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全面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促进学术国际合作,是研究生英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主要探讨在现代语言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和建设基于网络技术的,以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水平为目的的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阐释了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学习环境理论,认为要培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应构建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学习环境。介绍了东南大学建立中外教、学科教师与助教联合授课的学术英语合作式教学生态链,重构针对研究生外语需求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的做法,并说明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重点大学250名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进行分析。统计表明研究生在学术英语技能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并且希望得到学术英语的系统训练,以便能够撰写和发表符合国际标准的学术英语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调查要求按照研究生学习需求设置学术性、应用型、专业化的学术英语系列课程,以实现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试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海虹 《教育与职业》2012,(17):185-186
文章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现状,提出现存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使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做出努力。学校应该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课程进行,选用合理教材;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研究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模拟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国际流动是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为例,探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短期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特点与意义。北美和欧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主要目的地地区,研究生国际学术网络建构以与一流大学交流为主,并且存在学科差异。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实现研究生专业社会化,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国际化能力,并促进科研质量和生产率提高。推动研究生国际流动和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文章调查了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英语语用能力现状以及其对学术英语的需求状况。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英语语用能力普遍较低,而学生对学术英语的需求比较强烈。因此,高校应逐步加强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英语语用能力、增强科学精神和学术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分子学科方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从国际学术视野、国际学术交流、创新性学术思维等国际化能力的多元内涵出发,在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课程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效结合,促进高分子学科方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研究生教学模式中现存的诸多弊端,切实提升中医药研究人员参与对外学术交流以及中医药全球传播的能力,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硕士英语ESP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完善性,探寻如何将研究生英语应试教育培养方式转向以专业英语为主体的应用型教育机制,培养出能适应中医国际化交流所需的具备较高医学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东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课程改革的措施:构建了基础语言技能和服务于专业研究交流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创建了中外教师、助教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多元交互式教学模式;实施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的考核体系。阐述了改革措施对提升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和培养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江苏大学率先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与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分类教学,开设专业硕士ESP课程,旨在协同国际化、专业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研究生导师反馈等方式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前后的学术英语交际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之前有较大提升,学生检索和阅读专业类英文文献和资料的能力有所提高;近年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生人数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多。本研究为日后深化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