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乐瑾 《现代语文》2009,(7):116-117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教学情绪是在课堂教学中伴随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的态度体验。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更有激情。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良好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正确识别学生的情绪 ,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 ,同时要引导他们自我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良好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正确识别学生的情绪,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引导他们自我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4.
快乐每一天     
情绪是人对于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根据情绪对人的影响,可分为正性情绪(如愉快、欢乐、满意、幸福等)和负性情绪(如愤怒、忧愁、恐惧、痛苦、憎恨等)两类。一般而言,正性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而负性情绪则不利于身心健康,中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的发展不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的认识,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本课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拥有快乐。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来说,凡符合、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往往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等情绪体验;反之,凡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则会使人产生不满意、不愉快、憎恨、忧愁等情绪体验,因此说情绪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初中学生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情绪基础比较薄弱,波动较大,所以情绪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6.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学业情绪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实验、考试情绪的调节和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解小学生学业情绪现状,采用王妍编制的《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对苏州工业园区的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随机抽取某实验小学的二到六年级学生共251名,对其中的21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小学生中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积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情绪得分均较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的体验上显著高于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学生在消极学业情绪的体验上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学生在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的体验上显著低于二、三、六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情绪是个体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由三个成分构成: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情绪的不同状态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比如,遭遇负性情绪,通常会引起人的不愉快的反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振奋等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悲哀、忧虑、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一、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这就是下面要探讨的中小学生的情绪效能。 (一)影响自身行为的发生从小学阶段起,情绪对学习生活和人际沟通的影响日见增大。学生的情绪会极大地参与认识的加工过程并影响自身行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推动力、调节机制的巨大潜能和动员代偿机能,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消极的情绪则相反。学校教育实践表明:中小学生在愉悦状态和兴趣状态交替出现和互相补  相似文献   

9.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教师具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本身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激活认知、增强记忆、启发思考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才能完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教师情绪涵养的高低不仅事关学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教师生命品质的高低。教师的情绪涵养不仅是一种涵养情绪的行为、能力和历程,而且还是一种态度、一种道德、一种生活的方式。教师面临着日增的冲击和压力,教师的情绪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培养敏锐的情绪觉察力、改进情绪表达的方式、培养体恤包容的同理心、增强教师情绪的使用能力、观照生命体验、了悟情绪真谛等途径提升情绪涵养,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1.
考试心理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的异常,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受其对考试的主观态度和认知评价以及气质性格、消极暗示等不良情绪体验的影响,过度焦虑,心理压力太大。  相似文献   

12.
陈兆麟 《云南教育》2005,(34):45-46
一、活动说明 情绪(心情)是学生最容易感受,但又不容易把握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有愉快、悲伤、恐惧、忧愁、赞叹、紧张等形态,有积极(舒服)、消极(不舒服)之分。运用比喻,将情绪(心情)看作是一个“口袋”,里边有不同的情绪(心情)形态,可以通过翻看来认识,可以通过“整理”来调节。  相似文献   

13.
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在认知、情感、意动三大心理领域中,情绪属于情感领域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考试心理异常主要表现为情绪、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的异常,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受其对考试的主观态度和认知评价以及气质性格、消极暗示等不良情绪体验的影响,过度焦虑,心理压力太大.  相似文献   

15.
情绪不仅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因而情绪劳动理论强调教师要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纠结于我有什么情绪、我可以表达什么情绪、我能以什么方式表达三重困境之中.要走出困境,教师需关注自身,努力提升情绪觉察水平;关爱学生,发挥多种情绪功能;多措并举,有效调节情绪,以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互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教育和中小学不同,是以自学为主的,但课堂教育仍占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中情绪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方面,这是因为情绪影响认知过程中的动机、注意、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等所有环节。教师应该学会营造课堂情绪,从感官刺激、情感、态度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生理唤醒和愉悦情感以产生情绪互动。同时,课堂情绪也离不开学生自身对情绪进行调解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情绪不仅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因而情绪劳动理论强调教师要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纠结于我有什么情绪、我可以表达什么情绪、我能以什么方式表达三重困境之中.要走出困境,教师需关注自身,努力提升情绪觉察水平;关爱学生,发挥多种情绪功能;多措并举,有效调节情绪,以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在日常做作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本文针对学业情绪的分类和以往对学业情绪的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等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学业情绪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因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把握和调控好学生的情绪。本文对教师如何把握和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中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元情绪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情绪的认知和调控,是情绪智力的重要成分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测量了539名高中生的元情绪水平。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男生的自我情绪辨别、分析和调控水平高于女生,而自我情绪注意和他人情绪体验水平不及女生;(2)高二、高三学生的情绪注意水平高于高一学生;(3)班干部学生在元情绪绝大部分因子上得分都高于非班干部学生,即班干部的情绪认知和调近代能力普遍优于非班干部学生;(4)非独生子的他人情绪体验高于独生子;(5)父母离异组学生的自我情绪注意和自我情绪特点知识高于非离异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