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3,(A5):19-20
中日两国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往来的邻国,中国文化渗透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饮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豆腐、饮茶等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料理构成、特色、制作方法及中日两国人的饮食生活、饮食观来研究日本民族的特有性格。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可以说是由两国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饮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四川地区佛教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佛教饮食文化可与发展佛教旅游相互促进,本文指出了四川开发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并对如何开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代饮食文化具有浓重的佛教色彩 ,受佛教饮食习俗影响极大。当时社会上食素者文泛存在 ,统治者甚至用法律条文加以约束 ,推行佛教斋月、斋日制 ;佛教文化深入人心 ,百姓入寺吃斋形成风气 ;饮食品种崇尚用佛教术语命名。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佛教的盛行及对文化的影响 ,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研究这一论题 ,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佛教习俗对唐代文化影响的深度与广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引以为骄傲和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唐代的饮食文化,由于它的高度发展,迄今仍在世界各国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国外唐人街上的饮食店中,以唐名菜,以唐名果(点心)乃至名目繁多的仿唐菜点,比比皆是,唐代的饮食文化已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享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和果子被称为五感的艺术,其外观、名称、材料、色彩和包装都让人联想到四季景观和醇美的口感。由于日本人对于色彩与外观的敏锐直觉,使得和果子从点心的高度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奠定了和果子在日本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果子成为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符号,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民俗学的角度阐述了青海饮食文化的相关问题,主要对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归属、饮食结构、饮食礼仪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青海饮食文化兼有农业和牧业的饮食结构,因为民族和文化体系的多元化使得饮食结构和礼仪也呈现不同一般的特色,青海饮食文化可自成一体,代表了多元的高原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在各自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有很多相似的特点。特别是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日本,从遣唐使时期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饮食文化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8.
张玉梅 《考试周刊》2011,(38):39-40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商贾繁忙通使不断,香料也成为重要交流之一,本文主要以外来香料胡椒与唐代的饮食文化为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高启安教授的《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是新世纪敦煌研究的重要著作,也是饮食文化研究中的扛鼎之作。其对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不仅使敦煌学生活层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对饮食文化研究的领域而言,也拓展了一个重要方向,在举世瞩目的敦煌学领域里突出饮食文化研究的元素,使得饮食文化显示出巨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0.
正从古至今饮食和人类生活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一个国家、民族的饮食文化不仅能体现这个国家、民族的特征,也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趣的体现。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对其饮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对其进行探讨其实也就是从饮食的角度对日本文化进行探讨。一、日本的国家文化文化通常有高等和大众之分,高等文化往往建立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上,而大众文化则往往更加被人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唐饮食文化更以其兼容并包而又富于创新的独特风格享誉古今中外,成为体现和反映唐代中华民族创造精神及世风流俗变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龙虹 《学前教育》2008,(10):4-5
香港作为彖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素有“美食天堂”之称,因为它不仅传承了中国许多传统的饮食文化,而且还受外国文化影响,集中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日、韩、泰、印、葡等餐厅更是随处可见。这些外来饮食文化丰富了香港本地的饮食文化,当然也丰富了香港人的生活。这一特点,在香港维多利亚幼稚园的食谱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江户时期的饮食文化特点主要有:海产鱼类取代淡水鱼类成为副食的主角,传统日式点心制作技术成熟,怀石料理的膳食模式被日本民众普遍接受,城市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图书市场上与菜谱和面点相关的书籍种类繁多,以开放性心态吸收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精华。江户时期是日本传统饮食文化最终成熟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的出版,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学界的一大盛事。该书以饮食文化圈为理论框架,将中国分为东北、中北、西北、京津、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长江下游、长江中游、西南、东南、青藏高原11个饮食文化圈,按照时间顺序对各个饮食文化圈进行了详细的、全面的研究,加强了对饮食文化中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因素的研究,强调饮食文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航标。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各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待客方式、菜肴的烹饪方法及见面时的问候语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应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唐代河东地区的葡萄及葡萄酒食用的考证,阐明唐代河东地区是当时全国葡萄及葡萄酒的重要产地,具有特别的葡萄酒生产及饮用风俗,体现当时河东地区葡萄及葡萄酒饮食文化多民族融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在其嬗变过程中深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生态,具有系统性、阶段性、传承性和地域性特征。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饮食文化。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适当考虑历史和民族因素,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原则,把中国饮食文化分为7个饮食文化圈。  相似文献   

18.
孙波 《海外英语》2011,(12):279-281
饮食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占据第一需要的地位,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出现不同,并且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该文着重分析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菜品命名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19.
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政治混乱的一个年代。战争的混乱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南北人口不断迁移和融合的过程中,魏晋六朝时候的饮食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幻,胡人和中原的交流同样丰富了魏晋六朝时期饮食。魏晋六朝时期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也中国饮食文化重大的转折点。魏晋六朝时期文学发展迅速,众多的文人创作和饮食分不开。魏晋六朝的饮食文化为文人创作提供了题材,文人的创作也推动了魏晋六朝饮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差异入手,就中国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烹调及选材、酒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