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卉欣 《文教资料》2021,(4):136-137,94
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就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高校网络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其次指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路径,达到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MOOC元年为逻辑起点,分析了传统网络教育的优势与发展困境,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特征的阐述,指出互联网与网络教育的融合而引发的教育变革是一种历史必然。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促进了个性化学习,改善了相关教学模式并最终变革传统网络教育,可谓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的出现,带来了教育的变革,也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并建立适应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作为我国知识型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为社会发展多领域革新与创新带来机遇.依据"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的特性,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变革的优势及价值,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简析Internet网上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ternet互联网教育带给人们全新的教学模式,大众化、个性化、协同化的特性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WWW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网上教育奠定了基础,也使得网络教育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育的发展,引发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变革,教师要顺利参与并推动这场变革,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高校教师开展网络教育的相关研究,探讨了高校教师开展网络教育的阻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得出一些启示,以期对网络教育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运用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必将给中国的教育模式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但由于网络教育在我国还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 ,在实施网络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全面开启通往"互联网+"时代的大门,会计行业也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新常态下"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出发,挖掘"互联网+"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因素,从会计功能、会计管理、会计教育、会计体系等方面提出变革要求和方法,从而使完善后的会计体系及其配套机制能适应"互联网+"的要求,与广州互联网发展相适配。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尤其是其在教育领域也被广泛运用,进而促进了教学体制的不断变革。本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网络试点高校都实现了网络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和模式创新。实践表明,推动实用性教材建设对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网络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