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惠 《中国德育》2007,2(10):27-29,38
吴玉章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揭示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吴玉章将劳动教育视为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实施劳动教育的各种方法,对今天各级各类学校科学实施劳动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贵州省中小学校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本文基于劳动教育有关政策发展特征,对贵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创建等方面进行研究,认真梳理贵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经验做法,以期对各地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从劳动教育政策发展特征中更加清晰地、准确地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实践手段,劳动教育在培育高尚人格、全面发展的学习者方面有着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劳动教育开展范围小、内容单一的现状,国际教育领域结合"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内涵丰富劳动教育的创新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杜威的活动课程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是活动课程的重要形式,是“做中学”原则的具体实践;劳动教育具有灵活变通、注重兴趣、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注重思维和社会精神的培养等特点。这些思想在杜威办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对我国今天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对学前教育而言,劳动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模式中,教师将自身作为重心,所设计出的劳动教育活动很难实现对幼儿兴趣的有效激发,进而使劳动教育成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立足于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职业体验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幼儿能够在这种形式下,逐渐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进而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具有根基出发点相同、依托载体重叠、教学内容重合、教育目标一致等逻辑联系,这为二者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协同育人奠定了基础。就业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全方位的深度融合,正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创新举措。然而,高职教育中存在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就业创业教育的认识淡化、社会协调机制僵化、实施过程虚化、覆盖面狭窄等问题。为此,高职教育需要领会劳动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构建产教融合机制驱动学生就业创业和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元素,着力提升高职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强化新媒体平台对劳动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拓展劳动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平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面临劳动教育课程的定位存在片面性、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存在单一性、劳动教育主体环境缺乏多元性、劳动教育缺少政策倒逼机制等现实困境.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定位、创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构建课程化基础上的协同育人格局、健全劳动教育课程长效育人机制等,从而切实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工匠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引,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引,打造劳动教育课程阵地,强化工匠精神价值引领;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创新工匠精神培育形式;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不断地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生活即教育是该理论的主体,社会即学校是该理论的实施场域,教学做合一是该理论的方法论。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前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丰富,为高校劳动教育理论提供了新基础;对劳动教育载体的拓宽,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对劳动教育方法的创新,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了新样态。因此,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通过发挥家庭对劳动教育的启蒙作用、发挥学校对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对劳动氛围的营造作用,在“家校社”协同联动中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能课程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文章从劳动课程目标确立、劳动教学内容设计、劳动教学活动实施等方面阐释了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历史悠久且实践经验丰富,20世纪初提出的“劳作学校”思想对德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缘起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呈现目标紧随时代服务产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多元学科交叉结构完善等显著特征,对我国学校具有一定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实施,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劳动与技术》教科书,在之后几年的试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推进劳动与技术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21世纪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普遍淡薄,各高校在劳动观教育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历史和实践证明,劳动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必须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劳动教育重在落实。  相似文献   

14.
一年来,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已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的收获是:第一、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初步明确了小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重视了劳动教育。第二、使学生初步具有了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对前途问题有了较正确的认识。今年(编者按:指1954年)毕业生除一部分升入中学外,其余大部分能安心参加生产或自学,有的并已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作用。第三、社会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对文教方针和学生前途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多能拥护政府和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措施。第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并积累了进行劳动教育的经验,为今后经常的进行劳动教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加强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件大事,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劳动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任务,是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大胆探索,逐步摸索和解决开设劳动技术课的办法和途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黄炎培和陶行知作为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大量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他们各自的劳动教育思想,认为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论文运用NVivo12.0软件从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途径三个方面研究了两者劳动教育思想的异同点。研究表明,两者都认同劳动教育的目标包括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学会互相合作、体认劳动价值和树立健康人格。劳动教育内容涵盖了生产劳动教育、日常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劳动教育途径包括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两者又各有偏重。黄炎培的劳动教育目标更侧重于每一个人得到提升,树立健康人格;陶行知更关注增强独立谋生能力,掌握劳动技能。黄炎培提倡劳动教育内容更多体现在生产劳动教育,陶行知则认为更多体现在日常劳动教育。黄炎培主张做中学,更注重学校教育;陶行知强调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分析为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劳动教育问题本不是个新问题,但由于在“四人帮”时期一方面把它作为获得知识的万能钥匙,几乎代替了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极端夸大了劳动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却又把它作为普遍惩罚的工具,极大地贬低了它的正确作用。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劳动教育的作用,摆正它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对发展教育事业和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力与科学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近来国内报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劳动教育为论述要点,从实训基地建构、劳动时间固定和形成评价导引等角度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围绕学生技能全面发展,注重多元化策略指导与方法引导,为学生获得全面终身发展提供依据。探讨以劳动教育为导引的职业学校教育是厚植职业教育内涵意义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裴斯泰洛齐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包括劳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劳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应包括个人的全面教育,应该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教育本质上并非最终目的,也不仅仅是保证较大经济收入的手段,它是道德与社会变革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20.
如何保护岗位实习中遭受劳动伤害的学生,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产生了困惑。这种困惑存在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岗位实习参与各方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属性不明确。实际上,在岗位实习中,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仍然是一种教育关系,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教育关系;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并不属于劳动关系,但又与劳动关系高度相似,且还具有了一定的教育关系色彩;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并非一般的民事合同关系,而是一种基于履行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而形成的具有公益性的教育合作关系。岗位实习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统称为岗位实习关系。在法律属性上,岗位实习关系应当属于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我国现有法律制度难以对其有效调整,需要专门的法律制度对其予以专门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