"数学活动"为载体,以"数学思想"为取向,聚焦、建构、夯实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好的问题能引领儿童数学学习,促进儿童深度思考。通过对专家和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好问题一定指向"数学学科本质和核心价值",蕴含"学习方式与理解路径",且能激发儿童的"探究热情和欲望"。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非生态现象,具体表现为情境与儿童生活实践的疏离,情境与数学学科本质的疏离.走向"生态化"的情境数学教学,可以创设"活境",暴露儿童经验;可以创设"动境",引领儿童活动;可以创设"思境",启发儿童思考;可以创设"识境",提升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动画技术以其自身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显现出巨大的教学魅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动画情境",让儿童思维从"生活"走向"数学";运用"动画演示",让儿童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通过"动画聚焦",让儿童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进行"动画游戏",让儿童思维从"单一"走向"丰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