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陈 《成人教育》2017,(4):60-62
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城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就是妥善解决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使之实现全面的、深层次的市民化转型.由于农业劳动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其转移再就业必然受到一定的阻滞,在这种形势下,成人教育就必须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不仅要提高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思想认识和职业技能,还应通过订单式培养而提高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率,才能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而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王华 《中国培训》2007,(3):27-27
树立劳务输出特色品牌,通过特色培训带动就业再就业,已成为姜堰市劳务输出转移的新思路,成为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特色培训,该市去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72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l万余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法治环境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和保障。文章在总结和肯定河北省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剖析问题,提出对策,旨在从"良法"和"善治"两方面优化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法治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5.
落后的农村教育致使农民的综合素质低下,不适应市场需求,从而造成了农民的再就业层面狭窄,阻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才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发展农村教育是实现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目前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力度不够、本地跨产业转移严重萎缩、农业内部劳动力转移的风险大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之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实施劳动力输出工程、实施本地化劳动力转移工程、实施环境优化工程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英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等都曾出现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因此,考察其他国家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将有助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顺利完成,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山东省招远市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把提高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作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宏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失业与再就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求总量之间的矛盾;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与企业建立减员增效机制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的矛盾;失业职工再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使我国面临着一次失业高峰。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的实质,说到底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民工潮”的兴起和高涨,是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阶段性产物。“民工潮”的无序和无度,给我国城乡经济健康运行带来负面效应,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实和潜在就业压力以及转移路径的深入剖析,阐释了农村城市化消解“民工潮”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境遇与发展瓶颈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普遍关注。教育学者从人力资本状况、促进转移的教育与培训实施策略等多个视角已经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农村转移劳动力个体身心特点、发展诉求,以及社会现代化发展对个体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的已有研究在关于教育与培训对象的针对性、社会发展对教育与培训的影响性、教育与培训实施的系统性几个方面尚存在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实质上也是一种“失业”。我们要破除“离土不离乡”等旧观念,适应经济结构变动的要求,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匕,广泛在农村建立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逐步改革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受教育水平较低、转移就业缺乏稳定性和有序性等困境。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要顺利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因此,提出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实现职业教育和劳动转移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如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相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观念性障碍、制度性障碍、农民工自身流动性障碍以及保障资金不足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并简要从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村的界定,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实质涵义是面向农村产业和农民的职业教育。前者是指涉农职业教育,后者包括对即将或已经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和在农村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农民进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基于这一涵义,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重视为农村产业发展服务,同时重视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在人力流动和使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流进城市。流动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上日程。文章借鉴教育券制度,对我国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转移总量呈稳定上升趋势,非户籍异地转移成为转移主渠道;流入地以东部地区为主,且逐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常年外出比重增大,有组织外出比重逐步增大;受教育程度显著得到提升,女性参与外出转移的比重增加.展望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可能呈现的转移趋势如:总量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东部地区仍是主要流入地但流入中西部人口将增多等等.  相似文献   

18.
结合铜仁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对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带动当地经济逐步发展的同时,也对当地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待寻找到更切合实际的途径,应当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9.
劳动资料和劳动一样均是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资料是劳动劳动器官的延伸,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都能创造价值。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是被改造的对象其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是否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关键在于传统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是否要发展,如何看待生产力在传统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乡村集市转型迟滞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的兴起与转型对社会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历史上制约传统集市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因素主要有土地制度、专制控制、地理环境和人口压力等方面。今天中国乡村集市转型的迟滞,一方面是由于乡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低下;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现代产业部门和城市转移遇阻的情况下,只能利用集市等传统经济部门寻求生计,这是当前中国乡村内卷化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