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输出效果低迷的当下,英译本《狼图腾》深受西方学者和读者的欢迎,堪称中国对外成功输出小说的典范。本文以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英文版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翻译对象的选择、译者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对译本的形成过程与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指出读者的接受在文学译介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炽 《科教文汇》2009,(12):221-221,234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比较《老人与海》的三个中译本,即海观译本、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以探讨在文学翻译中,应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尺度。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围绕字词层面、句法层面及原文风格再现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比较《老人与海》的三个中译本,即海观译本、吴劳译本和赵少伟译本,以探讨在文学翻译中,应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尺度。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围绕字词层面、句法层面及原文风格再现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张茵 《科教文汇》2009,(26):251-251,265
《墨子》一书记载了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研究仍有其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墨子·尚贤中》部分内容的两种英文译本入手,探讨其不同的翻译原则与技巧,以及如何使典籍译文适应西方读者的语言和思维〉-7惯,以便从中获取教益。  相似文献   

5.
余叶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163-163,176
探讨了翻译领域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复译现象,提出复译重在超越和创新,而非简单地重复机械翻译。现以市场上两个较权威的《沉思录》译本为例,从微观层面提出译本比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史诗奇幻文学中的地名承载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信息,对奇幻作品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几乎全为虚拟的生造词,翻译起来十分棘手。如何克服中西文化的隔阂和差异、准确传递原著的文化信息并降低阅读的陌生感,使译文读者收获到与原著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是地名翻译的重难点。《冰与火之歌》的中文译本对地名的处理方式体现了译者的翻译主体性,亦有一定客观翻译规律可循。文章将以《冰与火之歌》中的地名为研究对象,总结出西方史诗奇幻文学中地名的一般性翻译方法和基本翻译原则,为奇幻小说的地名翻译指明主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经义 《科教文汇》2008,(29):255-255
随着《红楼梦》的普及,共外文译本已有十多种之多,其中英文译本最为丰富。对推广《红楼梦》,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红楼梦》的英文译本从1892年开始,历经数年,其中承载了众多翻译家、汉学家的心血,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红楼梦》英文译本也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历经了属于它自己的演变过程。终于在以霍克思、杨宪益为代表的翻译家笔下为世界人民展示它的绝代风姿。  相似文献   

8.
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得此奖项的第二个日本人。与第一个获奖的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相比较,两人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在川端康成的作品里,人们读到的是日本人的情绪和感觉的世界,是虚无和优美。对于西方人来讲,那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好奇并且向往。而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世界却是当代的,充满了当代的许多的问题,他所关心和表现的问题也为他同时代的人们和西方人所关心。大江健三郎的文学深受萨特  相似文献   

9.
沈祖芬翻译的《绝岛漂流记》是鲁滨逊冒险故事最早的中译本。沈译本是两万多字的缩译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删减,还有添增和修改。在晚清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期待深刻地影响翻译的选择。沈祖芬带着晚清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救亡危难需以西方为楷模的先在结构,调和中国读者对英雄的期待视野,将鲁滨逊从原著的虔诚的对上帝顺服的清教徒、冷漠的个人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塑造为勇敢无畏者、重孝爱亲者、仁义友爱者。  相似文献   

10.
朱萍  孙顺平 《科教文汇》2012,(13):139-140,144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辜鸿铭的英译《中庸》的目的以及辜鸿铭为实现其翻译目的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辜译《中庸》使用的一系列策略使译文地道优美流利,从而顺利使目标语文化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同时本文纳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素,给译本更加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四个译本,以翻译的三个标准:语言标准、真值标准、和美学标准为尺度,从是否按照语言的系统的规律解读和构造译文,是否遵循原文所传达的语义,是否带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品鉴。四个译本分别为:白之(cyrilbirch)1972年的译本、康宁汉的译本、胡士光的译本和陈国华的译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展示了《道德经》俄译本出现的路径,阐述其在异域传播中对异质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语境"中被或接纳或排斥的情况。《道德经》俄译本的出现和对其多种翻译、注释、解读和接纳,反映出不同文化间"异则相生,同则不继"的思想,尝试揭示两种文化中民族精神世界所存在的共性,探究在俄罗斯"无为无不为"的和谐性对二元对立原则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涂宇明 《科技风》2014,(14):227-228
接受理论文学翻译模型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而且在翻译实践活动和译本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能用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本文简介了接受理论文学翻译模型,并从接受美学角度对文学作品的重译,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对目的语读者的关照和翻译的对话性特征这四个概念进行了相应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袁滔 《科教文汇》2014,(17):97-98
小说翻译不能仅以是否传达相同内容,更应以是否再现原文风格,表现原作文学与美学意义为评判标准。积极修辞作为小说中使用最频繁的艺术现象,其可译性研究为如何使小说译文和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避免翻译中的风格丧失提供了新的路径。以《水浒传》中积极修辞的英译为例,通过具体分析小说中的积极修辞及其在译本中的可译性及限度,从而探讨保留原作风格的重要性和应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赵岳 《科教文汇》2008,(25):240-240
作为人们普遍研究的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染,其创作并非受到很多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通过她的访谈和作品分析,了解到她更多的收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马尔克斯神秘主义和孤独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十三世纪之前中国曾保持了西方望尘莫及的技术水平,十五世纪以后却没有大的进展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单一的农业经济、单一的传统文化、单一的儒家哲学、单一的官僚政治和单一的文学教育所造成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学史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仅继承了其老师的思想,还对其老师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扬。在本文中,笔者将着眼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文学理论上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文学著作,都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宗教内涵.作为东西方宗教理想主义文学的经典杰出的代表作,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和吴承恩的《西游记》虽然出现于不同的社会和宗教文化背景下,但是同样作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在很多方面二者都存在着相似性.文章将从宗教根源出发,对这两部著作进行文学对比研究,着重分析两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宗教模式、原型以及典故的运用等方面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英国维多利亚晚期作家哈格德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将史前文明引入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失落世界。在哈格德的失落世界中,主要包括失落的土地、失落的种族和失落的帝国三方面的元素,其中孕含了一系列的殖民话语。哈格德失落世界其实是一个虚构的东方,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失落世界的创作就是一个他者的构建过程,也是一个欧洲霸权主义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济明 《科教文汇》2008,(26):221-221
英国维多利亚晚期作家哈格德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将史前文明引入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失落世界。在哈格德的失落世界中,主要包括失落的土地、失落的种族和失落的帝国三方面的元素,其中孕含了一系列的殖民话语。哈格德失落世界其实是一个虚构的东方。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失落世界的创作就是一个他者的构建过程,也是一个欧洲霸权主义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