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的编者,选用了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解放初期创作的剧本《龙须沟》和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同志新时期创作的剧本《陈毅市长》。这两个剧本,由于结构及语言独具特色而蜚声剧坛,所以值得我们加以简要的分析。话剧是一种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话剧剧本,作为戏剧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话剧舞台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的对话和舞台指示(即剧本中叙述性说明,包括人物的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场景、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动作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招生考试通讯》2008,(12):22-23
戏剧影视文学 剧本结构精创作 随着影视艺术的日益繁荣,愈加需要原创剧本,而戏剧影视文学便是舞台及影视作品剧本的基础。没有编剧的首度创作,戏剧、戏曲、广播影视等作品便成了无源之水。曾火爆一时的军旅剧《士兵突击》,改编自获得戏剧文学最高奖“曹禺文学奖”的话剧《爱尔纳·突击》,其编剧兰小龙正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3.
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起源于五四运动之后.闽籍作家杨骚以自己的话剧创作,曾为中国剧本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他从事话剧创作的成就与动机,肯定了杨骚的剧作代表着中国话剧剧本的雏形,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中国话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仍处于徘徊状态、尚未发展成熟的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杭州颁奖,8部作品获曹禺剧本奖。其中,曹禺的女儿万方创作的话剧剧本《有一种毒药》,获得曹禺剧本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代表我国戏剧创作的最高水平。获奖后的万方十分激动。事后,她表示:“其实父亲当初并不希望我成为一名剧作家,认为创作太痛苦,他很希望我从事自然科学的职业。然而在后面的发展中,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我还是走上了从小喜欢的文学道路。当我手中握着刻有父亲曹禺肖像的奖杯时,我甚至和他说话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学生戏剧创作与表演素养,丰富人文底蕴,提高写作能力、表演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在语文组老师的帮助下,扬帆剧社于2013年3月14日成立.创社伊始,剧社就迅速成立了编剧组、导演组、剧务组、演出部、宣传部五个部门.本着“鉴赏、创作、表演”的培养宗旨,经过一段时间的“话剧名作鉴赏”之后,创作剧本的欲望在同学们心中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7.
面对商业化的文明新戏的堕落和西方话剧剧本排演的失败,以陈大悲为首的一批人借《晨报副刊》的舆论空间倡导了一场非职业演剧的戏剧运动,即爱美剧运动。《晨报副刊》作为爱美剧运动的基地,与戏剧运动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紧密并实质性的联系,有力地推动了爱美剧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编作为一种获取题材的创作方式,在中外戏剧史上都有着各自民族的传统。但在中国话剧史上,改编外国戏剧却远远超出了一般创作学上的意义。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心,进步的话剧工作者在改编时都尽力灌注现实的感受,从而使作品成为作者戟刺社会的投枪。这种特点在抗日战争时期,“孤岛”及完全沦陷后的上海戏剧舞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险恶的政治环境的限制,既然取材于抗日现实进行创作比较困难,那么改编外国戏剧名著不仅可以满足当时众多戏剧团体演出需要大量剧本的境  相似文献   

9.
欧阳予倩,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我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自1907年日本留学时参加“春柳社”起,一直到1962年在京逝世,他不间断地在戏剧岗位上战斗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这样一位为戏剧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杰出戏剧家,党和人民给予他崇高的评价。长期以来,不少欧阳予倩的亲朋好友和研究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大量的回忆和研究文章,使我们加深了对这位戏剧家光辉一生的了解。但毋庸讳言,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对欧阳予倩的研究远不能说是深入的,且在史料上,尚有不少失实之处。仅以他的剧作而论,欧阳予倩自己说:“剧本胡乱写过一些:现在记得出名字的有戏曲剧本27个;话剧剧本21个——独幕剧17个,多幕剧4个;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三章 话剧艺术的成熟 三十年代话剧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一,出现了戏剧运动的高潮;二,话剧创作艺术达到了成熟的地步——曹禺的《雷雨》、《日出》相继问世。 左翼戏剧运动概况:这里包括了解上海艺术剧社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的时间、戏剧主张、口号,还有主要组织者和发展情况。 话剧界在二八年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影响下,提出了戏剧要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的主张。提出了建立“新兴戏剧”(即“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