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的基本遵循。高校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依法治校的本质和特征。从依法治校的价值诉求上,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根本任务,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坚持与自身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为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从依法治校的实践路径上,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点发力,通过健全依法治校工作体制机制、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救济机制、筑牢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这是继上个世纪提出“四个现代化”之后所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也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发展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是国家建设又一项战略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体系宏大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路径和党的治理方略将成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对此,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发挥深化认识、统领思想、规范行动的强大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法治文化是中国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校”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文化与高校文化、法治文化与高校法治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法治文化运动中问题所在,深入的分析了乱像背后的原因,最后围绕指导思想、校纪校规、监督机制等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生担负着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必须结合新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当前大学生存在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但缺乏运用能力、法治意识相对薄弱、依法行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等问题。高校必须加强制度保障、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法治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融入过程要秉持政治性、创新性、趣味性、实践性原则。教学内容要围绕“十一个坚持”的核心内容,从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等方面展开。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改革、师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落实融入工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立足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需求,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理论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对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反腐倡廉思想、治腐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的内涵丰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腐败犯罪的危害及成因;二是对“腐败不可避免论”的批判;三是腐败犯罪治理的基本模式。习近平法治反腐观的逻辑体系具有强烈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创新性:坚持党的领导是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本立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关键抓手;“三不”反腐机制是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反腐观指引下,一系列反腐败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一是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二是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三是严密反腐败刑事实体法网;四是推进腐败犯罪诉讼程序改革;五是加强反腐败涉外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能够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提供价值指引和实践路向,具体体现在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蕴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内容、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武器、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等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政治引领、整合协调、教育服务、创新创造等功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法治文化既是中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法治文化的类型之一,是推进中小学依法治校、提升中小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和发挥学校“育人”天然职能的必然要求.中小学可以从学校制度法治、主体观念法治和主体行为法治三个方面着手,建构和培植具有校际特色的学校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专门就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网络法治思想。这是有效应对网络安全挑战、营造健康网络生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网络法治思想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安全有序的互联网空间,重点环节是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基本方略是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相结合。习近平网络法治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政治立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法治发展理念,以"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为导向的共治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往往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资源的浪费,并进而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述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及司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贡献,能有效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及完善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之于高新知识生产及其生产力转化、知识创新型人才及其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具有引领性、主导性、基础性及由此带来的垄断性,决定了大学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起飞、社会进步及其稳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具有动力价值的生产力要素。在国家现代化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及其创新具有决定性的高等教育承担者大学及其治理能力的率先现代化,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通过大学领导力提升这一途径。在讨论"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何以如此重要"及厘清"大学领导力与大学治理能力的关系"基础上,从"思想力""组织力""决策力""制度力""资源力""文化力"及"校长力"7个方面构建并解读了大学领导力要素模型。  相似文献   

12.
语言具有生殖力和创造力,一个人的言语实际上是个体本质的表达。在大学治理中语言体系塑造了教职工思想体系,通过语言中介,教职工的整个心智和态度被塑造成型。语言为大学治理提供了有效资源,它要求建构"四位一体"的治理空间:对话空间、质疑空间、理解空间和共识空间。大学治理的语言策略是:超越自己的话语表达方式、使用综合的语言认知风格、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建构安全的语言沟通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治理这一术语的诞生距今非常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治理的概念。治理一词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用法灵活多变,含义极其丰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表达的意思。无论是儒家、道家抑或是墨家,都提出过很多有关国家治理的思想观点,这为今天治国理政的实践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通过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治理资源是一个包含物质、权力、人力、历史、理论、社会、制度、组织和文化等资源要素在内的有机系统,大学治理的过程需要基于国家供给型、社会参与型、大学自生型和"国家——大学——社会"协作型四重模式进行资源的系统配置。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着力做好对大学资源的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在提升大学治理绩效的过程中推进大学资源系统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危机动员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新时期,多发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冲击了传统的高校危机动员模式,高校危机动员呈现出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学生等共同参与的时代特征。因此,亟需转变单纯依靠高校力量的危机动员模式,建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危机动员模式,以共治求善治,具体包括:引入开放共享理念、协同发展理念与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多元善治的权力体系与多元共生的制度体系;优化动员方式进路、动员教育进路与绿色动员进路。  相似文献   

16.
17.
在当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战略背景下,如何完善大学治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题域。大学治理共同体作为一种多元主体实现合作主义的生动实践,事实上解决了"谁来治理""怎样治理""怎样分配"等问题,契合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时代价值。由于原有改革的不彻底,大学治理共同体建设实际上面临诸多困境,如意识困境、组织困境、行动困境、制度困境等。因此,应当通过树立共同体意识、推进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建构协商民主、优化治理结构等举措,完善大学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既是学术共同体组织,又是国家承担高等教育职能的公共机构,还是大学学术成员和行政人员的契约连结,大学内部存在双向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大学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双向委托代理机制,可以减少大学内部的权力冲突,降低权力运行成本,是改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背后的自治价值与他治价值、多元共治价值与一元分治价值以及民主价值与集中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面临一定的价值矛盾,具体表现为自治价值与他治价值、多元共治价值与一元分治价值及民主价值与集中价值的冲突。推进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大学治理能力,需要将自治价值与他治价值、多元共治价值与一元分治价值、民主价值与集中价值整合起来,保障现代大学学术使命和社会使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不仅是教育法治在现阶段发展的法治背景,也对教育法治提出要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契合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教育法治已经呈现出成体系、有理念、有机制和有成效等特征,但仍然在教育规范位阶、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法治实施和教育法治定位等方面与治理体系现代化难以契合。而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野下,教育法治应当具有以人民性为本位、以法律体系为依托、以开放性为运作逻辑、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国际化为视野等内涵。因此,教育法治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应构建具有整体性的规范体系、以司法引领的实施体系、正式的监督体系和社会性的保障体系。通过理清教育法治与宪法的关系、制定教育法典、在教育法治中坚持法律优先、确立教育治理的地位等方式,实现教育法治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