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无到有为"生",从小到大为"长"。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突破过多的禁锢,从组织生命的低阶走向高阶,从结构力、空间领导力、建设力、生长力、牵引力五个方面平衡学校的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育人模式和目标绩效,重构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技术、人与资源、人与学习场景之间的关系,实现现代学校治理的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2.
课堂,对每一位教师而言再熟悉不过,但说起课堂的本质是什么?众说纷纭。事实上,课堂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主要舞台,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价值取向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中。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让课堂洋溢着幸福,是我校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从传统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种说法,即“批判说”、“对比说”、“儿童中心说”入手,提出了“两种冲突说”,即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冲突。这两种文化冲突对儿童教育影响巨大,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两种冲突的方法———学校教育应实现知识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联系,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建构生命课堂,从而将儿童的自然天性合理有序地融入社会理性之中,弘扬儿童个性,完善儿童人生,引领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5.
吴群英 《江苏教育》2013,(12):71-71
多年来,我校师生践行刘海粟"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追求"的精神,把"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作为愿景,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品平民"为培养目标,以海粟的精神之美,导师生之品;以艺术的高雅之美,润师生之性;以向善的情怀之美,育师生之灵。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学生成长的文化土壤,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氛围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应当看到,由于西方外来文化、市场经济文化以及一些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强烈冲击,使得校园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语文学习》2008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最后指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了鲁迅先生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鲁迅先生虽没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百草园”这个“大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8.
加深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有助于领悟核心素养。阅读教育名著《教育的目的》,感悟教育真谛。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科学的讲授来解决,但学生们的生命成长却需要靠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人格融汇、精神文化生命的潜移默化中才能完成。 但恰恰是在这一块。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老师与学生缺乏生命层面的沟通、交流与感召,使学生只关注生活问题而置生命存在于不顾。  相似文献   

10.
生命叙事:关注人的德性生长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人成为有德性的人,成就有德性的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人成为有德性的人,仅仅靠学校标准化的道德规则是无法让人的德性自由成长的。生命叙事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性、真实性、超我性与交往性等特质,通过生命叙事可以让人在叙事过程中,或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内省自己,唤醒自己的道德共鸣。生命叙事可以说是人的德性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生命叙事的教育中应关注倾听与尊重、理解与对话、情感与情境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践行"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学校使命,建构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管理模式,优化师生成长方式,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中成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成长,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共享成长",铸就学校"成长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2.
"追求本真,童化生命"是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实验小学根据学校办学传统与历史总结的办学理念,是依据学校办学哲学提出的教育命题。教育是有规律的,儿童的成长更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应该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教育工作要让学生在生命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回忆,同时,为儿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童化生命"就是让儿童立于学校的正中央,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儿童成为学校最靓丽的一抹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杜威的"教育即生长"这句哲言都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从成人发展的视角讨论"教育即生长"这句哲言的现实意义及其丰富内涵,有助于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互动教学是一个常态话题,没有矗立教学潮头的新话语,也没有催生翻转的新姿态,但课堂上总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纵使理念更新与进阶,教学方法变化与延伸,抑或教材变颜与升级,课堂上生生携手互助学习、师生互动碰撞思维的活动,无刻不在现场真实发生,流淌的是原生态学习思想与方式,漾动的是原味的互助与互学姿势。  相似文献   

15.
成长,是儿童自己的事;成全,就是帮助儿童自觉地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的天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成全儿童,我们就得顺应其天性,让他们能够自然生长;成全儿童,学校就应建构文化,让他们获得公平生活;成全儿童,教师就须躬身帮助,让他们得到自觉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校长的“主张”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至少包括办学主张、教育主张和育人主张三方面。校长的主张是“生长”出来的,它至少有三大来源:校长所在的本土文化生态和学校文化生态、校长所处的时代以及校长的生命实践。对于已经“生长”并“提出”的主张,需进一步思考:“主张”与“学生立场”的关系、“主张”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以及“主张”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如此,才能使校长的主张与人的生命成长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人成为有德性的人,成就有德性的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人成为有德性的人,仅仅靠学校标准化的道德规则是无法让人的德性自由成长的.生命叙事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性、真实性、超我性与交往性等特质,通过生命叙事可以让人在叙事过程中,或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内省自己,唤醒自己的道德共鸣.生命叙事可以说是人的德性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生命叙事的教育中应关注倾听与尊重、理解与对话、情感与情境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教师职业耕耘的主要场地,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时空,课堂的形态直接决定着学生发展的规格与水平。课堂应具有生长性,用生长来定义课堂,不仅因为人具有类生物生长的特征,更在于一种教育观的改变,即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到了儿童立场,而且赋予了儿童生长过程中的生命意义的建构。儿童的最大特性是生长中。这种生长不是赋予的、外加的,而是主体自觉的、应然的。生长具有个体性。生长既是个体生命的基本特征,也是个体生命的本能反映。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形  相似文献   

19.
反复研读材料,认真提炼观点。一句“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不仅启发我确定出文章的立意,还为我豁然打开思路——对,就写表哥表嫂和他们女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生长性"初中数学教学试图变革当下"重教轻学"的现状,将学生从数学学习的"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其实施要求找准学生数学素养生成的起点,还原数学素养生成的情境,打通数学素养生成的血脉,由此充分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生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